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灾难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

2017-04-19 23:14王彤严利
魅力中国 2016年21期
关键词:经验问题

王彤++严利

摘 要:我国在灾难报道中还是取得了一定进步和成绩的,但是如果放在整个国际环境下看,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缺陷,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灾难报道方面,需要借鉴国内外灾难报到的优秀案例,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关键词:灾难报道 问题 经验

一、平衡“大“政策与“小”亮点之间的关系

在对于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上,国内大部分媒体还是将报道重点放在了领导和政策上,比如在汶川地震时期,对于温家宝主席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的强调还是远远快于对灾区伤亡的公布。而在报道主体方面,大都是针对组织抢险救灾的政府和人民子弟兵、救援工作的进度和业绩、灾区重建后的稳定和繁荣等情况,对于灾难现场,灾民生活现状缺乏报道。此类报道容易只能给受众提供视觉上的快餐,而无法从内容和精神上打动受众,灾难新闻中蕴含的巨大的精神动力就无法得到挖掘和实现。

在灾难现场,有很多既能突出灾难又能传达温暖的细节。人是灾难事件的直接承受着,灾难带来的伤害是由无数个灾区人民共同组成的。政府的政策、社会的救援也是通过灾区人民直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对灾难现场进行报道时,最直接有效的表达方式就是表现人,挖掘人性之中的亮点,来阐释救援政策,传递爱和温暖。

1.强化灾情报道

在灾难新闻的价值认定方面,国内媒体依旧倾向于宣传救援成绩,忽视灾情报道,对于救援人员的报道往往超越了对灾难自身和其直接承受者的重视。虽然随着灾难报道的日渐成熟,这一现象有所改善,但在总体指导原则上,依旧存在“歌功颂德”的嫌疑,在灾情报道上不够重视。

美国媒体在这一点上与我国相差甚远,他们认为灾难性新闻具有特殊性和挖掘性,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所以在报道原则上注重灾难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参与课题的救援,这在其设置的各种新闻界的奖项可以得到证明,比如著名的普利策奖,其获奖作品大都跟灾难有关。我国的媒体则对灾难报道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把灾难事件当成一个宣传政府的契机,把重点放在了对客体的报道和宣传上,忽视了灾难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国内媒体首先要从意识上明白并且认可灾难新闻的的价值潜力,从灾难本身出发,挖掘其内在的精神价值。

2.注重灾区的细微力量

我国在灾难报道上仍然过于强调“人定胜天”,对于灾难第一现场的展现依旧有限,在报道上侧重于人民与灾难的抗争,而不是灾难现场的细节对受灾群众的现场状态缺乏直观的表现,展现救灾的英雄主义和抗争的乐观性,重于抒情手法的运用。过于强调大场面的救灾,而忽视了小人物在重大事件中的作用,灾难报道中人性顽强和坚韧的部分没有被激发出来,所以,我国的灾难报道没有给人温情和感动的感觉,只是对事实和大场面的报道。

二、怎样做好灾难报道

1.快速准确传达事实

灾区不同于其他采访场合,充满了震撼和意外,记者的职责就是真实准确的报到灾区现状,深入的去理解,去感受,把灾区的各种信息和状态传达给受众。在这里,记者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应变能力。

首先便是强大的心理素质。面对一场巨大的灾难,身处现场的记者面对海量的信息,巨大的心灵冲击,必须能够保持理性的思维和一定的视野高度,能够快速筛选有用信息,迅速组织报道语言,报道方式,发送途径,以便能使信息尽快传递出去。通过严谨的职业表述去引导受众理性的对待,而不是通过放大某些血腥残酷的微小细节引起社会不安和恐惧。

其次,要做好灾难报道,记者还必须具备综合的能力和应变技巧。在灾难现场,记者没有充裕的事件打稿,记者需要快速挖掘新闻价值,对新闻素材进行判断和筛选,保质保量的完成发稿任务,这需要记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具有良好的新闻写作能力。由于进入灾区的机会很难得,所以要求在现场的记者必须具备多项技能,比如摄影和采写同时进行。灾区的通讯设备一般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如果要拿第一手资料,必须要有运用现代化采访工具和通讯设备的能力,能够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顺利的将信息传送给后方,只有这样,媒體的新闻生产力才能被快速的激发出来,新闻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参与灾难报道,记者还必须具备基础的灾难知识和专业术语,比如在地震采访中,余震会比较频繁甚至具备很大的危险性,如果此时你在公路上,建筑中应该怎样选择避难场所和避难方式,要学会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安全,避免增加现场的救援压力,自带食物和水,减轻救援负担。地震报道中还会遇到很多术语,比如断裂带,裂度等,如果不了解这些专业术语的意思和内涵,就很容易产生错误。记者还必须有一定的关于灾难的基础知识,如预测方式,地震预报等,能够对一些消息内容作出判断,如果自己非专业,新闻来源也并非权威专家,就很容易造成真假难辨的尴尬境地。

2.灾难报道中的人文情怀

2.1考虑受难人员的身体及心理状况

在灾区现场,第一主体就是受灾人员,他们是灾难的承受者,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摧残。所以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媒体面对这样饱受摧残的采访对象,一定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能够在工作过程中综合照顾到受访人员的整体感受,从而顺利完成采写任务。

国内外新闻报道中,不乏道德丑闻,在别人面对危险时,有些媒体第一时间不是去救人,而是举起手中的相机,遭到公众的质疑和谴责——在个人工作和他人生命之间做出了让人无法容忍的选择。灾区人民,刚刚经受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作为一个局外人,虽无法体会彻骨的疼痛,但至少要保留基本的悲悯心和同情心,照顾到受灾人员的心理状态,在没有得到对方允许的情况下不要擅自采访和拍照,注意保护其基本的人身权利,尤其是对其受伤部位的描述和特写。

2.2安抚受灾难地区受众及受难家属

受难者家属在灾难报道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灾难伤害的直接承受者,也是灾后救援的主体之一。受到灾难袭击的他们,心里非常脆弱,在严格意义上说,目睹了这场灾难甚至眼看亲人被灾难带走的他们在心理学上都被称为“病人”,他们往往不愿开口,不愿意与人交流,更不愿意接受采访,媒体在此时应该做的不是为了挖掘新闻想法设法的逼他们开口,而是应该去理解和关怀,让他们放松心情,建立信心。

猜你喜欢
经验问题
张一鸣的9条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