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思考

2017-04-15 23:05王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区域研究文化

王平

摘要:地方高校根植于地方,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地方高校面对新形势和时代要求,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建立区域文化研究机构,进行科研立项或课程开发,通过教学传承区域文化;或举办学术会议,推进区域文化传播;或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师生进行创新研究等途径,为培养区域文化人才、推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085-03

一、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是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进行的,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是有着地区差异的,不同地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千差万别,这种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就是区域文化。

区域经济文化对地方高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地方高校作为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植根于地方,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必然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印迹,地方资源是地方高校特色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对地方高校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地方高校作为区域文化中心,拥有其特色研究机构、科研队伍以及图书信息资源等等,只有满足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才能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引领区域文化发展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既是地方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所优秀的地方高校不仅要融入所在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更要以自己的先进文化引领区域文化发展方向。

二、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途径

地方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为目标,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白城师范学院位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地带,是吉林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培养基础教育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只有立足于地方,探索与区域经济文化共生发展的契合点,才能实现与区域经济文化的共生发展。

(一)培养区域文化人才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共计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6万余名,他们当中包括行业骨干、各级领导、知名專家、优秀教师和企业家等。学校被誉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育基地、党政干部的黄埔军校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高地。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学校与白城四中等中小学签订了教育实习与教学研究合作协议;与地方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探索构建了校企、校校、校地、校所立体合作架构,协同育人、互惠多赢的良好局面正逐渐形成。2015年学生在校期间创办并获得营业执照的小微企业达50多家。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文化中心,要加强针对区域文化开发和利用的应用研究,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科学技术,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成果是大学创新文化的结晶,科技成果转化实质上是引领区域文化的重要方式。我校各学科的科研工作紧紧围绕着吉林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吉林省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为目标,在生物资源的开发、区域生态、防风固沙和盐碱地的治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地处吉林省西北部的白城市,盐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4.2%,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白城盐碱地治理工程技术中心”依托我校地理、化学和生物学科整合而成,以电厂脱硫废渣为改良材料,研究种稻条件下脱硫废渣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在白城洮北区高平村、德顺乡英格尔屯建立了2000亩盐碱土改良示范田,为电厂脱硫废渣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与“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白城2×60万千瓦火力发电”“引嫩入白”和“吉林省增加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有机结合,形成白城地区工业一农业一环保一生态建设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

“吉林西部绿色特色农产品研发中心”结合吉林西部地区的盐碱地域特点进行草木犀、罗布麻、龙葵、甘草、籽粒苋、黑豆、绿豆、向日葵、燕麦等吉林西部特色植物种植与加工研究,特别是耐盐碱药用植物罗布麻栽培技术研究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其他研究也都填补了吉林省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籽粒苋发酵产品深受广大师生员工的欢迎,目前,与三家企业签署了籽粒苋种植与利用的技术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合作协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强区域文化研究

作为地方高校,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专业以及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建立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学科研究基地,并依托这些研究平台,推进对吉林西部区域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保护和开发研究,为区域文化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我校“通榆年画艺术研究中心”获批为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通榆年画是吉林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通榆年画的产生与发展既受闯关东齐鲁文化的浸染,又受科尔沁草原文化的影响,其地位可与山东潍坊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媲美。如今,通榆年画早已不复当年兴盛,我校对通榆年画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有利于深化通榆年画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提升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意识。

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研究基地,由我校历史学、文学、经济学、音乐、美术、地理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区域宗教信仰以及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等具有区域代表性的文化进行研究。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研究基地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例如,与白城市政协联合提出的议案《利用辽代春捺钵文物遗址,发展白城文化产业》被白城市政府采纳;同白城市电视台联合创办大型纪录片栏目《发现白城》,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期刊等途径宣传地方文化;同白城市民委、史志办共同发起了东北草原民族乡乡土志丛书编纂工作,志书编撰工作对于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弘扬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白城市民族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推进区域文化交流

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区域文化的对外交流合作。近三年来,我校先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白城市政府及通榆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地域性辽金史学术研讨会”、“纪念唐鸿胪井刻石建立1300周年学术研讨会”、“通榆年画学术研讨会”等。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广泛吸引专家学者,加强与学术机构及国内高校的合作,通过项目互动、课题合作研究、人员交流等方式,达到了交流成果和拓展学术视野的目的,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的影响,推进了区域文化的广泛传播。

(五)加大社会服务力度

地方高校是当地最大的文化教育机构,应发挥师生优势,从学校的区域环境、历史传统和服务对象出发,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例如,通过公选课、学术报告、讲座等形式传播普及区域文化知识;通过专业实习、野外考察及社会实践等活动研究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以提升高校服务于地方的能力,为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三、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建议

高校是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我校目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形势,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不够,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科研实力总体不强,高层次科研项目不多,高层次人才队伍有待建设,学科优势有待加强,学科特色有待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总之,阻碍地方高校經济社会服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地方高校自身的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应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承担起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对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出贡献。

(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地方高校担负着培养当地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重任,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并非易事。地方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采取多元化、多层次、多途径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协调与合作,形成科研、实践和科技成果推广基地,培养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造就更多适应区域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与地方政府合作,解决办学资源问题

建立政府、企业和地方高校自身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构建文化研究机构、产业园区,吸引地方高校教师积极参加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学科优势和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推动与促进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高校通过实施专项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针对性。

(三)开发城市文化资源,助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科学分析、准确定位,切实提高对区域地方文化的认识,挖掘地域文化精髓,研究地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达到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目的。地方高校应该协助政府在助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上有新进展,引导传统文化资源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打造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白城拥有丰厚的辽金文化遗迹,但辽金文化并未深入挖掘;民间剪纸、无笔画、石雕、年画等民俗文化方面均未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

(四)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师生进行创新研究

地方高校应制定相关的奖励机制,支持教师进行地方文化相关的课题研究和作品设计等,鼓励学生参加影视、文学和设计大赛,调动师生进行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地方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地方文化建设。

总之,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应对新形势和时代要求,为区域经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韩璐]

猜你喜欢
区域研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分割区域
擦桌子
谁远谁近?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区域发展篇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