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四川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017-04-17 12:05祝春秀四川省农业厅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年1期
关键词:农业

□祝春秀/四川省农业厅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四川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祝春秀/四川省农业厅

1 2016年农业工作成效显著,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继续保持“两个高于”,省政府对农业厅的8项考核指标全面完成。集中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粮食总产3483.5万t,增长1.2%,在全国的位次由第7位上升到第5位,增速居西部12省(区、市)首位;油菜籽总产242.5万t,增长1.7%,连续15年创历史新高,超过湖北跃居全国第一;菜果茶分别增长1.2%、5.0%和12.7%;生猪出栏6925.4万头,肉类保持总量稳定,蛋、奶和水产品分别增长5.0%、2.2%和4.6%。

二是生态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全省化肥用量零增长,减少了农药使用量1600t,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1.3个和2.0个百分点。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0.2个百分点,达到84.7%。农产品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99.5%以上,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到5466个,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是新动能新业态加快形成。培育涉农电商3980户,网销农产品64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性收入达到1150亿元,增长14.0%。农民收入结构呈现新变化,2016年经营性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比工资性收入高5.6个百分点,其中人均第三产业经营性收入达到1135元、增长15.3%,财产性收入达到269元、增长20.1%,均明显高于工资性收入7.9%的增速。

四是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扩大到21个市州的53个县(市、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在全省全域深入实施;草原确权登记试点顺利启动。国有农场分类改革稳步推进。

五是精准扶贫工作首战首胜。一村一名农技员任务全面落实,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全省跨区域组建了专家服务团1875个,培训农牧民400多万人次,实现农业产业减贫67.9万人。

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保供给,千方百计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强化设施装备硬支撑。深入实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新建成高标准农田38.73万hm2,新增提水有效灌面2.00万hm2。落实中央购机补贴4.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4450万kW,比2015年增长1.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0%,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强化科技水平软实力。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启动建设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9个,推进10个优势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深入实施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全省种畜禽场达到915个,生猪三元杂交面76.1%;推广14个渔业主导品种、11项主推技术。安排2.27亿元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1万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培养科技示范户20万户。强化示范引领树标杆。启动新一轮33个现代农业、26个现代畜牧业(水产业)重点县和21个示范市县建设。继续推进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高15%,认定4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二是突出增效益,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产业调生产结构。贯彻落实省政府结构调整17条政策措施,制定出台结构调整1+6行动方案。继续实施新增优质生猪生产能力工程,推进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建设;大力发展草食牲畜,重点推进25个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和50个省级肉牛、肉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建设,发展青贮饲用玉米20.00万hm2,牛、羊、活家禽出栏分别增长4.9%、4.0%、2.0%,名优水产品比重达到28%。按标准调品质结构,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省级农业地方标准达到923项,创建“粮油绿色高产高效万亩示范片”500个、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13.33万hm2,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025个,改造标准化池塘0.17万 hm2。促融合调产业结构。落实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农产品储藏保鲜烘干能力有效覆盖产业基地90.00万 hm2。建成农业主题公园320个,其中省级示范公园80个。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投入5000万元成功推介川茶“天府龙芽”省级大品牌,境内外展示展销活动签订购销合同380余亿元、各类投资协议40余个250多亿元。

三是突出转方式,全面贯彻省委绿色发展部署。大力推进资源保护。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禁牧补助 466.67万 hm2, 草 畜 平 衡 奖 励946.67万hm2。继续实施耕地质量与提升行动,建立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个。推动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建设大型沼气工程31处、集中供气工程172处。大力推进问题治理。深入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年度任务落实,在8个县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完成117个县、2.3万km2禁养区域划定;建立化肥减量增效重点县12个、示范区16.00万hm2;建立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47.47万hm2,覆盖率达25.8%。大力推进质量监管。连续8年组织开展7个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深化“两个创建”,新认定4个市、39个县为第三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5个市、县被农业部命名授牌。大力推进追溯体系建设,135个县(市、区)、2128家生产经营主体入驻省级追溯平台。落实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15.33万hm2,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100%。生猪定点屠宰资格清理工作全面完成。

