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关注意大利银行业的危与机

2017-04-15 18:50熊启跃刘锐易晓溦
银行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资银行不良贷款银行业

熊启跃+刘锐+易晓溦

编者按:意大利银行业是欧元区第四大银行体系,其在本国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近来,意大利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收缩,利润大幅下滑,不良贷款快速攀升,评级、股价等市场指标急剧恶化。2017年,意大利经济依旧疲弱,负利率政策短期难以扭转局面,意大利国内政权更迭将造成动荡,这些都会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控,会使当前情况恶化,不排除发生银行业危机的可能。对于未来意大利局势的不确定性,中资银行应如何做出好合适的防范预案?作者给出了相关建议。

高度关注意大利银行业的困境及潜在影响

意大利银行业具有系统重要性

2015年,意大利经济总量达1.64万亿欧元(GDP按照现价统计),在欧元区仅次于德国和法国(德国GDP为3.03万亿欧元、法国GDP为2.18万亿欧元),列第三位。截至2015年底,意大利银行业资产规模达3.29万亿欧元,列欧元区第四位。无论对欧元区银行业,还是对国内金融体系,意大利银行业都具有系统重要性。

对欧元区银行业而言,截至2015年末,欧元区银行业资产规模为27.7万亿欧元,意大利银行业规模占比接近12%。另外,在欧洲央行直接监管的124家银行集团中(这124家银行集团的资产规模占欧元区银行业资产规模的82%),有14家来自意大利,占比为11.3%,这14家银行在124家银行中的资产占比达10%。另外,截至2015年底,意大利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高达3600亿欧元,占欧元区不良贷款总规模的33.3%。

对意大利金融体系而言,2015年底,意大利银行业在国内金融业的资产占比为64.1%,据主导地位。银行集团是意大利金融机构的主要组织方式,独立于银行集团的金融机构不足意大利机构总数的15%,租赁、保理、保险以及证券投资等公司大都由银行控股。另外,银行信贷是意大利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2015年,意大利非金融企业通过外源融资筹集资金1.03万亿欧元,其中8611亿欧元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的,占比为83.31%。

意大利银行业深陷经营困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意大利银行业经营表现每况愈下,体现在:

资产负债规模负增长。一般情况下,银行资产规模每年应呈现自然增长状态。然而自2008年以来,意大利银行业的资产和负债规模呈负增长态势。2015年末,意大利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为3.3万亿欧元和2.9万亿欧元,分别较2008年减少0.15万亿欧元和0.26万亿欧元,降幅为4.9%和9.7%。

低(负)利率环境下,盈利大幅收缩。意大利银行业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维持稳定的净息差是其盈利的关键。2008年以来,欧央行开始实施低利率政策,2014年更是将存款便利利率调至负值区间。负利率政策推出后(2014~2015年),意大利五大行的平均净息差较负利率推出前(2008~2013年)下降0.37个百分点,降幅达20.3%(表1)。其中,锡耶纳银行和意联银行降幅分别达29.7%和23.7%。受利息收入大幅下降的影响,2015年意大利银行业仅实现净利润37.1亿欧元,较2008年下降66.1%。

不良资产大幅攀升,风险吸收能力堪忧。2015年末,意大利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达3604亿欧元,是2008年的2.1倍;不良贷款率为18.1%,较2008年提高11.8个百分点。2015年末,意大利银行业拨备覆盖率为45.4%,较2008年下降0.7个百分點,其中,“坏账类”不良贷款覆盖率为58.6%,较2008年下降3.9个百分点;“不太可能支付”类贷款覆盖率为27.5%,较2008年下降1.8个百分点;逾期类贷款覆盖率为18.8%,较2008年下降10.4个百分点(表2)。同期,意大利银行业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8%,较欧元区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

评级、估值等市场指标跌至“谷底”。截至2016年底,意大利五大行穆迪长期信用评级处于B2~A3级,锡耶纳银行长期信用评级仅为B2级,接近“垃圾债”评级。五大行市净率仅为0.38倍,锡耶纳银行市净率为0.07倍(表3)。2016年7月,欧洲银行业管理局(以下称EBA)公布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极端压力情景下锡耶纳银行2018年末资本充足率和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仅为1.03%和-2.44%,远低于监管要求。

风险及潜在影响

考虑到意大利银行业的系统重要性,其当前的低迷表现将造成一系列风险:

一是拖累意大利经济增长。危机以来,意大利银行业体系的低迷表现拖累了意大利经济。2008~2015年,意大利年均GDP增速仅为-1%,较欧元区平均增速水平低1.2个百分点,在19个欧元区国家中增速仅高于希腊(-3.7%)(图1)。同期,意大利银行业的资产和负债分别下降0.15万亿欧元和0.26万亿欧元,降幅分别达4.9%和9.7%。更为重要的是,2008~2015年,意大利银行业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的降幅要明显大于资产余额降幅,说明在银行整体的信贷收缩中,非金融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而它们往往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

