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仇英跻身明四家的主要原因

2017-04-15 17:29贠智力
青春岁月 2016年24期
关键词:青绿山水

【摘要】仇英文化素养不博,作品不能题诗,却能以画工身份跻身于“明四家”行列,相对于以诗书画三者完美结合为主导的另三家来说实属怪事。本文将通过对仇英自身因素、外在因素的剖析结合欣赏其部分代表作探其缘由。

【关键词】仇英;明四家

匠人与艺人之间的差别是艺术界不曾忽略过的话题。苏轼曾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作为第一个较为全面阐释文人画的文人,苏轼对文人画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至明朝时期,文人画更是形成了纷繁的风格与流派,独据画坛。吴门画派中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更是此期画坛中较为重要的画家,被后世称为“吴门四家”,亦称“明四家”。但这当中属最特别的莫过于仇英——其文化素养不博,作品不能题诗,却能以画工身份跻身于“明四家”行列,这当中有着怎样的原因呢?仇英(生卒年不详),字实父,号十洲,漆工出身。初学周臣,后学衡翁。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能。摹唐宋人畫,皆能夺真。林家治先生在其著作《明四大家研究与艺术鉴赏——仇英卷》中说到,仇英的成功因其天资秀异,刻苦勤奋,有良师指点。

而在我看来,仇英成功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从自身因素来说,仇英学众家之所长,融会贯通。扬长避短,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坚持学习,弥补自身不足。从外在因素来说,文征明慧眼识英才,多加提拔。仇英长居收藏家、富人家中,开拓视野;多番临摹,积极创新。

一、学众家之所长,融会贯通

仇英早年从太仓迁往苏州城,有幸拜师于周臣门下。周臣师承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院体画风。用笔刚劲有力,水墨渲染酣畅淋漓,善表山峦岩石的体积感和质地感。王稺登在《吴郡丹青志》中对周臣此番描述到,“画山水人物,峡深岚厚,古面奇妆,有苍苍之色,一时称为作者。”仇英坚实的造型能力和笔墨雄劲的技法长处便是向周臣先生学习所得来的。这也奠定了其严谨劲利的绘画基础。山水师从文征明“细文”笔法,努力开拓,形成独具一格的青绿山水。文征明的“细文”山水“赋彩简淡,轻拂丹青”,以健润墨线勾出山峦叠嶂,略去部分墨染,明洁如洗,富有装饰性趣味。仇英学习但不拘泥于文征明的“小青绿”,直追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与隋代展子虔之青绿山水。以工笔、设色继承青绿山水原始的韵味,融入自己的风格与文人画的神韵,不工不板,独具一格,影响深远。

而《桃源仙境图》便是仇英学众家之所长的最佳体现。该画应以东晋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为蓝本,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繁杂的仙境。此图以重彩青绿山水为主,色彩妍丽雅美。笔力遒劲,画风精丽严整,深有大小李将军之遗风。用笔、用色兼取刘松年,笔精妙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三层叠进。近处深壑、小桥、流水,一童子捧瓯过桥。稍远处有身穿白衣雅士三人,列坐山洞。一人弹琴,一人倾听,一人独醉其中。身后浮云、流水与飞鸟,风声、泉声与鸟鸣,相织相融。远山云海,人间仙境,何处可觅?

二、扬长避短,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明代文人画家多师法南宋、元人画法。唯独仇英直追前代青绿大师,向赵伯驹、赵伯骕、赵孟頫、李思训、李昭道等人学习,深得青绿山水的精征,不拘一格,博取众家之所长,为其所用。而这一选择,让他突破了时代的界限,在无法追随文人画的大流之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并不断尝试将文人画中的意境之美融入画中,巧妙地将工整的戒画技巧与青绿山水技法相结合,构成其独特、神奇的绘画风格。此番做法,得到众人的赞可。董其昌更是点评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而在明朝时期,文人画家们皆以山水、花鸟为主题创作题材,人物画已非主流题材,处于低潮时期。唯独仇英选择以人物画为其发展方向,扬长避短。以工笔重彩为人物画手法,人物造型准确,形象生动,布景淡雅。仇英早期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竹林高土图》、《摹李公麟莲仕图》、《孝经图》、《汉宫春晓图》等等。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为另三家所不及。而仇英的选择更是为明代人物画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仇英选择以青绿山水人物画为突破点,并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发现发展,扬长避短,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努力在绘画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为其在文人气息浓郁的明朝中占据一席之地奠定了基础。

三、坚持学习,弥补自身不足

“仇英文化素养不薄,不能提诗。”是世人对他的一般印象。但仇英自知自身之不足,刻苦学习,常借阅古画范本多番临摹,而同一题材也常多番绘制。文征明第一次邀请仇英合作绘制的《二湘图》时,仇英资历尚浅,虽经过多番努力仍达不到文征明的要求,最终由文征明亲手执笔绘制。但仇英并没有因此罢休,而是更加努力的学习改进。晚年当仇英再次独自创作《二湘图》时,已是画艺高超,受世人高度好评。

