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必要性
——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为例

2017-04-15 08:28何雯娟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四川人文

何雯娟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浅论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必要性
——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为例

何雯娟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为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传授。入读三年制高职的学生,其在校时间一般不超过27个月,在短暂而充实的大学生涯中,学生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放于本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训实践,对人文素质培养有所忽视。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课程,不仅能为学生提升人文素质创设外部环境,也能助力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适应现世。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主观能动性

一、现状调查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①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人文知识积淀较为薄弱。大多数学生在中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多将人文类课程视为高考通关的“必答题”,而非是愿意主动学习的“自选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我在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发放了50份问卷进行抽样调查,以巴蜀文化与文学为调查点,调研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其了解程度如何?抽样对象为2015级、2016级学生,专业涵盖文化市场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会展策划与管理、商务经济与代理、会计等。在回收的42份问卷中,认为自己对其非常了解的为0人;有21人认为对其一般了解,占比为50%;有17人表示偶有了解,占比40为%;还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不了解。

借助具象问题可以抽象出存在于高职院校学生之中的普遍现象:对历史知之甚少,对现实鲜有关心。这一结论在我讲授《巴蜀文明起源》时得到了再次印证。讲授此章节时的堂课活跃度显著降低,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低下。课后我及时与学生进行了沟通,部分学生反馈说,因为此前对相关方面的内容完全没有了解,所以即便想要参与课堂互动却有不知如何开口的困惑。

《教育学基础》一书曾讲到,“教育过程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②因此,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时应充分调研的内容。同样是在本学期,我面向2015级、2016级选修了巴蜀文化与文学的5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专业涵盖文化市场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会展策划与管理、会计、汉语(网络编辑)、影视节目编导、主持与播音、文化创意与策划、旅游管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等,调研内容为学生如何看待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必要性?在回收的41份问卷中,有19人认为十分必要,占比为46.3%;有19人认为必要,占比为46.3%;选择“不必要”的为0人;7.4%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

基于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反馈,我及时对上课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调整,通过实施参与度较高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文素养之于自我成长的意义,逐步树立起主动培养人文素质的意识。为检测教学实际效果,在学期期末,我又发放了70份问卷让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质做一次等级评估。在本次回收的65份问卷中,有15人认为自己达到优秀等级,占比为23%;其中41人认为自己达到良好等级,占比为63%;9人认为自己为达标,占比为14%。

二、必要性分析

《教育学基础》一书指出,“不同历史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有区别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旨在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增强环境意识;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很好地应答信息社会的各种挑战;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③这里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组关系构建了一个“社会人”需要应对的现实格局。

在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课程,能够从树立学生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学生的适应能力、保护人类的文明进程等方面助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良好职业素养的锻造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树立学生的价值导向

如今在复杂而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树立起正确、笃实、纯粹、牢固的价值观,是学生开展社会交往的必备前提。人文类课程博古通今,周游天地,能够带领学生细数历史,研判未来。学校可以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学生真正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提供方向指引,真正让学生心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担当精神。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途径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学习资源变得尤其丰富,这无疑为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技能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与可行性。由此,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地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将涵盖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多层面的综合素养订立为学生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环节。特别是现下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对个人的文化底蕴、交际能力、合作意识等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大多需要在人文素质课程上进行积累。

(三)深化学生的适应能力

人文素质,从历史宏观角度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将千百年来先哲的智慧,大师的才情,志士的胸襟传递给学生。正如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校训一样“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可人类文明,让学生在人类精神领域产生高度共鸣,从而进一步助力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保护人类的文明进程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也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④以时下迅速蹿红的人工智能为例,人工智能已经在诸多领域向人类发起了挑战,从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完胜人类,到百度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到阿里巴巴开设第一家无人超市,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未来几十年,人工智能极有可能在许多方面将代替人类。在此情况下,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主要实施者,人类更需要进一步扩大思维优势,认真考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哲学关系,为人类社会找寻到更加合理、和谐、健康的发展模式。

三、结论陈述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始终,并应浸润延伸力促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继续保持对人文素质的自我追求。高职院校要加大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将人文素质视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构建教育教学的长效机制,通过构建完整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不断丰富人文素质课程授课形式,营造出多元的人文素养交流平台,寓教于乐,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真正让人文素质课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和重要保障。

【注释】

①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147

②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29

③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232

④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231

本论文属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2015年度校级科研课题《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构建研究——以省级示范专业建设项目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为例》,项目编号:15B002。

何雯娟(1987-),硕士研究生,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大学语文、巴蜀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四川人文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