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与工科做实的实践探索
——以凯里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2017-04-15 08:10李权甄映红龙明莲王展光覃斌陈继奇粟燕
福建建筑 2017年8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建筑专业

李权 甄映红 龙明莲 王展光 覃斌 陈继奇 粟燕

(凯里学院 贵州凯里 556011)



加快发展与工科做实的实践探索
——以凯里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李权 甄映红 龙明莲 王展光 覃斌 陈继奇 粟燕

(凯里学院 贵州凯里 556011)

凯里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建筑工程学院实际,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战略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转型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内涵建设为中心任务,坚持“工科做实”以及“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建设和发展思路,积极打造专业特色,实现学科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建设及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为贵州省内外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等单位培养知识面宽广、专业基础扎实、市场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教育改革与发展;工科做实;专业建设;实践教学

0 引言

2008年经贵州省教育厅审批同意凯里学院设置建筑工程学院。自创院以来,建筑工程学院崇尚理性务实,革故鼎新,抱着冷静观察,独立思考,兼容并蓄,博观约取的态度和胸襟,树立了办学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办学的专业性、平民性、民族性和区域性[1]。结合学校转型发展实际,坚持“工科做实、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建设和发展思路,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并进一步对接社会人才需求,完善专业调整,着力在培养学生选择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模式上形成亮点,逐步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创新型的管理和应用型人才。

1 建筑工程学院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学院基础设施及教学资源建设初见规模,建成了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造价3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2个专科专业及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招生与就业质量逐年提高。主动推进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在立足地方、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1 现阶段的发展模式

(1)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和凯里学院在人才引进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投入,为专业设置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支持。与建设行业的紧密合作,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黔东南州有着丰富的民族建筑文化,有利于办学中将创新创业与民族建筑文化相结合,培育民族特色,提炼民族元素,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根据建筑的文化艺术属性和建筑工程学院积累的民族文化底蕴,在民族建筑与文化、民族村镇建设与景观设计、民族村落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办出特色[2-3]。

(2)围绕“培养能够在建筑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建设管理单位或建设监理企业等第一线直接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建筑工程学院大力开展教学改革[4-5]。在教学上,依据专业特点推行“课堂引导、课外辅导、实践基地指导”的教学模式。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加大对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采用“项目式”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使之受到良好的工程训练;在职业教育上,把行业技术规范、规程、强制性条文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岗位认证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机会[6]。

(3)采用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内涵式发展,以重点学科的示范带动实现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水平的提升[7-8]。注重工程实践,科研领域涉及建筑结构工程、现代施工技术、绿色建筑材料、木结构与民族建筑等。另外,博士等人才的引进为建筑工程学院的科研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科研团队的建设初具规模,实实在在发挥了科研团队的作用。

(4)注重对外合作交流与培训,分别与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建立了良好交流合作关系,每年均派遣教师和学生到两所高校交流学习。作为黔东南州职业教育土建团牵头单位,成为黔东南州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委托的企业安全管理“三类”人员培训(含新取证和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对外培训了大量的安全管理人员。

(5)大力推进学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创建大学生教育常规化、主题教育系列化、专题教育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的“四化”德育模式。坚持育人为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以安全教育为保障,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以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为抓手,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优良学风、校风。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关键,全方位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9]。重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创新和拓展活动形式和载体,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理念,使得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显著成效。

1.2 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汹涌澎湃,人才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动力正在形成,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0-11]。未来五年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家将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随着贵州列入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加快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实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这阶段同样也是建筑工程学院“工科做实、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采取各项措施有效应对与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新跨越是当下应当思考的问题。

2 建筑工程学院加快发展与工科做实的具体措施

2.1 坚持立德树人,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注重培养学生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和未来的关系上注重学生未来自学、探索、创新和创业后劲提升能力的培养。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完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统领,积极开展“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立与企业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及“卓越计划”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2]。重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探索和创新技术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深化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深入推进教研教改活动,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督导。

(3)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建设,立足自身办学条件,坚持学校“师范精、工科实、民族特”的专业建设思路,以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合理设置、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评估,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努力打造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13]。加强标准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建设,加强特色教材建设。

(4)强化实践教学,完善面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强化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科技实践和社会实践,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4]。加大对实验室和实习教学基地的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并进一步完善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5)抓好“质量工程”建设,组织、鼓励教师申报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努力抓好现有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搞好项目建设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确保达到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其专业技能,更好的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二是要加大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采用进修培养、合作交流、技能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三是采取外聘的方式,聘请高水平经验丰富的人员为外聘教师,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2.2 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科学研究整体提升