1544年,仇英以苏轼的《后赤壁赋》为创作题材绘制《后赤壁图》。该图画风严正细劲,深得李唐画法的精髓。石质坚硬,转折处有方硬之势头。松树落笔有力,带有苍茫之势。1548年,仇英以苏轼赋词原意,仿前人与同代人所作,绘制《赤壁图》。以文学作品为母体进行绘画创作是文人画家本色之一。因此,明代以《赤壁赋》为创作题材的画家也并非少数。这当中有文征明、文嘉、陆治因、居节等等。而因坚持临摹学习,精益求精,仇英画作常可乱真并时有新意。《赤壁图》一改过往工整严谨、刻画入微的风格,笔触淡雅,色调清丽,景致空濛、远大、自然。画一叶扁舟于景中,东坡先生与好友于舟中细谈品茶,静谧辽阔,一派平和。远山近壁,山壁悬崖斜向延伸,悬崖上树丛生,深感赤壁之险峻。景物主次分明,空间深远。线条果断简洁,墨色明晰,山石质感嶙峋。多种夹叶手法,树叶层次多重。悬崖奇峭,江河平静,虚实对比,画面诗意浓厚。闲雅舒适,以平和的心态清扫苏轼的孤冷与旷达,融入画家自己的心绪、理想与追求。这也许便是仇英绘画中的创意与独特之处。虽到中、晚年时期仇英仍未在画作中提拔,但相信不是力有所不及,而是故意不为之,保持过往的风格和习惯。从《腊梅仙雪图》中的落款,我们能发现仇英晚年的书法已是相当精彩。

四、文征明慧眼识英才,多加提拔

仇英的成就离不开文征明对其的多番提携。因文征明的关系,仇英有幸认识周臣并拜其为师,接受正规教育,在画艺上有长足之进。而因同文征明之间的亲密关系,仇英有幸和文彭、文嘉、王宠、王守、王谷祥、陈淳、陆之等人成为知交,相互切磋学习。让仇英能够在良好的艺术氛围里学习、成长。这样的学习让他从中学到不少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弥补自身的不足。再者,文征明常邀请仇英合作绘制作品,常在其作品上提拔点评,这为仇英画艺及社会地位的提高帮了不少的大忙,也是他对仇英绘画能力的认同。

早期时,文征明曾邀请仇英共同创作《二湘图》,虽然最后因仇英能力不足而失败告终,但也为其名气的提高带来不少帮助。正德十五年,合作《摹李公麟莲仕图》,山水为文征明所画,人物则出于仇英之笔。而后,两人又以书画合璧的形式创作了《孝经图》。仇英的《夜宴图》、《宫蚕卷》、《春江图》、《双骏图》、《摹清明上河图》、《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孝经图》、《职工图》等作品中我们皆可以发现文征明为其留下的笔迹。由此,文征明对仇英的提拔从中可见一斑。

五、长居收藏家、富人家中,开拓视野;多番临摹,积极创新

仇英从中年起开始客居收藏家及富人家中,临摹大量古画,并积极创作了许多佳作,为后人所世代相传。而当中有据可依的有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昆山鉴藏家周凤来、苏州富商陈官等。

仇英应项元汴邀请到项家作画。项家收藏大量古籍和书画名迹,使仇英深深着迷。大量阅读,丰富其历史知识,对各朝代著名历史人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其晚年创作大量历史人物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这其间,仇英绘制了像《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孝经图》等一类的巨幅长卷作品。其中前者为仇英精心临摹的代表作。该图原为南宋萧照所画,分为四段,即:“射兔”、“授衣”、“渡河”、“占卜”。描述了高宗与其带领的人马以弓箭射兔,在山林之间扎营安营,高宗在营中更授衣服,队伍策划图和额渡河,嫔妃们在亭子间列队拜神占卜等画面。该图中,仇英用笔粗健,画面中的枯枝给人以一种干脆利落的感觉;设色依旧十分精细,构图也十分严谨。但山石除套用原作的小斧劈皴之外,还加入了点子皴和牛毛皴,让画面多了几分婉和的美感。

《孝经图》为多番临摹后仇英自己所创作的一幅作品。“孝经”讲述人生在世应尊敬及孝顺天地、君亲、师者等伦常处事之道。该图描述,“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画中仇英用笔刚劲、简练,界画一丝不苟,十分精细。

昆山周凤来提早邀请仇英为庆贺其母亲80岁寿诞绘制《子虚上林图》,时长六年。《子虚上林图》描绘了帝后对坐宫寝、帝御龙舟、帝乘辇、帝骑马观猎、帝登台观海等景象,充分还原了天子当年出猎的过程,所以又名《天子狩猎图》。该图全部采用天然矿物材料石青石绿所绘制而成,画面色彩十分艳丽,笔墨精细得当,人物刻画得栩栩生辉,给人以一种气势浩大的感觉。

受陈官之邀,创作长达580厘米的《职贡图》卷。该图最早出于阎立本,唐贞观三年应诏而作。该图是对我国封建时期,外国及中国境内少数民族上层向我国皇帝进贡的纪实描绘。来自各方11支队伍各自抬着最珍贵的礼品赴京,人物刻画生动,画艺上突出工笔,山石绘以青绿,设色厚重。彭年对仇英此画如此评價道:“其心匠之妙,精妙丽密,备极意态。虽人殊国异,而考安图志,略无违谬,能事直出古人之上。”

画史上对仇英有这番记载,“画师周臣,而格力不逮。特工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晚年的仇英工笔、意笔、青绿、浅绛、水墨、白描等技法无所不能,老到成熟,依据主题、意境及意趣的需要,选取所需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笔随意生。这和他长年客居在收藏家、富豪家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林家治, 著. 明四大家研究与艺术鉴赏——仇英卷[M].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1:89.

【作者简介】

贠智力(1990—),山东泰安人,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青绿山水
空蒙山水间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不负山水,脱贫风景独好
《山水间》
山水朋友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
仇英:青绿山水最后的盛世
青绿与水墨的融合
浓墨重彩:青山绿水
周鹏生的山水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