四是突出促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召开确权登记重点县工作推进会,督促工作进度,完成确权登记614.81万hm2,占应确面积的91.2%。规范证书制作,启动建设“四川省农村土地大数据中心”,确保确权登记质量。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指导意见,统一政策界限;出台进一步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实施意见,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实行上限控制、资格审查等制度。出台深化农村改革助推产业扶贫农民增收的意见,探索创新资产收益模式,注重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经营制度改革。探索推广“农业共营制”等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全省耕地流转119.05万hm2,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0.6%,工商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6.5万个、家庭农场达到2.9万家、种养大户超过13万户;探索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温江等10个县(市、区)发放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13.85亿元,有18个县(市、区)建立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推进其他方面改革。完成《关于推进农垦(农场)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省畜科院、农机研究院和草科院在人才聘用评价、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及利益分配等方面改革正式启动;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五是突出抓扶贫,集中开展精准施策督导落实。整合资源抓技术扶贫。开展农技员到位落实大普查大督查,出台驻村农技员生活工作保障措施、职称资格激励政策,推进对农技员和派出单位的督查通报和问责;协调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和省草科院分别为甘孜、凉山、阿坝三州每县各派出一名专家,搭建了农技员QQ群、微信群等沟通平台。全省9095名农技专家下沉到脱贫攻坚一线,提供精准的菜单式服务,有效解决了驻村农技员不到位、数量不够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创新办法抓产业扶贫。牵头编制了《四川省“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等,指导全省88个贫困县和11501个贫困村,全面完成了产业扶贫规划编制;支持大恒肉鸡、川藏黑猪等50个主导品种、30项主推技术等在贫困地区率先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加工、休闲农业、电商物流等三产融合,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借畜还畜等经营模式,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和农民脱贫增收。强化保障抓机制扶贫。实施助推精准脱贫4个专项行动,安排50%以上的农业专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培育。四川省农业厅选推专职扶贫副书记2人、村第一书记1人、驻村农技员89人、市州农业部门挂职19人。逐级建立了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实行按月督查通报,开展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经验交流活动。

2 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

2017中央和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对于做好2017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准确把握时代背景,搞清楚“为什么改”。中央和四川省委连续两年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法也从“着力加强”演进到“深入推进”,是针对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老问题、不断涌现的新矛盾做出的战略部署。四川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的态势,但供需矛盾始终存在。比如,四川是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但常年要从省外调入25亿kg优质稻谷、115亿kg加工转化用粮,占省内产量的40%以上;四川是全国的畜牧业和西部的水产大省,但牛羊肉自给率只有85%,兔肉消费占全国六成但三分之一依靠外调,淡水水产品自给率不到70%,奶产品每年需调入上百万吨调剂需求,生猪也面临“洋猪”的冲击。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有区域布局的问题,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完全匹配,区域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优势不明显,优质特色产品发展不足、层次不高、品牌不响,充当了人家的原料基地。有经营方式的问题,土地流转率30.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不到3%,生猪规模养殖面比全国平均低15个百分点,肉牛、肉羊规模养殖面不足40%。有科技支撑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品种技术上,农业良繁体系建设总体滞后,生猪外三元杂交面仅46.5%,与欧洲生猪相比,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要少10头以上,商品肉猪平均每头产肉少近20kg。肉牛改良率不足50%。地方畜禽品种退化严重,农业科技创新性突破少,成果转化机制不活、转化率低。有资源环境的问题,全省耕地质量总体仍呈下降趋势,轮作休耕不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转化利用率低,农药利用率不足40%,土壤主要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超过20%,草原生态环境仍很脆弱,农业资源的弦越绷越紧。上面这些情况,表现的是结构性问题,主要在供给侧,但归根结底是效益与竞争力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快适应。

2)准确把握基本思路,搞清楚“改什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结构性改革,要统筹考虑量的平衡、质的提升和机制创新,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是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要牢固树立围绕需求、围绕消费进行生产和调整的观念,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农业生产者真正成为市场经营主体,切实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有效供给、安全供给和多元供给。核心是改产业结构。统筹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基本思路,促进粮食、经作、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按照“稳猪禽、兴牛羊”的思路,优化生猪品种品质,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和特色小家畜(禽);以健康养殖和提质增效为重点积极推进水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名优特新”农产品的供给,努力让更多四川生产的绿色农产品摆上国内外消费者的餐桌。基础是改布局结构。必须处理好农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的关系,提高农业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匹配度,加快推进生猪向宜养区调整;推进种养循环、投入品减量增效,强化资源保护、疫病防控,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关键是改要素结构。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推进农业补贴制度改革;以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为重点,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以创新农村经营制度为目标,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调整项目投入机制,加快金融创新,做好“优化”和“撬动”两篇文章,加快有利于“两新”“双创”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

