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上的诗人

2017-04-15 11:37程建明
东坡赤壁诗词 2016年6期
关键词:熊熊田园诗大别山

程建明

什么是诗?我以为它就像一头大象。而天下的诗人,其实都是“盲人摸象”。因为,每位诗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生活的经历、阅历不同,创作的经验和手段也不同,写出来的诗,也就各有千秋。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近读七旬诗人熊熊的《田园新诗作选》,禁不住心头一热,如果让我来摸“象”,我认为熊熊的田园诗,至少有三个特点。

其一,诗性充沛,意蕴丰盈。中国历来就是诗的国度。诗,是和心灵非常接近的一个文体,但不是有感情天赋者的天下。一首诗,表面上看,似是句子与句子的排列组合。其实,更关键的是沿着作者感性的直觉,句子与句子相互激发着,推动出字与字的连动与激发,促使诗行有如神助喷涌而出。如熊熊在《看桐枧冲大别山瀑布》中写道:“幽险雄奇大别山,激流飞瀑挂蓝天。杜鹃怒放红红火,魅力无穷甲景观。”这首诗的诗境,是全诗的每个音节、每个笔画共同完成的。当我们蓦然回首再看这首诗时,就会发现,即使再不看文字,可诗的丰沛意境,却能深深地刻印在人的脑海中,令人深受感染。又如《吟英山茶文化旅游节》:“层叠茶园满目青,嫩芽绿叶总关情。新茗精泡香千里,四月清和瑞气腾。”文字平实,有诗性,还烙上了作者极富个性的洞见。所以,它能很快地进入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诗行。我认为,好的田园诗,就象我们大别山的青松一样巍然挺立,经得起风霜雨雪和时空变幻。

其二,视野开阔,才思勃发。诗歌并不是庙堂之上高不可攀的存在,而是可以让所有年龄段的人们分享的艺术欢乐,也是一项陶冶性情的审美活动。它在乡亲们之间、在小朋友之间和生机勃勃的田园上。只要愿意弯下腰的人,都可以得之自然的亲近。但高明的诗人,大都视野开阔,才思勃发,熊熊就是这样。他的田园诗,不仅内容涵盖广博,其间也闪烁着他的睿智与才思。他写的这些地方,我都去过,为什么我却写不出来呢?除了缺少写诗的基本常识外,恐怕与视野、才思不无关系。他在《祝麻城五脑山茶花节》一诗中写道:“拥抱名山凌五脑,风呼绿树吐殷红。声歌蹈舞欢佳节,人比鲜花艳更浓。”不仅有婉约的诗情画意,让人有身临其景的感觉,更显作者的视野是开阔的。他爱着这片土地,用笔歌颂这片土地,似乎这片土地跟他是贴心贴肺的。继而才思勃发,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再如,他写《贺浠水兰溪镇油菜花节》:“浠河欢笑注长江,油菜花繁恋艳阳。生态乡村观胜景,如潮游客仍徜徉。”他的田园诗,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也充满了土地和生活的烟火气息。所以,能给人思路上的启发,文学上的享受,想象上的惊奇。

其三,用字考究,质感磁性。《田园诗新作选》文风朴实,语言俏皮,用字讲究。读它无时不感受到作者对语言的精心锤炼和追求。如《咏柳》一诗:“无根重勃发,挨土速新生。俊树真奇崛,昂扬瑞气腾。干挺花园立,迎春展锦颜。下垂柔接地,上竖翠冲天。”我感到一个“挨”字,既土气又真实,是作者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似乎还能听到柳树舒枝展叶的声音,铿锵中还有一种灵动。如《咏红梅》:“告别青苗圃,群居独秀山。琼枝披皑雪,蕾绽吐霞丹。”一个“披”字,既准确又传神,是作者在完成对红梅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后,诗就更显造化有成了。其实,诗不是产生在金碧辉煌的会议中心,也不是庄严大气的高校讲堂,而是田园。熊熊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所以,他的诗就成功了。我在想,每个人都说热爱自已的故乡,是因为他们远离了故乡。許多人都向往田园生活,让他们去住上个三年五载试试。说到底,像熊熊这样,守着故土不离不弃,真的难能可贵。他的田园诗有质感和磁性。可以说,这与他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文字的打磨是很有关系的。

田园诗,写的不就是我们百姓对生养自已的故土故乡刻骨铭心的情感与爱恋吗?不就是我们家园的真正的精神价值吗?但要用诗真正把它体现和记录下来,还是难能可贵的。

盼熊熊继续为秀美黄冈放歌,有更多的田园诗新作刊行于世!

(作者系东坡赤壁诗社副社长)

猜你喜欢
熊熊田园诗大别山
走进红色大别山
田园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一首凄婉的田园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