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2017-04-15 03:11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7期
关键词:劳动力挑战智能化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重庆 400067)

智能时代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彭小平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67)

智能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掀起一场智能化的浪潮,我国也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且我国处在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情下,我国劳动力面临着岗位创造、员工更自主,发挥空间更大的就业机遇,但也面临着岗位冲击、人才结构不匹配、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的挑战,为此,从政府、学校、企业、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能更好的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我国劳动力的就业。

智能时代;岗位冲击;劳动就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前言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机器人、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波智能化技术浪潮正扑面而来,世界正掀起一场智能化革命。当下,“智能化”已成为最热的词汇之一,我们正在迈入智能化时代,其速度远远超过了预期,智能化的冲击与影响也是前所未有。

二、智能时代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智能化时代大背景和我国所特有的国情即经济新常态双重背景压力下,人才结构需求和工作模式的变化,我国劳动力面临着岗位创造和员工更自主,就业更灵活的新机遇,但也面临既面临着岗位消失、岗位替代和人才结构失衡、人才要求更高等挑战。

(一)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机遇

随着新技术发展与应用速度的不断加快,为劳动力就业提供新的机遇。(1)岗位创造,为人力资源提供新希望。智能化对工作世界最为直观的冲击,无疑将使一大批传统职业种类“消亡”与更替,如同生命的生死不断更替,岗位有消亡也必有新生,淘汰某些岗位的新技术最终也会导致新岗位的产生。基于当前技术变革的发展趋势,未来新兴产业将创生出新的岗位。(2)员工更自主,发挥空间更广阔。在新的工作模式下,工作形式更灵活,员工根据实际需求自主决定生产,过程充分发挥能动性,这样的工作模式下,员工投入就业的意愿更高,积极性更大。因此,在灵活的工作模式下,员工工作更自主,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工作的死板限制减少,就业意愿度也会提高。

(二)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挑战

事物具有两面性特征,智能化生产在带来就业的同时,也将带来挑战。1、岗位替代,“僧多粥少”。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智能制造,许多生产线上的简单劳动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岗位受到冲击。随着更多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出现,传统的一线操作人员将大规模减少,其所占的比重也会逐渐缩小甚至会被完全替代。正由于智能时代的到来和产业结构升级致使岗位受到冲击,因此导致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僧多粥少”挑战。2、人才结构失衡,供需不匹配。(1)文化水平低,质量低。我国劳动力虽数量多,但质量较低,平均文化、技能水平低下,就业压力大。我国劳动者相对较低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与经济新常态催生的新行业、新岗位匹配度不高,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2)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不对接。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来说,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以下三方面突出问题。第一,培养过程缺乏能促进职业能力持续积累的完整体系。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模式不成熟。一是仍主要以垂直化的“一言堂”模式为主,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停留在传统教学辅助的层面,并未实现整个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二是职业学校仍然延续了班级授课制“批量生产”的组织形式,这是与日益兴起的泛在化、个性化、分散化、远程化的未来教育组织形式相矛盾的,很难培养出契合新工业时代的人才[1]。

机遇与挑战都是相伴产生的,我国劳动力就业在面临着如此复杂的国情背景下,抓住机遇且迎接挑战至关重要,既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建议

中国人力资源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笔者从政府加快人才培养和发展经济、学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对口、企业加强培训与高校合作、员工提升个人能力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加快人才培养,既包括技术型人才也包括通用型人才。在人才的构成上,人工智能的广域范围,包括了从基础数学、信息科学、自动化控制、机械、生命科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经济、政治、管理乃至哲学的广泛的人才队伍。可以说,人工智能将是有史以来涉及人才支撑面最为广泛的领域。因此,国家必须加快人才培养以为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2、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吸纳就业。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我国第三产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成为吸纳劳动人口的主要力量,因此,可增加投入发展服务业,为劳动就业提供相当的岗位。

(二)学校层面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还须有企业的深度介入,这需要在一贯制培养体系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方法。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学用结合,鼓励科研人员、专家“走出”书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把握技术趋势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学术专家。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适用人才。2、专业设置对口,对接战略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智能化生产系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影响是全面的、根本的,因为大量新的岗位将产生,因此,智能化生产系统中的技术技能人才是一种高度复合型人才。

(三)企业层面

1、支持校企合作方案,共同培养现代化人才。校企合作的培养方案不仅需要学校努力,还需企业积极支持,共同培养具备高端文化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制造业相关人才,并积极与国内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合作参与制造业技术开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中。

2、重新认识员工的开发与培训。智能化时代,企业应加大培训员工的投入力度,更加注意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员工也渴望通过接受更多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价值。

3、引入柔性管理方式,即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方式。

(三)员工自身层面

1、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企业中自动化、信息化的设备越来越多,员工必须具备学习能力,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技能。2、自我管理能力。人在工业生产中其工作方式将更加灵活。且企业组织的扁平化、信息共享等,使得知识化员工获得越来越多的授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治和自我管理者,这就要求员工具有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结论

智能化生产已是大势所趋,智能制造在新增大量高技能岗位需求的同时,将淘汰以生产装配为代表的大多数低技能劳动岗位。这对我国制造业的人才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使劳动力面临“机器换人”威胁。因此,须提前布局,多方力量应该紧密合作,共同面对。

[1]王亚南,石伟平.职业教育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的战略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7).

[2]何哲.通向人工智能时代——兼论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方向及对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借鉴[J].电子政务,2016(12):2-10.

[3]吕铁,韩娜.智能时代三部曲之二智能制造:中国2025——智能制造:全球趋势与中国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1):4-17.

彭小平(1993-),女,汉族,四川宜宾人,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

猜你喜欢
劳动力挑战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第52Q 迈向新挑战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