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民办高校的机遇与挑战

2017-04-18 17:42张崇玺杨佩月徐娜
科技视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创新创业民办高校

张崇玺 杨佩月 徐娜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校的热点和重点。处于弱势的民办高校能不能抓住机遇,错位发展,以创新求异的思维,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进而培育民办高校的特異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的确在考验着民办高校的实力与智慧。

【关键词】创新创业;民办高校;机遇挑战

1 问题的提出

《2016安利全球创业报告》于2016年12月16日发布,《报告》中显示:中国人的创业意愿强烈高达86%,而全球和亚洲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7%和80%。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12月28日首次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我国有89.9%的在校大学生考虑过创业,18.2%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向。

有如此高的创业意愿,自然与国家的鼓励政策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但问题是面对青年如此高涨的创业热情,人们自然会问: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顺势而为,提供名符其实以及货真价实的创新创业教育?这是让很多人关切的一个问题,也是笔者近两年一直关注的一个课题。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

在国外,创业教育首先在私立高校兴起。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第一门创业课程——《新创业管理》。此后,创业教育倍受关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业教育作为21世纪青年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趋势。2013年7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创新与创业型大学:聚焦高等教育创新和创业》报告,明确大学创新创业的五大核心领域,即: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业、鼓励教师创新和创业、支持大学专利成果转换、促进校企合作、参与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英国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十年来有1/3的生产率增长来自于创新创业。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入试点阶段(1998-2002年),其标志是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在全国率先进行创业教育试点。

二是,创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对接阶段(2002-2008年),其标志是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发展。

三是,支持国家双创战略、双创教育的全面实践阶段(2008-2012年),其标志是教育部在2012年推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要求,首次定义创业教育,并提出在创业教育组织中做到三个“纳入”,即:纳入学校整体的改革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纳入质量的年度报告。

四是,扎实推进双创教育深度发展的实践阶段(2012年至今),其标志是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的发布,创新教育改革成为高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双创教育进入深度发展的实践阶段。

目前,高校“双创”呈现“三游”之态,即上游——实施推进双创教育改革;中游——实施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下游——举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民办高校积极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且成绩不俗。

3 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报告调查显示,2016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达到学生认可的比例还不到20%。这说明高校创业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陈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民办高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没有更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式不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体现不了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按照“必要、集约、最佳”的要求,根据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知识的对应关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调整,进而形成脉络清晰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度不深,与专业教育仍存在“两张皮”现象。从学生层面看,一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致不高;从教师层面看,一些民办高校的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自身无关,对创新创业的课程不熟悉;从学校层面看,个别高层领导还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意义和必要性,更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样是民办高校的责任。

三是,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不强。民办高校年轻教师占比较大,他们虽然具有创新冲动和创业热情,但他们缺乏实践经验,不熟悉业务流程,更不懂企业经营管理规律,因此,指导创新创业的能力匮乏。

四是,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薄弱。很多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场地不足,校企合作的程度不够深厚,工学结合不够紧密,对创新实践环节的设计存在较大缺陷,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造性不强,严重影响民办高校的信誉度。因此,要加强实践环节,修订创新创业实践大纲,调整和压缩演示性与验证性实验比例,增设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践比重。

4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四对关系

民办高校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随着应用型转型的大势而转型,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创新创业与立德树人、创业与创新、“双师型”与“双创型”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和实践创新的四对关系。

4.1 创新创业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的主要责任是育人,创业教育的中心是育人,而不是育项目。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坚持创新创业的价值引领,养报国之心、肓创业之才,着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甘于奉献的接班人。

4.2 创业与创新的关系

创业的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的资源整合、创新和快速行动。创业的基础和前提是创新,而创新的延伸是创业。要坚持创新、创业、创意三位一体,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意能力。创业教育专家布罗克豪斯在《企业家精神与家族企业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教一个人成为创业者,就如同教一个人成为艺术家一样。”高超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创新创业教育亦应如此。

4.3 “双师型”与“双创型”师资的关系

勿容置疑,“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双创型”师资的短缺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制约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民办高校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双创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否则,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

4.4 课堂教学和实践创新的关系

创新创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到理论与实践、指导与服务平衡发展,实现知识传授与实践应用的良好结合。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科技学院等民办高校团学组织建立创新创业项目社团,鼓励学生从大二、大三进课题组、进实验室,鼓励教学与科研、课程与课题相结合,让学生更多参与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让更多学生在双创教育中受惠。

5 结语

民办高校要抓住双创机遇,错位发展,以创新求异的思维,大力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处理好创新创业与立德树人、创业与创新、“双师型”与“双创型”、课堂教学与实践创新的关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进而培育特异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玉琴,虎穆村:创新创业教育,亟需“升级版”[N].人民日报,2017-1-5(17).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创新创业民办高校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大众摄影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