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研究评述与展望

2017-04-14 02:45吴昀霖
山西农经 2017年7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少数民族精准

□吴昀霖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研究评述与展望

□吴昀霖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当前,随着国家对农村精准扶贫的不断推进,学界也进行了迅速的跟进研究,并取得了相对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众多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在这些研究成果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发现其中的长处,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的同时,也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精准扶贫;研究评述;展望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进行精准扶贫以来,精准扶贫随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也随之对精准扶贫进行了研究。理论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对实践进行指导,因此,对于当前学术界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成果有必要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更好的理论上的指导。

1 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研究整体概述

从研究的内容上来看,对于农村精准扶贫的研究已经从理论层面的宏观研究延伸到更为具体微观层面,研究内容更加详细,对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研究方向更为多元化,研究的角度也更加新颖,相当一部分学者已经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开始对某一地区的农村精准扶贫做出实证性研究,并且这种实证性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农村精准扶贫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学科,且随着国家对精准扶贫的愈加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科对精准扶贫做出了研究。从最初的农业经济、金融领域,迅速拓展到行政及国家行政管理,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政党及群众组织、旅游、贸易经济、工业经济。其中,农业经济领域仍然是最主要的研究领域,所占比重高达66.15%,其次是金融领域的研究7.42%,紧随其后的是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占比重高达5.21%。[1]

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和增长情况来看,通过中国知网,截取2010年至2017年为时间段,以“精准扶贫”为主题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在2012年时只有1篇文献,2013年也仅有14篇文献,2014年文献数量激增到657篇,2015年、2016年更是多达5 871篇和11 308篇,其中,在诸多文献中,报刊占了很大比重,专业类的学术研究成果比重相对不高。就数量增长速度而言,通过指数搜索可以发现,2015年期刊文献环比增长1 300%,2016年环比增长976%,报刊类文献2015年环比增长776%,2016年环比增长44%,增长速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2]

从研究的视角来看,不同学者从金融、经济、基层政府等不同的视角对农村精准扶贫进行了探讨,也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其中,从经济和金融的角度对农村精准扶贫进行的探讨是学者所最为关注的,学者们探讨了的金融支撑对农村精准扶贫的作用。例如,邵智宝的《精准扶贫的“道”与“术”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探讨也是重要视角》、王浩《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等从金融领域对精准扶贫做出了研究。此外,不少学者还从发展乡村旅游业、大数据、“互联网+”等对农村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做出了探讨。

2 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当前,学术界对农村精准扶贫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后发现,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金融领域对农村精准扶贫进行的研究是学者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分析发现,学者们都认为农村精准扶贫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但是金融领域应该如何对精准扶贫提供有效支撑,不同学者观点各有不同。其中,郭春松认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扶贫过程中,银行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扶贫过程中,银行对农村贫困人员信息掌握不全、信贷需求的内容把握并不精准,以及信贷比例不高等因素,导致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效力大打折扣。[3]邵智宝则认为,商业银行为精准扶贫提供金融服务要遵循金融行业的基本规律,要针对特殊客户群体进行精准滴管式的普惠式金融扶贫。[4]王浩则提出,农村精准扶贫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对象要有针对性、选择性的提供金融服务,准确地安排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确保扶贫措施落到实处。[5]

对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证性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继续对精准扶贫进行规范性研究的同时,部分学者开始转向实证研究,对部分地区扶贫模式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其中,戴旭宏以四川省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四川地区资产扶贫的现实状况,认为资产扶贫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创收能力,以及财政资金利用率,增进了政府、社会组织、贫困群众的多元互动。[6]许汉泽,李小云以云南省玉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后发现,在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着“逼民致富”和贫困户参与不足两种情形,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模式死板的现象。就其根源在于,农民在扶贫中主体性参与不足,小农伦理的抵抗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权责不清。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做到对贫困农民的精准确认、培育村庄内生性社会组织,加强绩效考核,以及基层政府权责明晰等。[7]朱天义,高莉娟对江西省XS县的精准扶贫做出了研究,通过研究后他们发现,村庄治理精英在农村基层精准扶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精准扶贫中连接国家和农村的纽带,农村精准扶贫的推进需要构建政府、精英、农民三者之间的行动框架,这是农村精准扶贫的关键。[8]

