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2017-04-15 18:55郭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郭芳

【摘要】本文探讨了商务汉语教学中与文化相关的问题:界定了商务汉语教学中需要涉及的文化内容,分析了目前商务汉语教学中跨文化模块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补充和完善现有商务汉语教学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商务汉语 跨文化交际 中外文化差异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43-01

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全球的汉语学习者数量增多,学习者的学习诉求日趋多样化,汉语国际推广的学科建设也日趋完善,如同英语教学发展出专门目的英语教学(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一样,汉语教学也出现了专门目的汉语教学,如商务汉语、中医汉语等。

与一般的汉语教学相比,商务汉语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目的明确,是为了使用汉语从事商务活动;2.学习者多为大学生或成人,教育背景与商务相关或已经在公司、企业就职;3.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能力较强。

商务汉语教学由于其教学目的的特殊性在诞生伊始就将语言技能教学与中国商务文化、中国商务礼仪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语言教学首先要完成基本交际能力的培养,美国语言学家Hymes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形式合乎语法;2.语言形式可以接受;3.语言形式得体;4.语言形式在运用中得以实现。当语言学习者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后,语言形式运用不得体所带来的交流障碍就凸显出来了。这个时候,语言学习者欠缺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商务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内容

目前商务汉语教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汉语零起点开始的商务汉语教学;一类是先进行了一定学时的汉语学习,具备了一定汉语基础后进行的商务汉语教学。

第一类教学模式,以《经理人汉语(生活篇)》为代表。这套教材的内容以商务人士日常生活所需的基础汉语为主,以办公室日常工作所需的商务汉语为辅。此模式与一般初级汉语教学的不同点在于:1.教材具有正式的语体色彩,例如,一般教材先教授“你叫什么名字?”而商务汉语教材会先教授“您贵姓?”;2.教材中人物、场景、话题都紧紧围绕着真实的商务活动设计;3.秉承“急用先学”原则,在一般汉语教学中,会优先进行与生活相关的语言功能项目教学,而商务汉语教学中,则优先进行诸如索要名片、过海关等与商务交往息息相关的语言功能项目教学。

第二类教学模式,以教材《经理人汉语(商务篇)》为代表,这套教材的内容以日常交往所需的专业商务汉语为主,以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经贸汉语为辅。学习这套教材之前,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至少完成了120个学时左右的基础汉语学习。此外,这套系列教材还有一册《经理人汉语(经贸篇)》则是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为话题的经贸汉语。

上述两类的教学模式中,除了汉语语言知识及技能的教学外,中国文化知识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商务汉语教学中涵盖的中国文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当代中国国情介绍;二、中国商务礼仪;三、中国商务交往禁忌;四、中外商务文化差异。

作为商务汉语教学的指导性纲领,《商务汉语考试大纲》只对语言功能、语言知识、交际任务几个范畴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没有涉及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内容。笔者通过查阅目前已经出版的商务汉语教材发现,商务礼仪及商务交往禁忌的内容在教材中常常以扩展阅读的方式出现,在课文及会话的编写中偶有体现。当代中国国情介绍的内容可能限于篇幅限制,出现较少,而中外商务文化差异的内容则几乎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商务汉语中礼貌语教学

1.文化含义与词汇教学

根据词汇的文化含义,可以将与文化相关的词汇教学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等词的词汇,例如:“春节”、“中秋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被翻译成“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Day”,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和文化意义全部来自汉语中的原词,汉语学习者可以通过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习俗,甚至亲身参与这些节日的活动来掌握这些词汇的全部意义。

第二类是虽然具有对等词,但在另一文化中的对等词不具备汉语中的社会文化意义。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中国人送给法国人一幅国画《君子图》作为礼物,该图上面有梅、兰、竹、菊。法国人可以看出所画之物,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这幅画被命名为“君子”,也不理解“君子”这个词具有称赞的含义,反而会在逻辑上思考:“冬天开的梅花和秋天开的菊花会在一起开放吗?”

在汉语中,從古至今流传着无数歌颂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的诗歌,它们因坚忍顽强、不屈不挠的品格被比喻为“花中四君子”。在法语中,这些词虽然都有对应的词,却没有这样的文化内涵。

第三类是成语。由于成语的构词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其中也不乏生僻字,因此是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第四类是谚语和名人警句。商业相关的谚语有“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句谚语包含着中国生意人的价值观,买卖双方虽然没能做成生意,但是彼此之间的交情还在,不会为了这次的交易而伤了和气。因为中国人讲究“和气生财”,讲究“关系”,只要买卖双方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后还有继续合作的机会。从更深的层面讲,中国人具有“长期价值取向”,看重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第五类是寒暄、客套用语。英语在表达礼貌的时候往往借助语法的手段,而法语、日语、韩语等语言在语法上甚至有专门的敬语形式。汉语没有语法上的曲折形态,多采用词汇手段来表达尊敬、礼貌。

2.文化含义与语法、语用教学

根据曾小燕(2015)的研究,礼貌用语的句型主要有“请”、“让”、“叫”构成的兼语句,例如“请允许我……”、“请让我……”。由于汉语主要采用词汇的方式表达礼貌,用句型表达礼貌的方式已经固定为少量的几种形式,除了兼语句外,还用弱化语气的方式使得意思更加委婉礼貌,如采用疑问语气的方式 “能否请您……”、“劳驾您……好吗?”。

在语法正确的前提下,语用正确是保障跨文化交际能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例如,中国人道别的时候常常说:“您慢走!”不了解这是中国式客气的欧美友人有时候会因此受到冒犯,因为在他们看来,特意强调走得慢,是暗示自己年老体迈或者身体欠佳的意思。

三、跨文化案例分析在商务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上文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商务汉语教学中涉及的中外文化差异,如果对这些差异进行更深入的分析,都能找到其文化渊源。对于在海外环境中学习的汉语学习者而言,亲身实践体验的机会必然受到限制。即使身处目的语环境的汉语学习者,有机会参加实践体验,直接获得跨文化经验,但由于受到时间、经济条件的限制,这种经验必然不是全面完整的。如果能在商务汉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案例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学习、分析与讨论,获得相对直观的间接经验,则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9,12

[2]曾小燕.汉语礼貌用语的研究现状及其分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

[3]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2)

[4]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3

[5]王正元.国际商务文化[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