3)准确把握着力重点,搞清楚“怎么改”。立足四川实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加注重长远导向作用,围绕转方式、强品质、促融合、降成本、补短板打“组合拳”。转方式方面,要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强化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保护。强品质方面,积极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的方向和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力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品牌建设“五大工程”,打造培育一批响亮的“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融合方面,依托四川浓郁的农耕文化、独特的地形气候特点、丰富的物种资源条件,在做强一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和休闲农业发展层次,大力推进市场营销,不断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降成本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补短板方面,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业装备水平,长短结合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3 扎实做好2017年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2017年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努力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绿色发展决定部署,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脱贫攻坚为首要任务,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展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筑牢四川农业强省转型基础。具体目标是:粮食产量稳定在2016年水平,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农业为农民人均增收180元,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全面完成四川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产业扶贫任务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任务。

1)突出脱贫攻坚和助农增收“两大任务”。四川省委明确2017年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点,要求四川省农业厅牵头做好54.4万人产业脱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技术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能源专项扶贫5项工作,这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同时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农民增收速度放缓,继续保持“两个高于”的压力很大。要把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检验尺度,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关于脱贫攻坚。要创新思维、综合施策,以贫困群众增加收入为目标,重点抓好4个关键环节。一要健全工作机制。健全产业扶贫技术扶贫考核细则,继续做好对产业扶贫、农技员和农技服务团的考核与督查,继续坚持绩效考评、专家服务团巡回指导服务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实行进度月报制度,按季度开展督查通报。二要推进技术扶贫。深入实施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培训新型农民助推精准脱贫行动,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333.33hm2,培育科技示范户3万户,培训贫困户300万人次。按照四川省委要求,驻村农技员人员不撤、要求不降。三要推进产业提升。出台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项目资金整合、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助推精准脱贫行动,推广南充模式,打造一批农民脱贫奔康产业园。新培育农民合作社4000个,家庭农场2000个。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专项扶贫,新建大型沼气工程71处、集中供气工程140处。强化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打造,举办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市州长专场推介会。四要做好经验交流。分级、分片区召开产业扶贫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全省总结推广30个产业扶贫范例。组织媒体深入四大片区,针对农业产业扶贫典型开展联合采风,积极总结宣传贫困村产业发展致富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关于助农增收。一要巩固政策性收入。继续深入落实“三项补贴”改革政策,不断提高保护耕地地力的精准性。继续稳步推进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积极调整落实渔业柴油补贴政策。二要拓宽经营性收入。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发展、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200个,新建农产品加工设施1000座,新建休闲农业专业村100个、农业主题公园120个,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让优质安全农产品鼓足农民“钱袋子”。要立足规模增效,2017年要以粮食规模经营为突破口,集中扶持一批粮食生产“两主体、四中心”综合体。三要提高财产性收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意见,2017年在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合作制改革试点。支持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让农民分享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成果。推动入股分红、资产收益等增收新模式,特别是要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与促进农民提高技能、转变观念结合起来,激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

2)守住粮食安全和质量安全“两条底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并不意味着要放松粮食生产,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切实肩负起四川粮食产需平衡的战略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和质量安全“两条底线”。

关于粮食安全。今后一段时间主要抓产能建设,加快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确保到2020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00亿kg以上,唯此才能确保四川粮食安全,强化主产省地位。2017年粮食生产不追求增加总产,保持2016年的水平即可。重点抓4件事情:一要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出台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意见,以90个粮食主产县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建设500个“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万亩示范区”,配套制定财政、金融、投资政策,2017年集中连片建设13.33万hm2粮食生产功能区。二要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加快推进25.20万hm2高标准农田在建任务,加快高标准农田绿色转型,新建绿色示范区3.33万hm2。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200km,新建和改造提灌站3000座,保障133.33万hm2以上机电灌溉面积和30亿m3提水能力的稳定。三要加快物质装备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粮油主产区为重点,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再建设一批示范县。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研发推广,做好农机产品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和证后监管,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四要推进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对照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我们制定完成了生产部分考核评分细则,2017年要据此开展考核工作。各地要立足实际,推动落实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和产能建设,组织完成考核工作。

