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2017-04-15 08:28韦湘云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旅游研究

韦湘云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07)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韦湘云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07)

我国的旅游扶贫始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30多年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知网相关的文献,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今后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度,借鉴成功经验,注重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加强定量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进展;综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从建国初期的生产运动到现在的“精准识别”,我国一直不懈的探索脱贫致富之道。旅游业作为扶贫(反贫困)的一种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受到国内外旅游界的密切关注。世界各国开始对旅游发展对消除贫困的贡献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研究成果和方向

我国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所占总人口数虽不多,但是分布较广,形成了大集居小聚居的分布特色。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大多为较为偏远的地带,经济相对落后,也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研究现状,作者在CNKI上通过跨库检索、高级检索的模式输入关键词“旅游扶贫”、“少数民族”等进行模糊查询,得到自2002年至今相关的文献成果等48705篇。

(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研究成果

从2002年至今,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研究呈逐年攀升的状态,并在近两三年达到小高峰。

在以上跨库检索的基础上进行更细分类,输入“少数民族”进行模糊查询,得到相关文献28875篇,约占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成果的60%。这一占比结果和我国国情相符,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多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多样,具备开展旅游扶贫的先天条件。

(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成果的研究方向

作者重点选取了来自《旅游学刊》、《经济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期刊、高校学报等的文献成果,按主题进行二次归类。得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热点问题上:特定地区旅游扶贫专题研究;少数民族地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其他专题研究。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特定地区旅游扶贫专题研究

特定地区(本文中主要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研究在目前旅游扶贫研究文献中占相当的地位。在全文模糊搜索的情况下,检索到的48705篇文献中有19703篇是针对特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研究的,研究比例约占40%。其研究内容集中于旅游扶贫的开发模式、发展现状、地区旅游扶贫的经验、旅游扶贫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等。

(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

旅游扶贫的开发模式(或战略研究)在CNKI的全文模糊搜索中得到了30942篇相关文献,占比约为60%。开发模式作为任何一个旅游扶贫分支下的研究热点,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三)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应研究

旅游扶贫的效应研究在CNKI的全文模糊搜索中得到了20443篇相关文献,占比约为50%。研究的方向主要从旅游投资效应、扶贫效应、乘数效应等。部分研究指向了旅游扶贫的潜在风险和乘数效应。

(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认识不到位,重经济增长而忽视贫困人口和社区利益;投入机制没有形成,缺乏后续建设资金;缺乏旅游专门人才,服务意识和整体水平不高;扶贫思路相似,效仿、同质化现象多;规划不科学,产品配套差;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五)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其他专题研究

除了以上几个热门领域研究外,学者们还对旅游产品营销、融资、旅游扶贫中的信息建设、女性与旅游扶贫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如我国PPT项目可以采取BOT(公共工程特许权或特许权融资)模式进行融资;网络以及信息通信技术不仅改变了旅游营销的方式、内容和效果,而且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平等,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贫困地区的女性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造成了目的地女性商品化、双重工作日以及女性文化的同化和变异等问题。

三、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我国旅游扶贫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情况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的集中内容看,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不同主体在旅游扶贫中的作用、旅游扶贫的开发模式、旅游扶贫效应、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以及旅游扶贫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间的关系,如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地理学,资源学等。

(二)研究展望

第一,拓展研究领域,推进研究深度。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应更多关注贫困人口、旅游产业、旅游经济、受益机制等微观层面的深层内容。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指导旅游扶贫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如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等方法研究贫困人口参与旅游问题,地理学、资源学方法研究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和贫困缓解的空间过程问题,反贫困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方法研究旅游与扶贫相结合问题,管理学中的博弈论进行旅游扶贫的相关利益主体分析,供应链和价值链理论进行贫困地区旅游产业链的构建等。

第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注重旅游扶贫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少数民族地区在实施旅游扶贫开发时,应参考国家级、省级同类或有共通之处的扶贫工程和试验区的发展经验,结合各地实情,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模式。

第三,加强定量研究,推进时空对比、3S等多样方法研究。旅游扶贫需要改变定量研究不足的局面,加强对比研究、实验与观察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数理统计、模型构建、3S等方法的运用,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旅游模式等对当地经济、人口、环境等的比较研究等。

[1]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21(2):89-94

[2]谭丽燕,李月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扶贫模式探讨——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扶贫为例[J].2006,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33-134

[3]陈焕洲.贵州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践:成效、问题与对策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7(1):34-37

[4]陈祥碧,唐剑.长江上游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施现状及问题研究——以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82):147-152

[5]郭静.朗德、西江比较案例研究——旅游与扶贫相结合的“贵州经验”[J].城市旅游规划,2015年11月下半月刊:110-112

[6]刘益.旅游扶贫及其开发模式研究[J].热带地理,2004,24(4):397-400

[7]李志勇.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战略的双重性与模式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第2期:37-41

[8]邱硕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可能性、重要性与模式选择[J]贵州民族研究.2013,34(153):148-150

韦湘云(1988-),女,壮族,广西南宁市人,广西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经济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绩效考核,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旅游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旅游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