二是坏账导致更多银行陷入困境。2016年上半年末,锡耶纳银行、人民储蓄银行、联合圣保罗银行、意联银行和裕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3.2%、25.0%、17.0%、14.7%和14.7%。如果扣除拨备、计算不良贷款净额,锡耶纳银行和人民储蓄银行的不良贷款净额比股东权益分别为1.89倍和1.22倍(表4),这意味着如果违约损失率为100%,这两家银行都将处于资不抵债局面。2015年,意大利不良贷款平均回收率仅为35%,较2012年下降14个百分点,银行体系拨备覆盖率(50%左右)已不能覆盖不良贷款的真实损失(65%)。对意大利部分中小型银行而言,不良贷款造成的损失已经大量侵蚀资本,许多银行都已陷入困境。

三是负面外部信号严重影响银行再融资能力。通过外源融资筹措资金,是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重要途径。然而,负面外部信号已经严重影响意大利银行体系的再融资能力。2016年,意大利银行业发债规模同比下降15%。锡耶纳银行50亿欧元筹资计划因市场信心不足而中止,不得不选择执行政府的BRRD计划(Banking Recovery and Resolution Directive,即银行恢复与处置指引,以下称BRRD)。裕信银行130亿欧元的增资计划也因其股价超跌面临不确定性,如果裕信银行不能从市场筹集足够资金,其也面临启动BRRD计划的可能。相较于大型银行,意大利中小银行的再融资能力下降更为明显。再融资能力下降削弱了意大利银行体系的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加了银行业的脆弱性。

四是执行BRRD带来市场恐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意大利共有8家银行(包括意大利第三大银行——锡耶纳银行;3家中等规模银行——维琴查人民银行、威尼托银行和卡里奇银行;4家小规模银行——埃特鲁利亚银行、CariChieti银行、马尔凯银行和CariFerrara银行)进入BRRD计划。这8家银行中,锡耶纳银行的体量最大,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由于前期50亿欧元的再融资计划失败,锡耶纳银行不得不执行由意大利政府主导的“审慎资本重组”方案,该方案遵循BRRD框架,要求锡耶纳银行增资88亿欧元,以满足极端压力情景下8%的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和11.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在筹集的88亿欧元中,意大利政府出资46亿欧元,剩下42亿欧元将通过对锡耶纳银行次级债进行“债转股”实现。锡耶纳银行发行的42亿欧元次级债中,有20亿欧元的投资者来自私人部门,他们不愿意执行转股条款,这给BRRD执行造成了较大难度。同时,由于偿付顺序靠后的次级债投资者面临风险,这使锡耶纳银行的储户和一般债券持有者的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2016年重组方案推出以来,锡耶纳银行的存款余额下降10%。参考希腊和塞浦路斯银行危机的相关经验,在对银行进行BRRD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市场恐慌,导致挤兑和资本外逃。

中期趋势研判

意大利银行业具有系统重要性,其持续稳定地运行对意大利乃至欧元区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意大利银行业深陷经营困境。从中期看,意大利经济依旧疲弱,负利率政策短期难以扭转,意大利政权更迭将造成动荡,这些风险都会影响银行的经营状况,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控,会使当前情况恶化,不排除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

首先,意大利经济疲弱不支持银行业绩企稳。2016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回升,呈现出复苏态势。然而,意大利经济依旧低迷,2016年四季度,意大利GDP环比增速仅为0.2%,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较2016年三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在欧元区19个国家中列倒数第三。考虑到欧洲整体的动荡局势,意大利经济2017年复苏的概率较低。基于以上判断,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和信貸质量明显改善的可能性偏低。

其次,负利率政策短期不会调整。当前,欧元区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经济企稳的态势并不明朗。欧洲央行短期内调整货币政策立场的可能性不大,存款便利利率将继续维持在-0.4%的水平。意大利银行业所处的低息差环境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其利息收入和盈利状况仍将处于较低水平。

再次,政局不确定性给银行业带来风险。意大利大选每五年举行一次,新一轮大选应于2018年举行,从目前情况看,意大利很可能在2017年提前举行大选。大选结果对银行业影响深远。新一届大选的主要竞争者包括执政党民主党和五星自由党。两党最新的民调支持率都在30%左右。2017年2月,伦齐宣布辞去民主党总书记职务,这意味着民主党内部可能出现分裂。该事件无疑增加了五星自由党获得胜利的概率。五星自由党代表意大利中南部平民阶层利益,是一个亲俄罗斯且主张“脱欧”的政党。意大利宪法规定,如果取胜政党能获得40%以上的选票,那么该政党将在下议院获得55%的奖励席位,而不用参照选举中的支持比例分得相应席位。55%的下议院席位意味着对重大事件的决策具有完全的控制权。当前,不排除政党之间存在联合竞选,以谋求下议院绝对控制权的可能。

政治风险是2017年意大利银行业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政权更迭对银行业造成的潜在影响包括:

(1)不良贷款处置面临不确定性。伦齐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不良贷款化解,启动了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债转股和资本补充计划等措施,这些前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意大利政权未来的更迭可能对前期不良贷款处置政策的延续性会产生一定影响,不良贷款处置速度可能会因此放慢。