关于质量安全。一方面,要坚持源头控制,改善产地环境,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另一方面,要强化过程监管,坚持产管并重,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重点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产地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实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在全省30个县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筛选集成试验示范,因地制宜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尽快在沱江流域和成都平原实施一批跨区域、跨流域、污染全类别的综合防治示范工程,全面启动四川省耕地污染状况详查和污染源调查。二要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万亩示范区”30个、3.33万hm2,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积极筹建害虫“天敌工厂”,带动全省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7%,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37%。三要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深入开展2个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12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6个国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创建,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面,在21个县开展PPP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四要加强草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禁牧休牧轮牧、草畜平衡、基本草原保护等制度,坚决打击破坏草原生态的违法行为。实施退牧还草、草原鼠虫害防治等重点工程,遏制草原生态退化。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加快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水生生物湿地保护示范区建设步伐。五要提高监管专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50个,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7个专项整治行动,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推行主体备案和“二维码”扫码交易制度,选择生猪、牛、羊、柑橘、猕猴桃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启动对2014年认定的示范市(县)动态考核,不达标的,报请省政府取消命名并摘牌。加强植物检疫和动物疫病防控。

3)抓住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两个重点”。充分发挥四川资源丰富多样和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好的优势,推进农业转型发展、融合发展、提升发展,形成更加鲜明、更有优势产区和更具特色的产业结构。

关于优化布局。着力优化海拔立体布局、季节气候布局和区域规模布局三大布局,引导区域规划向流域规划再向全域规划转变。2017年主要是布局建设“三区”。一要提升主产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要求,加快推进盆地中部平原丘区、川南低山区、盆地东部丘陵低山区、盆地西缘山区和安宁河流域五大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立足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巩固产业规模的传统优势,满足市场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二要打造示范区。以新一轮33个现代农业、26个现代畜牧业(水产业)重点县和21个示范市县以及1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和抓手,启动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省市县打造200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深入推进示范区景区化建设。再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争创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园。三要建设保护区。积极对接国家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工作,建立评价标准,创新技术体系,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配套服务水平。

关于调整结构。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2017年要在4个方面加紧发力。一要优化粮经饲结构。发展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112.00万hm2,其中二级优质稻46.67万hm2。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建设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13.33万hm2。围绕畜禽标准化养殖以养定种,发展青贮玉米20.67万hm2,建设粮改饲示范区20个,经饲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围绕果菜茶标准化园以种定养,创建100个部省级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二要稳猪禽、兴牛羊。加快丹麦等外种猪引种进度,推进生猪核心育种场建设。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和特色小家畜禽,积极推进8个肉羊种源基地县,持续支持49个肉牛基地县、26个肉羊基地县建设,力争非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培育壮大川藏黑猪、蜀宣花牛、南江黄羊等地方品种。三要推进水产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0.67万hm2,新增大水面生态养殖0.67万hm2,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个。争创2~5家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0家省级休闲农庄(水产休闲渔业基地)。指导做好水产冻品、鱼子酱等高端出口加工以及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四要加大市场开拓和品牌培育。出台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见,大力培育和推介“天府龙芽”“四川泡菜”等区域性公共品牌30个,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建一批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荐四川优质名牌农产品50个以上,开展“稻香杯”优质稻米评选。全力办好菜博会、茶博会、泡菜会、蔬菜品赏会、水果品鉴会等特色品牌展会。

4)坚持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要抓住创新这个主要着力点,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用科技的引擎驱动结构调整,进一步激发农业的内生动力。

