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造业中基于工作特征的人因失误识别研究

2017-04-18 09:17赵凤娜
价值工程 2017年9期
关键词:工作倦怠

赵凤娜

摘要: 电子制造业人因失误现象频发,制约着其发展。因此,本研究从工作特征视角出发,通过对513份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探求工作特征对人因失误的影响机制展开探索。结果显示:①工作特征(工作完整性、工作自主性、工作反馈性三个维度)对人因失误有负向影响作用;②工作倦怠可以较好地揭示其内在作用关系。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human errors in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the development is restricted.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513 questionnaire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Human error. Results shows that: ①job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job integrity, job autonomy, job feedback, the three dimension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human error; ②job burnout can well reveal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关键词: 人因失误;工作特征;工作倦怠

Key words: human error;job characteristics;job burnout

中图分类号:TH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038-02

0 引言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迭速度加快及国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电子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虽然其发展势头较好,但“质量门”事件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一时引起社会的恐慌,企业的销售业绩、名誉也在不断下降。如2013年3.15晚会曝光三星、HTC、中兴、华为等多款手机不合格易引发爆炸事件[2]。质量事故屡见不鲜。它不仅对公民健康产生影响,还影响企业形象,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其实质量事故仅仅是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显露出来的冰山一角,企业不乏常见的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发展。然而在机械设备高度自动化的今天,人因失误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Juran与Gryna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指出,人因失误在生产企业故障中占有很大比重[3]。人因失误研究成为工业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流水线作业在企业内部的广泛使用和Taylor系统工作设计方法的普遍应用,工作设计普遍单一化、标准化。这种方法在电子制造业中得到广泛使用。然而人因失误却仍然频发,制约着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工作特征模型指出工作特征通过人们的关键心理特征进而对工作绩效产生作用。另外,Sehauefli和Enamann的调查发现,工作倦怠感更多的与工作特点有关系[4]。因此,工作特征很可能通过工作倦怠的作用对人因失误产生影响,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理论基础

人因失误起源于人因工程学,多年来,关于人因失误的研究较多,且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给出不同的定义。外国学者Rothblum较笼统地从过程视角将人因失误定义为受个体身心影响所作出的不正确的决策、不恰当的行为或不恰当的不为[5];学者Reason则从心理学视角出发进行定义,即人的意向性计划或动作,在没有外力干预的前提下,没有取得个人或组织所期望的结果或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并没有外力的介入[6];我国学者刘盡则从结果角度出发,指出人因失误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7]。

尽管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并不断地赋予人因失误新的内涵和外延,但纵观上述观点,对人因失误要义总结如下:①人因失误具有“失误”属性,即导致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②人因失误具有“人因”属性,“人因”属性是指个体感知、识别判断和行动操作。综上所述,本研究将人为差错总结为:在特定的作业环境下和作业要求下,在作业过程中由于个体感知过程失误、识别判断过程失误和行动操作过程失误而导致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的无意识差错。

1.2 研究假设 工作特征包括工作完整性、工作自主性和工作反馈性三个维度。虽然目前我国电子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在逐步提高,但其仍以流水线或成组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在这种环境下,一线操作工工作高度分化,技能要求简单,生产节律自动控制,工作范围被局限在一个小工位内,长时间从事单一任务,由于过于简单与熟悉的工作内容,以及缺乏工作自主性,不能直接而且明确地获得有关自己工作绩效的信息,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认识到工作本身缺乏挑战性,且不需要较高的注意力,开始对工作处于麻木状态。而有研究表明,在简单重复性操作任务中,人类的犯错误概率较大。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 工作特征对电子制造业一线员工人因失误具有负向作用,即工作完整性、工作自主性、工作反馈性对电子制造业一线员工人因失误具有负向作用。

工作倦怠是一种由期望所調节的、与工作相关的、烦躁不安的、机能失调的个体状态,它与精神病理学无关,包括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低三个维度[8]。现有电子制造业一线员工多为80后或者90后,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积极主动。他们在工作完整性较低、缺乏自主性及不能及时了解自己工作绩效的情况下,会产生情感耗竭、对他人消极、冷漠、疏离等状态,并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有研究表明,工作倦怠会增加人因失误。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 工作倦怠在工作特征与人因失误间具有中介作用,即工作倦怠在工作完整性、工作自主性、工作反馈性与人因失误间具有中介作用。

