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结合血涂片对血小板检测异常原因的分析

2017-04-15 03:28李海兰
当代医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假性血细胞涂片

李海兰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结合血涂片对血小板检测异常原因的分析

李海兰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血小板计数及直方图结果出现异常时,进行显微镜血涂片复检的重要性,以及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检测结果异常的368例标本再次抽血复查,同时进行显微镜下血涂片检测,确定其异常原因。结果303例血小板偏低的血涂片复检显示194例血小板假性偏低;65例血小板偏高结果中假性增高24例。在镜检中发现血小板体积较大、大小血小板比例异常、呈聚集状态等情况。结论 当血细胞分析仪中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结果时,必须使用显微镜下血涂片复检,才能有效反映检测出血小板准确情况,而采血过程是否顺利,标本放置时间,标本的混匀程度,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体积,抗凝剂种类及比例等因素是导致血小板结果假性增高及降低的主要原因。临床检验工作中应当尽量避免上述因素,从而正确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显微镜下血涂片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检测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已在临床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1],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血液分析仪仍不可代替手工法检测,在显示血小板计数及直方图检测结果异常时需要涂片染色后用显微镜法进行人工识别并确认[2-3],从而提高实验室血小板检测的准确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患者,全部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选取血小板计数异常及直方图异常病例368例。检测结果中,血小板≤100×109/L 303例,血小板≥400×109/L 65例。

1.2 研究方法 对368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中血小板计数及直方图出现异常的血液标本进行显微镜下血涂片复检。在制作检测涂片时,严格遵守血涂片制备和染色质量控制要求[4],控制涂片的厚度,确保血涂片质量,使细胞均匀分布。对血涂片染色之后进行镜检,首先使用低倍镜,主要检查血涂片是否合格,然后观察血细胞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类细胞、血小板的比例关系,确定血小板直方图的异常情况。

1.3 检测标准 对血液标本进行推片、染色,而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4]。

1.4 仪器 Sysmex公司生产KX-21血细胞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EDTA-K2抗凝剂);瑞氏染液;双目光学显微镜。

2 结果

2.1 对303例血小板偏低及直方图结果异常进行显微镜下复检,结果发现血小板假性偏低194例,占64.0%。其中导致血小板假性降低的原因中抽血不顺利13例;测定时混匀不充分35例;采血后放置时间少于15 min 18例;抗凝管内肉眼见有小血凝块,而血涂片镜检见有血小板成堆聚集(直方图显示血小板曲线峰顶点右移,变得低而平,分布宽度过长)34例;大血小板(直方图曲线峰顶点右移,曲线右侧底部轻度抬高)57例;小血小板(直方图曲线峰顶点左移)36例;EDTA-K2依赖1例。

2.2 对65例血小板偏高结果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下复查,结果发现血小板假性增高24例占36.9%。其血小板直方图显示曲线峰的右侧以较大斜率抬起,出现类似双个高峰。显微镜下血涂片显示红细胞体积普遍偏小。

3 讨论

血小板(PLT)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体积小,呈双凸圆盘状,易受机械,化学刺激。PLT能吸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在正常组织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对于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5]。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减少大致分两种情况:①是血小板真性减少,即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白血病、肝肾疾病、药物反应等。②是患者血小板正常而结果显示减少的假性减少,如采血不顺、采血后放置时间过短、混合不均匀、大血小板的存在、血小板聚集(EDTA抗凝剂依赖)等,这种情况仪器会发出报警,如:血小板聚集、直方图显示异常,这时就需要人工辨别减少的真伪[6]。

在造成血小板检测结果偏低的因素中,采血过程的影响是其中之一。检测时通常采集手指末梢血,在采血时用手挤压出血部位容易让组织液渗入血液当中,从而造成血小板检测结果偏低。此外,在采集静脉血的过程中因采血不顺,进行多次穿刺采血,容易导致人体组织中的凝血因子进入血液当中,同样会产生凝块而导致血小板减少[7-9]。本文中因血凝导致PLT降低占17.5%。对于明显凝块的标本,必须另采集标本,但是对于肉眼无法看到凝集的标本可以根据直方图的异常来判断是否复检,同时涂片观察有血小板聚集现象。

检测标本的放置时间过短也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偏低。血小板离开人体后,形态发生改变,在其外膜会形成游离端,从而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作用。但是,这类假性聚集情况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解聚,恢复原来状态。因此,在进行临床血小板检测时,最好让待测标本放置15 min左右再进行检测,使结果更准确[10]。

标本混匀程度也是影响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各种结果的重要环节。同一标本不同的混匀方式会检测出不同数目的血小板,一般全血标本在检测前颠倒混匀3~6次为最佳[11]。

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电阻抗法,测定的血小板与红细胞是在同一个计数池中计数。检测系统是通过颗粒大小加以鉴别:因此,①小血小板特别是体积过小的血小板,达不到血小板计数的设定阈值也不被计数入血小板总数从而致血小板假性减少。②血小板体积偏大,甚至出现巨大血小板,超过设定阈值的大体积血小板,仪器会将其计数为红细胞,从而使PLT假性减少[5]。