(2)银行体系债务风险加剧。意大利银行业的资产端持有大量欧洲主权债券,特别是本国债券。意大利政局的不稳定将使主权债券风险提高。同时,银行业负债端有15%左右的资金来自零售债券,2015年,意大利部分中小银行发行的次级零售债券出现减记或强制转股事件,政治不确定性的增大会通过影响意大利主权评级,造成银行债券持有者的恐慌。

(3)意大利“脱欧”的概率提升。从目前态势看,意大利“脱欧”的可能性正不断提高,“脱欧”派五星自由党和北方同盟在国内的影响力持续上升。一旦意大利“脱欧”成功,参考英国“脱欧”经验,其至少将从“通行证”机制的改变、在意大利和欧元区形成差异化的监管制度以及派生金融风险等方面对意大利银行体系产生冲击。

中资银行对策

短期内加强风险防范

针对意大利银行体系可能存在的风险,中资银行短期内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一是防范意大利乃至欧元区政局变动产生的风险。意大利银行业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是政治风险。2017年是欧洲大选年,法国、德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都将举行大选。意大利大选也很有可能提前举行。可以预期的是,无论哪个政党上台,持有何种政治主张,政权更迭必然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支持“脱欧”的五星自由党获胜,其影响将会是深远的。中资银行应高度关注意大利国内政治局势变动,特别是对意大利、德法大选的走势及结果保持跟踪,并相应采取预案。整体上看,2017年欧洲政局充满变数,金融市场也会随选举结果大幅波动,中资银行应有针对性地防范市场风险。

二是防范“问题银行”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意大利银行业的坏账风险已基本释放,银行业进入坏账消化和处置的“阵痛期”。BRRD计划使“问题银行”低层级资本持有者将面临投资发生损失的风险,会造成“问题银行”的储户和一般债权人的恐慌。如果“问题银行”规模较大,可能导致存款“搬家”和挤兑现象。如果参考希腊和塞浦路斯银行危机的教训,恐慌还可能造成资本大量外逃。中资银行应关注意大利“问题银行”的处置进程,对负面事件所产生的风险进行防控,并定期开展压力测试,保证极端情况下的风险吸收能力。

三是加强监管合规和声誉风险防范。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元区对于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趋严。近年来,国际大型银行巨额罚单不断,中资银行应加强海外法律合规管理,特别是反洗钱和涉嫌为恐怖主义融资方面,应加大管理的力度。同时,针对欧洲恐怖主义势力抬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以及近来意大利国内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中资银行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海外机构的安全保障,对员工人身安全、网点资金和设备安全采取必要防控措施;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对突发性风险事件,要及时采取行动,第一时间减小声誉风险。

四是继续审慎叙做在意资产业务。中资银行在意大利的资产规模不大,整体风险可控。综合评估意大利目前的状况,建议中资银行继续审慎叙做在意资产业务。控制与“问题银行”的同业业务;审慎开展意大利非金融企业和个人贷款业务,服务客户可聚焦国内“走出去”企业;审慎开展意大利及欧元区主权债务的投资,减少欧元计价资产的持有。

中长期抓住有利机遇

雖然短期内应以防控风险为主,但从中长期角度看中资银行也应抓住有利机遇。

一是抓住意大利低估值契机。中资银行可在意大利寻找一些低估值、且通过兼并重组能够在中长期产生较大协同效应的资产进行收购;针对长期具有投资价值、短期估值水平超跌的公司,可适当购买股权;即使不能进行收购和持股,中资银行也可考虑利用在资金、信息和专业咨询领域的优势,促成中资银行客户对意大利廉价资产的收购;2015年以来,意大利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的处置意愿明显加强,银行出售不良贷款的规模显著提升,这一方面加快了不良贷款的处置周期,但同时也降低了不良贷款的回收率。这意味着不良贷款处置市场的业务机会增多,且收益提高。中资银行应寻找该领域的业务机遇,谋求与有关机构开展合作,探索在坏账处置领域获得更多收入。

二是利用意大利低融资成本环境。当前,意大利乃至欧元区流动性充裕、资金价格低廉。2017年,在欧元区整体动荡的背景下,欧元走强的概率较低。中资银行可凭借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长期信用评级,加大在意大利乃至欧元区的资金筹措力度。对于弱势币种,如欧元和英镑,可发行短期限浮动利率债券,对强势币种,如美元,可考虑发行长期、固定利率债券。在宽松货币环境下,交易业务具有较多创收机会,中资银行应加强欧洲地区交易中心建设,加大交易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交易业务创收能力。

三是抓住欧洲政治经济格局改变带来的战略机遇。当前,欧洲“乱局”削弱了欧洲统一经济体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话语权。中资银行应进一步发挥国际化优势,促进中意两国在贸易、产业以及金融领域合作的深化;同时,高度关注意大利政局变动对两国外交关系的潜在影响,结合这些变化调整在意的发展战略。

(作者单位:熊启跃、易晓溦,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刘锐,中国建设银行米兰分行)

猜你喜欢
中资银行不良贷款银行业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云南省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比较分析
中德并购最新的特点以及中资银行在其中的作用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不良率农行最高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