深入实施科研协同创新,强化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协同共进,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联动,完善创新条件,搭建创新平台,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实践教学与科研平台,开展协同科研,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承接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提高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的数量,横向科研经费力争有所突破,促进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15]。

2.3 服务地方战略,着力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坚持“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壮大”的理念,强化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研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形成以服务黔东南为基点,辐射贵州全境的社会服务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地、校企合作项目,推动产学研进一步结合[16]。努力开拓创新,瞄准社会需求,主动挖掘和承接地方土建类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岗前培训及继续教育培训任务,成为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建类人才岗前培训及继续教育基地。

2.4 强化双师引领,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服务人才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施展才能舞台。围绕贵州省和黔东南区域发展战略,引进和培养能够推进理论和技术创新、带动学科建设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2.5 大力推进协同育人,努力探索学生特色管理模式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努力探索和创新学生特色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协同育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17]。完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2.6 加快学科建设,打造特色优势学科

加快学科建设进程,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立足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服务,以服务区域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黔东南优势资源,着力建设特色学科,力争推出高质量科研成果。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建设具有学科优势、基础较好、与行业开放合作的学科集群,促进教学和科研共同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18]。

2.7 深化开放办学,实现教育国际化

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在学校开发办学的背景下,参照国际标准,不断拓展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合作[19]。

2.8 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建筑工程学院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紧紧围绕建筑工程学院中心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建筑工程学院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20]。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培养浓厚的理论学习风气,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意识和主体责任,充分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制定并实施干部素质提升计划,通过组织干部轮岗交流、进修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开展各项作风建设专题教育。

五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的全过程。

六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七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党务公开、院务公开,强化监督,扩大民主,保障师生员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和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3 结语

凯里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工科做实”的专业建设思路,构建专业群,以推动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和实验室评估为契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整体水平,打造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理念,突出内涵建设和特色办学两大重点,以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最终通过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建设,全面促进建筑工程学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1] 傅安辉,姚琍.建设中的凯里学院校园[J].凯里学院学报,2011(2):211.

[2] 聂森,秦艮娟.西南山地民族建筑的特色及其成因——基于建筑人类学的视角[J].中华文化论坛,2015,105(1):176-182.

[3] 丁婷,王红,丁圣果,等.贵州黔东南吊脚楼民族建筑采用仿木砼结构的应用开发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版),2013,30(6):114-117.

[4] 刘叶,邹晓东.我国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代转向与重构——非线性思维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32-137.

[5] 郝林晓,折延东.翻转课堂理念及其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5):80-86.

[6] 王栋,丁昶.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2):21-24.

[7] 李小年,方学礼.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6):13-16.

[8] 汪秀琼,谌跃龙,吴小节.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政策体系的建设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1-156.

[9] 曾长隽.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1):122-126.

[10]林蕙青.抓紧做好高校“十三五”规划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6(7):4-8.

[11]曾羽.贵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4):12-15.

[12]田燕,李金生.卓越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1):105-107.

[13]李兴洲,王丽.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6(24):33-36.

[14]余建潮.构建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5(5):53-55.

[15]李俊,李伟.我国高校人才资源培育协同创新机制的动态评价研究[J].东南学术,2017(1):127-134.

[16]刘彦军.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转型的发展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7(2):54-59.

[17]詹勇,王文婷.建立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协同育人平台运行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6(10):24-27.

[18]贺芸,赵风华,郭献芳.基于高校早期介入的土木工程中本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0):30-33.

[19]胡伟.多方位推进地方行业特色型大学开放办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40-42.

[20]石祥.基于“卓越人才”理念的大学生党建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8):41-42.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Accelerate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College’ Work Well done——A Case Study of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Kaili University

LIQuanZHENYinghongLONGMinlianWANGZhanguangQINBinCHENJiqiSHUYan

(Kaili University,Kaili 556011)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Kaili university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mbing with the actual, theme arou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trategy, fundamental task for people-centered educ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direction. It should deepen the reform,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notation, persist i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inking of technical college’ work well done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pan development. Trying to build up a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mplementation discipline talents, team construc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for Guizhou provinc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echnical college’ work well done; Professional building; Practical teaching

贵州省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黔教高发(2015)337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项目(BKGC201620),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X201637)。

李权(1982.9- ),男,副教授。

E-mail:liquan-8@163.com

2017-04-12

TU-0

A

1004-6135(2017)08-0125-04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建筑专业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福建工程学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福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