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探讨

2017-04-15 11:47任元林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织造布基础化学

任元林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 300387)



非织造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探讨

任元林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 300387)

非织造布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纺织行业的新生力量,为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非织造行业是一个融多行业、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行业,该行业中各学科人才的专业水平代表了整个非织造行业的发展水平,并影响非织造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非织造布产品是由纤维以及其它材料构成的,而这些材料的特性及制备却与化学息息相关。因此,在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非织造化学课程,不仅是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非织造行业的整体需求。通过化学课程教学,无疑会为非织造行业注入新鲜营养,促进我国非织造行业的高速发展。

非织造 化学课程 教学

1989年,天津工业大学开设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方向,成为国内最早开设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高校, 并于2005年成为国内首批获得具有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该专业经过近27年的发展,已为国内非织造行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培养了众多的非织造专业人才,成为国内非织造人才培养的摇篮。随着非织造行业的高速发展,目前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已滞后于非织造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化学课程教学呈现出更大的劣势。

1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特点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多学科交叉且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囊括了化学、纺织、机电等学科专业。与传统纺织材料相比,非织造材料具有纤维及其它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流程短、工艺灵活多变、产品设计简洁、生产效率高、产品性能多样化等特点。非织造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环保、土工、建筑、汽车、农业、工业、安全、合成革、包装、家具、军工等领域。其中在卫生、环保过滤、土工建筑、人造革、汽车、工业、包装和家具等领域已占有较大份额并得到普及应用,在医疗、农业、篷盖、防护、军工等领域也已达到了一定的市场渗透率。非织造材料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使其拥有朝阳产业的美誉。国家十三五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非织造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将突破纳米级非织造技术,加快多模头纺粘熔喷、多功能整理、多层加工等复合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列为十三五纺织科技创新重点工程,体现了国家对非织造行业的高度重视,非织造行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纺织行业乃至国家整体的工业化发展水平。

2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自创建之初,即开设了非织造工艺学、湿法非织造布、非织造布专业外语、非织造布后整理等专业基础课。随着非织造材料专业的发展以及非织造行业的发展需求,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教学团队认识到非织造设备及机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与机械及机电专业相关的专业教师,开设了非织造设备及非织造机电传动控制基础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近年来,随着非织造布后整理、粘合剂与助剂、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和非织造纤维基础等与化学基础紧密相关课程教学的逐渐深入,以及历届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需求的日益提高,非织造教学团队深刻认识此类课程无一能脱离化学基础,无一不与化学基础紧密相关。教学课程中也发现由于学生缺乏基础化学知识,甚至有些学生高中阶段几乎没接触到化学,对化学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因此,在讲授此类课程时,学生听得困难,老师讲的费力,既要赶教学进度,又要照顾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讲课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非织造布是以化学材料为基础的产品,构成非织造布产品的纤维材料、粘合剂以及其它功能助剂,既涉及有机化学知识,又包括无机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知识。随着社会对非织造产品的认知度的提高,消费者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性能的提高几乎均可通过化学改性的手段获取,而有机化学及无机化学知识成为实现非织造材料功能化的基础,分析化学则为非织造材料性能表征的有力工具。因此,非织造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从事非织造行业的创新能力、分析表征能力以及对国内非织造行业的促进程度。基于这种现实情况,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教学团队意识到开设非织造化学基础课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在前期调研、多次讨论、专家审核的基础上组织编写非织造化学基础课程的相关教学讲义、教学大纲等,力求使学生对涉及非织造行业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有全面的掌握及灵活应用,真正实现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3 非织造化学基础课程建设

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生源广泛,生源化学基础各不相同。所以,非织造教学团队对历年招生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不同区域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化学基础进行了掌握,本着对不同生源化学基础都有所兼顾,且实现高中化学向大学化学顺利过渡的目标,在教材选取上进行了大量调研,最终确定将大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与有机化学三门课程融为一体,构成非织造化学基础的素材。由于三门课程内容繁多、且课程中出现较多重复性内容,因此,将三门课程进行整合后,删减重复内容,并且参考南京大学与武汉大学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同时参考国内多所高校的有机化学教材进行非织造化学基础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结合高中化学知识对本门课程有很好的理解与掌握,为后续的与化学基础相关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4 非织造化学基础课程教学

由于非织造化学基础为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新开课,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经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非织造行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校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化学课程结构体系愈来愈不能满足当前非织造行业需求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非常有必要进行现有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化学课程的建设。

非织造布是以化学材料为基础的产品,构成非织造布产品的纤维材料、粘合剂以及其它功能助剂,既涉及有机化学知识,又包括无机化学以及仪器分析知识。随着社会对非织造产品的认知度的提高,消费者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性能的提高几乎均可通过化学改性的手段获取,而有机化学及无机化学知识成为实现非织造材料功能化的基础,仪器分析则为表征材料的性能提供了基础。因此,非织造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仪器分析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从事非织造行业的创新能力、分析表征能力以及对国内非织行业的促进程度。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本项目拟申请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化学课程建设,即非织造化学课程建设,力求使学生对涉及非织造行业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仪器分析有全面的掌握及灵活应用。

自我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方向创办以来,为本专业学生开设的化学类课程包括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然而,由于课时所限,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效果不理想,对知识的掌握不深刻。同时,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此问题也十分突出,许多学生对一些化学知识或已遗忘,或非常生疏,导致课题设计非常吃力,并且从事工作后的学生也深有体感,强烈建议加大化学知识的教学工作。随着非织造产品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其功能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功能性产品的开发离不开无机化学及仪器分析知识。鉴于此,本项目针对教学与非织造行业需求,编辑整理适合于非织造行业发展及架构学生化学知识的非织造化学课程,不仅符合教育部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也顺应当今社会及非织造行业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5 结语

非织造行业是发展极其迅速的新型产业,是朝阳产业,其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而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于从事非织造行业的人才水平。具有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天津工业大学是培养非织造人才的摇篮,为国内非织造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非织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学基础在非织造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因此,天津工业大学开设非织造化学基础课程,不仅为非织造行业培养具有良好化学基础的非织造人才,也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杜志坚,乔秀文,李洪玲,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探析[J]. 石河子大学学报,2011,25(S1):103-104.

[2] 李丽,曹作刚. 《无机及分析化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收获与体会[J]. 石油教育,2005(5):77-80.

[3] 曹枫,潘国祥,唐培松,等.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考[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9-32.

[4] 胡琳莉,梅平,易洪潮,等. 对大学新生基础化学教学的几点总结[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1):183-184,19.

[5] 高璟,高艳阳,高建峰,等. 非化学化工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化学通报,2015,78(5):475-479.

[6] 靳向煜,殷保璞,吴海波,等.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纺织教育,2009,24(3):13-15.

2016-11-25

G642.0

A

1008-5580(2017)02-0264-03

作者:任元林(1971-),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织造布基础化学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兰精维绎丝TM致力于非织造布行业可持续发展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孖纺非织造布大有可为
俄罗斯计划2020年将非织造布产量扩大至20亿m2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