从发展旅游的角度对农村精准扶贫的研究。农村精准扶贫需要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撑,经过考察和结合农村具备的自然环境条件,诸多学者认为,作为第三产业旅游业是最符合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项目,对当前农村精准扶贫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诸多学从发展农村旅游业的角度对农村精准进行了研究。其中,张春美,黄红娣等任务,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但是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资金不足、扶贫任务艰巨、村民参与意识不足以及旅游产业创新能力缺失的困境,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银行等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拓展农村旅游的产业链,提高农村旅游的创新能力等举措。[9]杨建,韩宗伟等认为,以旅游业为依托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并不适合所有农村地区,而应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而发展的关键在于贫困对象的识别,旅游业建设的关键在于拓展资金渠道,确保发展要素、构建考核体系、强化智力支撑。[10]田翠翠,刘黎黎考察了长期高山纳凉村旅游扶贫的现实情况,在考察过程中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25个测评指标,建构了相关的测评体系和指数计量模型。[11]

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一直都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也是国家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黄顺君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考察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状况,他认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的推进离不开社会资本作用的发挥,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必须要考虑到民族地区的历史与现状,需要将政治信任、参与机制和制度规范考虑在内。[12]祝慧,莫光辉等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与其他地区不同,要尤其注意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之间的差距,资源利用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异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要特别关注政策的支撑,过程的精准,价值理念的正确,潜力的挖掘以及内生能力的培育等。[13]王苏敏对内蒙古通辽地区的精准扶贫进行了考察,他认为,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相比,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为落后,贫困人口数量更为庞大,扶贫的任务更加艰巨,精准扶贫应该更加注重建构一种扶贫的模式,使扶贫能够长久持续的得到推进。[14]此外,部分学者还对新疆、西藏、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做出了相关研究。

3 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研究的评析

从总体上而言,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的角度、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的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当前国家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有效地指导了农村基层精准扶贫平等进一步推进。具体而言,学术界对于农村精准扶贫的研究具备了较强的时效性,有利地推进了“十三五规划”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实践性,部分学者开始进行实地考察,直接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了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所提出的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开始出现了多学科、多种研究方法交叉的情况,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但是,当前的研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改进。首先是研究的理论还不够充分,目前关于理论层面的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对政策的解读和制度的解释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其次,研究的内容不够具体,虽然有关农村精准扶贫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但是研究的内容仍然较为宏观,这就导致在具体的实践环节指导效力的下降。再次,对于各地研究的经验总结缺失。尽管相对一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各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但是,这种实证性研究成果仍然不够充分,对于各地区的经验总结明显不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某一地区的精准扶贫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但是难以在其他地区进行复制和借鉴。

4 未来农村精准扶贫研究展望

农村精准扶贫是一项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实现,“十三五”规划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内容之一。因此,在学术界未来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精准扶贫的研究。首先,加强对农村精准扶贫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关模型的研究,夯实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的研究通过解决和指导。其次,在研究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实证性研究,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是对中部、西部以及更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切不可“一刀切”和走过场的扶贫。再次,要加强对各地区研究成果的经验性总结,提炼出具有共性的经验,使之能够对其他地区的农村精准扶贫提供借鉴和参考。

[1]数据源于作者根据知网搜索后,自己整理统计得出。

[2]数据源于作者根据知网统计而得。

[3]郭春松.银行精准扶贫制约因素[J].中国金融,2016 (22):18-19.

[4]邵智宝.精准扶贫的“道”与“术”[J].中国金融,2016 (22):15-17.

[5]王浩.金融精准扶贫模式[J].中国金融,2016(22):25-26.

[6]戴旭宏.精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路径选择——基于四川实践探索[J].农村经济,2016(11):22-26.

[7]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的地方实践困境及乡土逻辑——以云南玉村实地调查为讨论中心[J].河北学刊,2016(06):184-188.

[8]朱天义,高莉娟.精准扶贫中乡村治理精英对国家与社会的衔接研究——江西省XS县的实践分析 [J].社会主义研究,2016(05):89-99.

[9]张春美,黄红娣,曾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06): 625-631.

[10]杨建,韩宗伟,张翊红.旅游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和推进策略[J].云南社会科学,2016(06):52-56.

[11]田翠翠,刘黎黎,田世政.重庆高山纳凉村旅游精准扶贫效应评价指数模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12): 1436-1440.

[12]黄顺君.社会参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协同扶贫机制创新研究——基于社会资本协同扶贫治理逻辑[J].贵州民族研究,2016(11):52-55.

[13]祝慧,莫光辉,于泽堃.新发展理念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契合及实践策略——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四[J].改革与战略,2016(12):43-47.

[14]王苏敏.精准扶贫视域下蒙古族村落贫困问题与脱贫模式探源——以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村落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05):64-68.

1004-7026(2017)07-0012-03

C9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7.004

吴昀霖,江苏盐城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层治理。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少数民族精准
我校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市科研奖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精准扶贫二首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