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2017-04-15 07:31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5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监管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67)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舒欢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凸现了表外业务质量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巨大压力,新形势下对于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问题的讨论,无法回避如何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问题,是商业银行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随着经济巧速换挡,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被受冲击,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都呈现上升趋势,商业银行业发展到髙风险、低回报的危险阶段。因此,结合中国新常态下的转型经济背景,探索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速增加的同时,背后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在增加,而且这种不确定性风险比表内业务产生的风险更加难以管理和预测,所以应更应关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存在的风险,健康发展。

经济新常态;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从国内经济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増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正从増量为主发展为调整存量、做优増量并存的深度方向;经济的动力正从相对传统的増长点发展为新的増长点。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化改革也在提速,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飞速发展,金融脱媒也在进一步的加剧,同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的激烈。

从会计的角度看,表外业务项目常以附注形式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下面而被忽略。从经济角度,表外业务项目则是或有资产及或有负债,尽管不影响金融机构现有的资产负债情况,但能影响它将有的资产负债的结构。更明白的说,表外业务情况是能影响公司将来的利润和还本付息能力。综上,现代金融机构控制整体风险的核心是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从价值评估的角度来看,表外资产和表外负债可能产生正或负的未来现金流。因此,金融机构的真实净值不仅仅是表内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的差额,而且还应反映表外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当前市场价值的差额。

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表外项目包括三类:第一类,担保类,指得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而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第二,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第三,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20世纪80年代,东欧和欠发达国家贷款损失的上升、利率波动的加剧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导致了这些国家贷款利润的减少,这使许多商业银行涉足到利润丰厚的表外业务。部分银行开始把一些业务放到了资产负债表外,一方面,这些银行能够用其手续费的收入来缩小传统中介业务带来的利差;另一方面,此举还避免了监管成本。因为当时,保险存款、准备金要求以及资本充足率等的要求都不适用与表外业务。所以,收入增加及监管成本规避促使了更多商业银行将业务转向了表外。与表内业务相比,表外业务的存在以下风险:

(一)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交叉,可能导致金融风险扩散

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公司会更多同时在此银行发展表内业务融资,此公司一旦出现资金问题,商业银行将大概率面临表内外业务的双重打击。

(二)担保类表外业务可能出现信用风险,导致银行形成或有负债

信用风险主要是表现在担保类表外项目上,很有可能会因第三方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而无法履行合约导致商业银行承担其风险,而在商业银行进行承兑、有追索权贷款出售等项目时,都会面临一定程度上的信用风险。普遍说来,商业银行的表外项目多用的是支持性的信用工具,在被支持方有信用风险的时候,商业银行则需向客户提供资金,如此形成了银行的或有负债,从而使银行承担较大的信用风险。

(三)表外业务降低真实资本充足率水平,加大监管风险

现在商业银行监管的重点指标就是资本充足率。这种比率就是通过控制银行的资产风险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但一些金融创新工具由于可以在表外反映,因此很可能降低了实质上的资本充足率,从而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四)银信合作业务加大银行隐性风险

通道型、投资型和股权合作模式,商业银行或直接或间接地成了信托背后资产风险的承受者,面临着来自资产本身的潜在风险,主要是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与法律风险。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合作模式,风险的最终承受者是客户,所以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是信托不能如期兑付的声誉风险。

(五)合规风险

所有表外业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潜在的合规风险。例如委托贷款,在有限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条件的条件下,委托的贷款资金也许会被隐秘的用在不符合借款条约规定的地方,甚至违反有关法律,从事股权投资、证券业务等其他活动。

(六)关联风险

近年来,表外业务关联风险日益显现。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例,关联风险主要是使用关联关系开具融资性银行承兑汇票并办理贴现,以获得银行资金。

基于以上分析,在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表外业务监管统计制度

监管部门应及时补充完善现有表外业务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将各型的表外业务全面纳入监管统计范畴,并通过非现场监管系统报表和数据分析,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早期识别及时跟进监管,消除监管盲区。在基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完善表外业务的统计管理,特别是加强集中管理的平衡表内和表外业务。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和加强各种形式的资产负债报表系统,添加附加或特殊 资产负债表,加强表外业务信息披露,提高表外业务透明度。

(二)加强对各类表外业务尤其是创新型表外业务的监管跟进

监管部门要及时了解银行业表外业务相关的创新情况,根据表行机构的各种创新业务,制定规范的建议及要求,从各个方面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业务经营行为,进一步明确创新型表外业务的监管尺度和监管要求,推进业务的有序发展。开展表外融资业务专项检查,加强对资金使用合规性监管,保证表外融资业务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三)基层银行机构要进一步强化审慎经营行为

基层银行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表外业务主要是“低风险业务”认识到表业务高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基层银行业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统一授信管理,对存在信用风险的或有资产业务实行统一授信;完善基层银行业机构的表外业务专项规模体系,加强内部审计业务的粒度和深度。尤其是对那些内部管理比较薄弱的小微型金融机构,加强监督和指导,有效防范风险。

(四)完善表外业务风险处理机制

风险管理不仅应包括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的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应该包括金融产品的市场风险,风险和其他风险,可能面临容易聚焦在风险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加强预防、早期发现风险,及时控制风险。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市场分析研究,建立高素质团队,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提高产品开发能力,提高资产管理业务的整体运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五)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引导债市发展

管理部门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针对表外业务,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采取总量监测,稀疏结合的组合战略,推进金融创新,满足融资需求,合理引导发展债券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目前企业可以借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放松时间,在存款利率上升,灵活的贷款利率政策的实施,扭转资金竞争的大型企业的金融扭曲的环境下的低效率,从而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降低单通道隐藏的资本配置的根本。

表外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包含不确定性的潜在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形式相比于表内业务产生的风险更加难以管理控制及预测,因此更应积极关注基层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舒欢(1994-),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重庆工商大学,金融风险。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银行监管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监管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
监管和扶持并行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