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云南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2017-04-15 03:23姜南
祖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好开展是艺术类高校比较普遍的问题。如何做好云南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认为要深入研究和思考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从而推进云南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导向。

关键词:云南 高校 艺术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党的十八精神指出: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高度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要意义和战略要求时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艺术类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众所周知,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好做,尤其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多变,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同时云南地处边疆,边境线较长,地方高校中少数民族众多,比较易受民族虚无主义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些都对云南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努力提高艺术院校的办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准确把握云南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培养出一大批既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又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的优秀学生,这对于我们实现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确保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有力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稳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以云南艺术学院(以下简称云艺)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为例,对抓住新时期云南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征,在云南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些初步探讨。

一、云南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近年来,云艺针对全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分层调查。调查方式为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相结合,调查内容涉及学习、思想、心理、就业、培养目标、民族习惯、宗教信仰、人际关系等方面。并着重整理了学生思想状况方面的调查数据,总的来说,与普通大学生一样,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来说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但由于艺术院校大学生成长过程以及专业学习的特殊性、社会交往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也表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文化基础薄弱

艺术类学生从小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专业学习上,专业学习兴趣浓厚,重视专业轻视文化公共课。再加上高考本身对艺术类学生文化成绩要求较低,让学生形成“只要高考文化过线就行”的认识误区,各类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被专业课取代,造成艺术类学生基础文化课学习的缺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薄弱,人文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文化基础较差。

(二)自我意识较强

艺术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强调支持学生发展和张扬个性,容易使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方式,自我意识强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艺术类学生喜欢标新立异,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强烈,缺乏集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崇尚自由散漫,时间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较差。

(三)政治素质薄弱

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但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解放,活跃前卫,善于接受新的观念和信息,但缺乏政治熱情,很少关心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和国家时事。在学习上,对以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为目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敷衍应付。政治观念淡漠,再加上因本身擅长于形象直观感性思维,部分学生看问题存在主观片面性甚至极端性。

(四)价值观念迷茫

市场经济日益发展,西方思潮迅速涌入,网络日益发达,网络生活已经成为艺术院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的虚拟和不可控性,良莠不齐的信息直接进入学生的头脑中,不良信息极易对艺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产成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在处理学习和其他活动中,过于强调自我;与人交往功利化、庸俗化倾向明显,在生活中对社会关注不够,促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迷茫,弱化道德意识。

(五)竞争意识强烈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艺术类学生更倾向于追求张扬的个性,从小参与各类比赛,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从吃穿住行到专业学习都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同时,在相对狭窄而又竞争激烈的艺术圈里,艺术院校学生更能体会到竞争的残酷,因此他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学习较自觉,但也扩展到生活的各方面,导致集体观念更加淡化。

二、新时期云南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一)云南高校艺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任何物质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同其它物质所持有的共性。事物能够之所以区别于与其他事物,是由于其自身它的特点存在,“特点”指事物内在、外在的独特的地方。事物不只一个特点,一般都有多个特点。云南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由多个特点构成的,有些是我们自身独有的,有些是普遍存在,但在云南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性

艺术院校是为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而建立的,而云南高校大学生中少数民族众多,又地处边疆,境外敌对势力鼓吹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在边疆蔓延。这就要求云南高校在对艺术大学生培养中要把讲政治放在重要地位,客观而言,这就决定了云南高校艺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特点是政治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时,要服从、服务于少数民族、民族地区这一特点,落实中央政策,增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这一基础上,对云南高校艺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政治性但是不能“泛政治化”。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才,政治性培养也是为了学生成才的需要,是学生素质提升的需要。但也不能事事都政治化,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

2.导向性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一个多民族大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普遍落后。云南又地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相较东部沿海普遍落后。云南高校培养艺术人才,是出于推动少数民族、民族地区艺术发展的需要,所培养的艺术人才,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所以云南高校在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3.时代性

艺术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社会发展,教育模式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教育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促进各类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对大胆的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革新,重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把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沟通式转变,从而达到高等教育的要求。

4.针对性

云南高校艺术大学生是各民族学生热爱艺术的知识青年群体,由于民族不同、发展需求不同、心理诉求不同等诸多不同,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学生开展教育工作;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学生开展教育工作;要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开展教育工作;要针对不同心理特征学生开展工作。

5.综合性

综合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要综合运用多种理论知识。要综合协调各方面力量,需要党政工团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途径和方式。如采取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活动有机结合,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等。不仅仅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还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渗透到学校的课堂、活动、环境和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云南高校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地方高校担负着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构筑青年的精神家园,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是时代的要求。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网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关键在加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我们最常用的学习方式,担负着对艺术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要在高校开展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是最重要的途径与渠道。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网络;使教育入耳入脑。我们在进行教育时不仅要牢牢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还要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在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以及生活中。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贯穿品德修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建设融入育人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特别是利用艺术院校学生学习的专业的特殊性,积极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举行主题鲜明的书法绘画作品展、话剧、歌舞表演等,借助此类课外活动、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其参与其中的热情,寓教于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融入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亲和力以及说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艺术院校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同时,艺术院校教师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阵地,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提升自已的价值追求,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行为世范,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教育交流氛围,用良好的师德风范影响学生。使学生自觉、自主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代表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所需要的价值追求。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陶情养性、健康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同时承担着育人与承担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高校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对艺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是滋生艺术的土壤,文化的倾向性可以通过艺术表现出来”。艺术院校要适应新形势下培养“德艺双馨”的专门艺术人才需要,就必须推进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打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艺术院校的学生形象思维力强,只有牢牢抓住艺术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所在,结合其专业特点,通过通俗易懂的 、寓教于乐的、丰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社团活动、歌舞表演、戏剧小品、征文比赛、演讲、辩论赛等载体,发挥校园文化的人格塑造功能,用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影响人、鼓舞人、感染人。同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的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培养其优秀的道德品质。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主旋律通过系列活动形式,潜移默化的融入到青年学生的血液里,提升学生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包含什么內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继而达到相信、信仰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内化于广大师生之心,外化于师生之行。

(三)在社会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实践,着重在突出实践性,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艺术大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借助艺术类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良好机会,让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服务人民,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开展形式多样的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通过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到孤儿院、敬老院开展教育等系列活动来深化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这些教育实践活动给大学生带来的感受是最直接的,对学生心灵产生的震撼也是最大的。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爱国爱党,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其理想和信念,让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真正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切入点,引导艺术院校学生从自身、从小事做起,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广泛参与“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从事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清楚的了解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大力推进艺术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志愿者服务计划,建立社会实践教学和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四)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平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开阔视野、扩大交往、更新知识的重要渠道,它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心理发展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除了采用传统载体外,还要分利用现代各种载体,不断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平台。网络的广泛运用,为宣传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曾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开发运用网络载体,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阵地建设,大力支持各类“红色网站”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完善“我爱中国”、“民族魂”、“共筑中国梦”等类似的主题教育网站。同时,建立网上论坛,为师生就普遍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提供便利的平台,使“红色网站”成为广大学生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此外,充分利用飞信、微信等在艺术类大学生中普及的主要交流与沟通载体,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手机互动平台,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云南又具有多民族的特点,云南的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增强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思考和研究,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构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探索更加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新华出版社,2013.

[2]徐精鹏.三个倡导”语境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8).

[3]吴倩华,涂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2,(01).

[4]王慧敏,史兆光.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与教育管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01).

[5]韦科扬.谈高校校园文化的创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

[6]韩春凌.论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征[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03).

[7]杨洁.浅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6).

[8]陆祺.对待艺术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作者簡介:姜南,文学硕士,云南艺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宣传教育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