抗凝剂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较大:①抗凝剂的比例:作为血小板分析常用EDTA-K2抗凝剂,抗凝中浓度主要为(1.85±0.35)ng/mL或(4.45±0.85)μmol/mL。抗凝剂与血的比例很重要。若抗凝剂不足,会使血液中出现小凝块,使PLT结果偏低,如果血量少,抗凝剂比例增高,使血小板发生肿胀,溶解,产生血小板大小碎片影响血小板计数结果[12]。②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PTCT)。我们在分析中发现1例,其原因[13]:用EDTA-K2作为抗凝剂时,在作为免疫介导血液中可出现冷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互相发生凝集现象。这种EDTA依赖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上。同时这种与血小板结合的自身抗体FC端可与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膜上FC受体结合,出现卫星现象。引起血小板卫星现象后在血小板分析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14]。此现象无任何的病理,生理意义,也与特殊药物使用无关,但若不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会给临床造成误诊,应加以重视。EDTA-K2抗凝管血小板计数结果异常偏低,涂片可见血小板有聚集现象,而换了抗凝剂及手工计数的血小板结果为正常,血涂片可见血小板分布均匀。

另外,临床工作中注意到使用的一些药物也会引起血小板假性偏低,如ATP,因ATP分解产生大量的ADP,血小板聚集的诱导剂就是ADP,容易促使血小板产生聚集而假性偏低。临床用硫酸镁来治疗先兆子痫和预防妊高症的发作[15],高浓度的Mg有Ca2+的生理作用,通过改变血小板胞内CAMP水平而产生血小板聚集,产生血小板假性下降。生理状态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载脂蛋白B100和低密度脂蛋白可促进血液的高凝,促使凝血因子活性增强,血小板聚集性上升,降低纤溶性,引起血小板假性降低。

在造成血小板检测结果假性偏高的原因中,应用KX-21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当待测标本中小红细胞增多,可引起血小板上限区域的直方图改变,当红细胞MCV<70fL,血小板直方图尾部会明显抬高,甚至明显翘起,会有部分红细胞计数入血小板,使血小板结果假性升高;在病理情况下,血中会出现一些大小近似血小板的所谓“非血小板颗粒”会被当血小板加以计数,使血小板假性增多[16]。另外溶血标本:不管是红细胞体内或体外溶血,均会产生大量红细胞碎片,碎片的体积在20~30 fL范围内者会落入血小板计数范围内,使结果假性偏高。再有,周围环境中的温度和空气质量,电压不稳等对血小板的检测均会产生影响仪器长时间不清洁造成管壁有一些絮状物,有的会随血流进入计数池。如果这些杂质颗粒大小在20 fL以内会被仪器误认为血小板而致结果偏高。

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有助于提高临床血细胞分析的质量和效率,给临床检测带来巨大便利。但是,目前血液分析仪对于异常标本的检出仍存在不足,同时血液分析仪除了检测技术上的局限性,还受到疾病时标本中多种因素的干扰,如脂血标本、溶血标本、细胞碎片及团块等,所以在分析检测结果时要综合考虑,才能得到合理、正确的结论。2005年,国际实验组织提出了血液分析仪显微镜复检41条规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临床实验室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情况建立满足自身临床要求的复检标准[4]。本院对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异常血小板结果进行了显微镜下血涂片复检,及时有效的纠正检测工作中的不足,确保检测测结果的准确度,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准确无误的检测信息,避免出现误诊。

[1] 惠卿,赖馨,蔡洁丹,等.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9):764-767.

[2] 宋晓冬,左军,徐建华.LH780血液分析仪分类不准确原因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4):270-271.

[3] 张谦,刘娜,肖云峰.良好实验室规范体系下血液分析仪的3Q验证[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4):170-172.

[4] 许文荣,林东红.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18.

[5] 毕佳训.血小板常见复检原因及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因素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5,26(6):11-12.

[6] 李文利,皮蕾,张白杜,等.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5):2194-2195.

[7] 马丽.血涂片镜检对于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研究,2014(9):95.

[8] 王志东,彭洁,王晨,等.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染色镜检联合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100-101.

[9] 张继英.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J],2013(3):653-654.

[10]孟红兵,袁芳,钱卫宏,等.血细胞分析仪人工血涂片复检的临床意义及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9):2830-2831.

[11]何桂珍.静脉血抗凝样本不同颠倒混匀次数对于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4,25(2):62.

[12]陈辉.血小板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数量及其相关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J].临床医学,2005,23(10):51-52.

[13]林粤.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聚集的处理结果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4):4466.

[14]刘惠兰,黄美群,陈汉红,等.EDTA-K2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7):879.

[15]朴文花.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78.

[16]巫杨,张善辉,王平平.血小板计数相关影响因素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9):3156-31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0.049

猜你喜欢
假性血细胞涂片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