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地区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应对机制研究

2017-04-18 14:25张涛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3期
关键词:应对机制宗教信仰唯物史观

张涛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信教的越来越多,这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通过对大学生信教现状、成因的探索,力图构建大学生宗教信仰应对机制。

关键词:宗教信仰;唯物史观;应对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3.142

宗教是人類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宗教的主要观点认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绝对力量,它能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绝对力量产生敬畏及崇拜,并由此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宗教就其本质而言,正如恩格斯所言“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应”,可见,宗教作为建立在人主观愿望上的幻想,能给人心灵的慰藉,经过长期发展,宗教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1 南阳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为全面地了解南阳地区高校大学生信教现状、我们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拟定了《南阳地区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卷调查表》,此次调查问卷涵盖的高校有: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共5所高校。每所高校发放调查表100份,活动结束时,共回收有效调查表464份,调查对象包括文史哲、教育学、工科、理科、农学、医学、经管、体育、艺术等多个学科专业学生,其中,学历结构以本科生和大专生为主,民族成分以汉族为主,政治面貌以共青团员为主。经过统计与分析,南阳地区大学生信教现状呈现如下特点:

1.1 从信教现状看

南阳地区大学生信教比例不高,但宗教在大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在被问卷的464份调查表中,目前有确切信教的有28人,占总数的6.03%,无宗教信仰436人,占总数的93.97%。在宗教与倾向这一问卷调查中;有33.71%的学生表示接触过宗教并对宗教比较感兴趣,有9.59%的学生表示对宗教很感兴趣,而对宗教不感兴趣的有56.70%;在对宗教有无倾向性的问卷调查中,目前有倾向性的占7.25%。由此可见,宗教在南阳高校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有信教的可能性。

1.2 从宗教选择看

大学生信众中,信佛教者15人,占总数的5357%;信伊斯兰教者6人,占总数21.43%;信基督教者5人,占总数17.86%;信道教者2人,占总数7.14%。可见,四大宗教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佛教,伊斯兰教,大学生深受社会“宗教热”现象影响。

1.3 从宗教认识上看,对宗教政策认识不够全面

调研显示,有32.27%的信教大学生认为信仰宗教的同时也可以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38.56%的信教大学生对此不确定。而对党员是否可以信教这个问题,有44.76%的信教大学生认为党员可以信教,两者关系不大;有21.64%的大学生说不清楚;只有336%的大学生认为党员不能信教,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对宗教政策认识不够全面。

2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

2.1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信教和境外宗教的渗透以及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大量的宗教场所、团体、网络信息、书刊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大学生信教深受“宗教热”影响,一份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宗教信徒1亿多人,活动场所约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社会上“宗教热”现象,必然会波及到高校这个小社会,对部分大学生产生影响。此外,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就业、生活的巨大压力,少数大学生对前途充满失望,企图从宗教中寻求心理安慰,这也是大学生信教的重要原因。再次,有些大学生深受信教家族成员的影响,这也是他们信教的重要原因。

2.2 宗教价值的吸引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在价值取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而在多元化价值取向中,又以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为主,部分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出现选择混乱或信仰多元化,这造成精神孤独、信仰缺失、损人利己现象随处可见,这是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而宗教教义所蕴含的哲理性,超现实性,如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所倡导的追求至善、互信互爱的价值取向、对各种精神现象的深刻诠释等等,这正是精神迷茫大学生最为缺失的,这致使一部分大学生走向了宗教。

2.3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过分强调理论性、应试教育,生硬说教多,人文关怀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脱离大学生思想实际,造成许多大学生在思想深处并未真正接受。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各种错误思潮、价值观及宗教信仰专门辨析不够,不能深入地引导大学生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下降,为大学生信教提供了可乘之机。

2.4 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的缺失

科学精神和理想信念的缺失是大学生信教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当前各高校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大学生们思想活跃,但考虑问题欠成熟,易片面、绝对、静止,在缺乏科学精神和理想信念动摇时,大学生很容易被宗教所麻痹并信教。

3 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应对机制

大学生信教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效果、秩序,特别是非法传教会影响高校的安全稳定,为此,应构建相应应对机制,有效引导信教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1 加强对信教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育、宗教观教育、正确认识宗教本质

首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加强对信教大学生进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增强识别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唯物与唯心的区别,而不至于被迷信、伪科学所麻痹。再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全面阐述了宗教的本质、产生和发展、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及其消亡条件,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有助于引导信教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辩证看待宗教本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2 加强对信教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精神及常识教育、宗教知识教育

首先,用科学精神及常识武装信教大学生的头脑是消除他们宗教幻想最有效的方法。大量事实证明,人对社会现象了解越深入,毫无根据的幻想、猜疑、迷信就会越少,加强对信教大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技能的培养,掌握一定的科学常识、规律,有助于他们了解各种现象背后的本质。其次对信教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他们的精神之钙、信仰之魂,这是信教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及政治信仰最有效的方法,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信教大学生的头脑,加强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教育,构筑信教大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柱。再次,要多举办宗教知识讲座,开设宗教选修课,对各种错误信仰、价值观及时辨析和引导,通过这些使他们正确认识、看待宗教。

3.3 加强解决信教学生实际困难和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信教问题,要把解决实际困难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当前信教大学生多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富有拼搏精神但抗挫折能力有限,特别是遇到较大挫折而缺乏社会支持时,他们往往会逃避现实,悲观绝望,进而被宗教所吸引并信教。因此,这就要求需要思政工作者,要主动深入信教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千方百计解决他们遇到的诸如学习、就业、生活、交往等各种实际困难。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个性化引导,要主动帮信教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接受现实、树立正确信仰、锻炼优良品质、学会调节情绪、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抗挫能力、为信教大学生建立强大的心理防御机制。

3.4 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对于抵制、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要努力多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就会相应减少不良社会风气与宗教的影响。

3.5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坚决打击非法传教活动

面对当前大学生信教不断加强的现状,要结合我国宗教政策的规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一要尊重大学生宗教信仰,引导他们信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而不信仰邪教;二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作为重点,坚决防止传教人士进校园内传教和从事其他非法宗教活动;三要加强网络监管,针对网络信息传播快,影响大的特点,及时清理非法宗教言论,防止别有用人的人利用互联网进行宗教渗透、传播。

参考文献

[1]左鹏.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6,(17):43.

[2]贺守喜.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及其预防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1.

猜你喜欢
应对机制宗教信仰唯物史观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及其法律应对机制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