综上研究假设,本部分的研究假设模型如图1。

2 研究设计

2.1 设计及发放问卷 本研究使用成熟的量表。人因失误的测量参考答芸编制的飞行签派员人因差错量表[9];工作特征的测量参考Hackman与Oldham[10]所编制的工作诊断调查表短题本;工作倦怠参考Maslach和Jackson[11]的工作倦怠量表。

本研究选取5家电子制造业进行了预调研。预调研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580分,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1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73.28%。样本特征如下所述。性别:男286人,女227人;年龄<20岁、20-25岁、26-30岁、>30岁分别为135、139、120、119;学历:小学、初中、中专及以上人数分别为108、209、196;任职年限:<1年、1-2年、3-5年、>5年的人数分别为64、187、174、88。

2.2 信度分析 在数据收集之后,对量表变量进行信度分析,以保证测量工具及数据有效性。变量的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2.3 检验结果 运用Lisrel8.70对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分析。其拟合优度及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路径系数及拟合优度看出,以上研究假设均得到检验。因此,工作特征的工作完整性、工作自主性和工作反馈性三个维度通过工作倦怠对人因失误产生影响。

3 研究结论

首先,研究显示,工作特征的工作完整性、工作自主性和工作反馈性三个维度对电子制造业一线员工人因失误有显著负向作用。虽然Taylor系统工作设计方法能够使作业流程规范,但是并未考虑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工作的机器,工作设计要重视人、尊重人。其次,研究证实,工作倦怠在工作特征与人因失误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特征的三个维度工作完整性、工作自主性、工作反馈性低,代表生产工作设计的机械化,具体而言就是刚性强、激励性低。在此工作情况下,一线员工积极向上的情感被消磨殆尽,人际关系方面变得冷漠、麻木,“人具有创造性”个人成就感未有体现,自信心也大打折扣。人因失误容易在此工作疲倦状态下滋养。

4 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4.1 企业转变思路,增强工作设计有效性 基于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及人具有社会性,组织可以改善工作状态,增强工作设计有效性,让员工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具体而言,企业管理者要摆脱一线员工是“赚钱机器”的思维方式,工作设计兼顾工作专业分工与复杂化之间的平衡,不要一味地追求专业分工,而是让一线员工能有机会参与到更多的工序上来,体会到工作的意义。

4.2 员工转变工作态度,主动寻求工作意义 一线员工也要转变工作态度,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寻求工作的意义。具体而言,一线员工应该转变思想意识,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挖掘从事岗位的意义及对组织与社会的贡献,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谋生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工作的价值,增加工作愉快感和满意度,降低工作倦怠感,进而降低人因失误现象。

4.3 社会关注基层员工生存状态,构建和谐的公民社会 社会要关注基层人员的工作状态及心理,构建更加和谐的公民社会。虽然效益的最大化是生产企业永恒的追求,但是在尊重和谐公平的社会调节作用下,员工能够体验更多的工作成就感而不是枯燥感,进而能够降低人因失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月.电子制造业目标成本管理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2]李颖,宿希强.盘点2012十大“质量门”[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3(1):70-79.

[3]王晓川.企业质量管理防错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3.

[4]陈秋凤.警务人员工作特征、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M].宁波市:浙江大学,2006.

[5]Rothblum A M. Human error and marine safety. Retrieved July l, 2001 from the: 1996.

[6]Reason J. Driving errors, driving violations and accidents involvement[J]. Ergonomics, 1995, 38(5): 1036-1048.

[7]刘鑫.电力企业生产事故人因差错及其心理因素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06.

[8]Shirom A. Job-related burnout. In: Quick J C, Tetrick L E. Handbook of Occupational Health-psychology.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3, 245-264.

[9]答芸.飞行签派员工作倦怠、自我效能感与人因差错的关系研究[M].武汉理工大学,2013.

[10]Hackman J R, Oldham G R. 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5, 60(2):161.

[11]Maslach C, Jackson S E.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1981,2(2):99-113.

猜你喜欢
工作倦怠
制造业新生代员工工作倦怠分析及建议
新入职警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工作倦怠关系研究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的研究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中心理资本作用的路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