关于机制创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长远性、制度性安排,一如既往地抓好已经出台改革措施的落实,继续探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具体来讲,2017年要抓5件事:一要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纳入省委年度重大改革任务清单,2018年底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2020年底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均比国家统一要求提早一年完成。除雅安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外的127个县(市、区)于2017年启动、年底基本完成清产核资,余下56个县(市、区)于2018年底基本完成清产核资。2017年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并完成试点任务。二要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三州和盆周山区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扫尾,加大颁证力度,2017年底确权登记颁证完成90%以上。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意见,加快推进确权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工作,探索建立工商资本农地租赁风险防范机制,稳妥开展草原确权登记试点。三要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出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指导意见,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开展多要素、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继续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新培育认定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00个、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300家。四要积极推进农场改革发展。推进农场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切实做好农场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快农场资源转化,支持西昌农垦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区域性集团化改革试点。五要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落实四川省政府农业走出去意见,尽快建立由农业部门牵头的农业对外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

关于科技创新。必须要练好创新驱动这个内功,真正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017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8%。重点抓好5件事。一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集中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尽快在优质专用品种、节本增效技术、绿色循环模式、农机设施装备等方面形成一批解决方案。新增肉牛、肉羊、淡水鱼3个创新团队。以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继续深化省畜科院、农机研究院和草科院科研体制改革,支持所有条件的非试点涉农科研院参照试点意见开展试点。二要加快提升现代种业竞争力。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深入实施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四川)建设以及农作物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强化畜禽水产地方特色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三要持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出台加强基层农技员组织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稳步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空编率高等突出问题。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为每个村选聘1名具有一定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和业务技能的人员作为村级农技人员。四要加快培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统筹运用培训、认定、使用、激励等政策措施,全年新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万人,总结推广不同区域类型的培育范例15个。制定出台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实施意见,在全省创建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和创新扶持平台。五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试点,完善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整省推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着力改善农村信息基础条件。支持发展农产品储运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和农业电商新产业新模式。

4 加强自身建设,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新形势新任务对农业系统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市县两级换届后,加强系统自身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大家要认真学习,不断创新理念、更新方法、改进作风,切实提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

1)更加注重农业系统作风改进。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严格教育、管理、监督,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敢于担当、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一要大兴务实之风。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发扬农业系统干部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大力营造想干事、敢干事、干难事的氛围,努力做到重实际、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二要鲜明用人导向。不断完善干部激励考核机制,让干事创业成为农业系统广大干部的自觉追求。特别是要对在农业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干部大力提拔使用,优先支持考核优秀的农技人员申报上一级职称。三要强化资金监管。四川省纪委十届六次全会强调,2017年反腐倡廉的重心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领域,重点是三农和扶贫领域,大家一定要有政治敏锐性,不能只管钱不管监管。要进一步加大对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力度,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强化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强化财政资金、强农惠农资金、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四要强化干部监督。一定要深刻汲取发生在农业系统的案件教训,廉洁从政。

2)更加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一要用市场办法推动工作。现代农业是市场化的农业,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市场、运用市场,更多的利用市场信号和价格传导机制引领农业发展,用市场的手段调控供给与消费,不能再只靠行政推动一条路。二要用信息手段推动工作。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要增强互联网思维,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导生产、引导市场、改善管理、提供服务,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三要用典型模式推动工作。现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情况多、新领域多,很多工作都是探索创新的工作,典型引路非常重要。要总结完善推广已形成的典型经验模式,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2017年将继续分产业、分区域召开现场会,各地要鼓励基层创新,善于发现典型,总结好经验范例。

3)更加注重依法行政依法兴农。一要抓好学法用法。2017年省上将推进修订《四川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和《农村能源管理条例》,加强《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立法调研。希望各地用法治的思维、方式和手段来凝聚共识、争取支持、推动工作,切实用法治激发市场活力、保障农村改革发展。二要抓好规范执法。要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严格执行《农业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和四川省政府“十不准”要求,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防止权力滥用和不作为,树立良好的农业执法形象。三要抓好行政审批。要进一步强化农业行政审批“放管服”工作,改进审批服务。要按照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和《四川省农业审批项目监督管理办法》,规范审批行为,强化审批监管,严格依法审批。同时,要坚持依法依规办理涉农信访,抓好矛盾纠纷调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本文系四川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祝春秀在2017年全省农业工作会上的主题报告摘要)

猜你喜欢
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5G+农业”:5G如何为农业赋能?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农业合作社,与健康同行!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农业合作社,与健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