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

2017-04-15 03:11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7期
关键词:红利工业化常态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

王雅文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本文首先对处于“新常态”宏观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的现状和特征进行阐述和概括,并新常态出现的三大原因,需从三种增长路径着手来解决,即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工业化思维开发增长潜力的路径和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经济增长的路径。最后,总结出新常态下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速度,换之以弹性的经济增长运行区间来进行统筹管理,采取预调、微调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来着手应对。

新常态;经济增长

一、绪论

二零零七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已进入中长期下降通道,进入二零一四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延续了之前的下滑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二零一四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百分之七点四,基本打破了之前二零一二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区间,这一年的增速创下了近二十四年新低,另一方面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有点也略显疲态,所以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正处于一个换挡换动力的调整时期。

二、三大红利的消失

所谓经济运行的新常态,可以理解为:最重要的特征是国内生产总值与以前相比,由高速向中低发展速度转变。这是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和政府主导型红利的消失。

全球化红利的消失是指贸易保护主义和各种贸易壁垒的重启,使得全球储蓄一消费格局以及国际资本集聚方向都发生重大改变,这使得多年来,对外资与外贸出口依存度高的我国经济增长,顿失一个核心动力。

人口红利的消失是指随着中国逐渐步人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出现了拐点。我国过去劳动力无限供给状况基本已经消失。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意味着要素成本开始进入全面上升的通道,这也将预示着我国过去依靠低廉劳动力价格下驱动形成的世界工厂优势逐步丧失。在劳动参与率和自然失业率不变前提下,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将会直接降低未来潜在增长率,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行的趋势进一步加大。

至于政府主导型模式红利,表现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主导的经济连年保持一种高增长的态势,工业化与城市化大发展,催生出了中国奇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等。三位一体政府主导下的经济本质上还是据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垄断性与粗放性特征,尤其是各地各级政府间的盲目攀比业绩,造成了经济结构失衡,引生出大量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地区分割投资过热等问题。这些负面效应的汇聚在一起,导致了政府主导型模式红利的消失。

三、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路径的选择

在新常态背景下,要想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保持经济的可持续的增长,须从以下的三种增长路径着手来解决,即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工业化思维开发增长潜力的路径和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经济增长的路径。

(一)技术创新驱动的增长路径。虽然投资增长带来的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它将给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不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二是技术创新,即技术创新导致提高生产效率或增加的新产品,从而导致社会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增加。因此,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不仅是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关键一步。

(二)工业化思维开发增长潜力的路径。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来开发工业化逻辑思路下具体的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

1.提升装备制造业,加快完成工业化任务。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特征,决定着一个国家整个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水平,也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引擎。在新常态宏观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和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可以加快完成我国工业化的任务和目标,也是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从我国制造业发展处于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大而不强、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关键零部件和技术受制于人,除此以外,还有产能过剩、基础制造水平和配套设备供给能力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未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要想提升到更高的发展层次,必须将告别过去的粗放制造大规模化扩张的时代,换之而来的是精益求精的制造为导向,使我国的制造产业正在具备现代化工业文明的精髓。

装备制造业的提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方面提升制造业的综合创新能力。改变装备制造业过去注重规模化扩张的状况,使之更加注重整条产业链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和再创新的能力,最后形成由低端向高端价值链延的产业格局。第二大力培养一批在国际上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集团和专业化生产企业,并且还要逐步淘汰落后的、低附加值及过剩的生产能力,实现由大变强。第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为此,必须选择国民经济中的若干重点领域,发展重点领域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发挥主导作用,突破核心技术,提高制造水平,带动基本设备和配套产品。

2.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引领工业现代化。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造业中具有强大的支撑和主导作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主动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在信息、商务的迁移,以及城市的发展和其他关键领域,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发展的专业体系,管理创新的重点,促进企业逐步发展、市场营销和品牌运作,对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剥离,用于支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一体化专业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供给能力。

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服务行业有很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素质,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结构,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和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批发、零售和房地产等行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些主要支柱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快升级换代的步伐。传统的运输、仓储、邮电企业只有改变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的模式,逐步扩大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以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经济区建设,围绕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常态”的判断后,我国将告别过去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时代,这意味着,我国在制定经济发展任务使将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换来的是以弹性的经济增长运行区间来进行统筹管理,采取预调、微调等不同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来着手应对。所以,我国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方面要落实改革方案的进行,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政策预案,强化底线管理,适度调整宏观政策的定位。这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入手:第一,宏观经济政策依然应该采取均衡取向,全方面发展综合看齐的政策眼光,包括但不局限与经济的发展;第二,积极破除各种数字教条;最后要坚守不破不立的大改革与大调整的基本哲学。

[1]任保平.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动力转换.经济学家

[2]孙林.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因素分析.开发研究

王雅文,女,安徽宣城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红利工业化常态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健康红利
让民营医院共享政策红利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