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去“毛坯化”

2017-04-19 10:11舒旭杨倩
魅力中国 2016年21期
关键词:毛坯计算机专业校企

舒旭++杨倩

摘 要:近几年来,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各大型招聘网站对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计算机职位的需求依然高涨,造成计算机人才供求错位的现象。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找出此种现象的原因,并试图寻求解决对策。

关键字:高职高专 计算机专业 校企合作 就业现状

中圖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据教育部官方数据统计,从2001年开始,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一路直升。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仅有114万,2016年上升至为65万,2017年预计达到795万[1]。学生人数的不断上升导致行业竞争力的上升、就业压力的增大。而计算机专业作为全国高校开设数量第二多的专业,随着高校连续多年的盲目扩招,高职高专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已不在是就业绿牌专业,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信息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对专业基础扎实、适应性强、能独立完成开放任务并能将技术转化成产品的应用性人才需求仍很大。这就导致了“人才供需结构错配”的现象。据调查分析,这种现象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出口的“毛坯型”人才不符合市场要求,所以,本文分析高职高专计算机毕业生如何去“毛坯化”就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高专计算机学生难就业原因剖析

第一,高校所“出口”的人才层次不符合社会需求。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大众化,电脑已成为服务各类行业的一种基本辅助工具,因此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广为普及,其常规的文字编辑、表格数据管理与分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小型局域网的搭建与管理、中小型网站维护等都已算不上什么专业技能。而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无法跟上信息行业主流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市场的技术革新,导致很多高职高专的计算机毕业生毕业时属于“毛坯型”人才(所谓“毛坯型”人才就是毕业后不能直接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要求,需要专业再培训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上岗上线的大学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也仅限于电脑的组装与维护,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操作、小型局域网的组建与管理,及数据库、c语言、C++,JAVA 、PHP、ASP等语言等基本语法或简单实例的简单学习,很难应对IT行业知识的日新月异,很难适应当前市场IT企业所需要的厚基础、会实践、能创新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人才的发展趋势。这是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第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求知欲、探索欲亟需加强。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稍差,学习的积极性、钻研性和自律性不够。除了学生自身主观性原因外,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就业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指导,也会造成很多学生浑浑噩噩地虚度三年时间。据调查发现,课堂教学很大程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学校下设的招生就业职能部门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却缺乏力度,认为学生的就业指导仅仅是毕业那一个学期才开始才需关注,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入校后对自己的专业就业前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到底有何用处,以至于学习兴趣不高,很多时间在自我怀疑和缺乏动力中慢慢流失。学校的专业老师和招生就业的指导老师应该时常调查市场需求、了解计算机行业的主流技术及企业用人情况,甚至参加一些国家、省、市的培训,在学生入学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分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方向(比如网页设计、c++或java软件工程师、嵌入式编程工程师、App开发工程师等),并客观介绍该就业方向的前景及市场竞争压力,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感受市场的竞争压力,从而端庄自己的学习态度,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3.1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谋求自身专业发展、努力提高育人质量、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一合作方式[2-3]。

校企合作模式必须改变思路,学校安排学生实践实习不是把学生“送出去”,而应该把IT企业“请进来”。IT企业基本上具有技术服务型性质,技术含量高但企业不需要复杂的生产设备,工作过程中也不会产生嘈杂的机械噪音。高职高专院校把企业“引进来”的合作模式是一个双赢的模式。一方面,企业不仅减少了场地租赁、新员工培训的费用,而且更有利于办理税费优惠、申报国家或省市级课题、申评高新技术企业等。另一方面,院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通过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有利于打造“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指引学生的职业发展

3.2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针对性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据调查,很多高职高专的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固定为“2+1”模式,即2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1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训,短短的两年理论时间也仅仅是学完了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而计算机类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新月异。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可能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新硬件、新软件,越是新的知识就越没有人教如何使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才能使他们从容的面对工作岗位的新挑战。

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要让学生乐自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作为培养学生的红线,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把学生培养分成兴趣开发、兴趣发展与巩固、价值认证三个培养阶段。兴趣开发阶段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以情镜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建立初步兴趣,利用网路上的教学网站和招聘网站为平台,在网路环境下开展自主性学习,拓展学生的个人兴趣。兴趣发展与巩固阶段以专业进阶课程为主,根据兴趣的不同(如网站设计方面研究大型门户网站的源码,软件开发方面需研究如图书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等),通过具体项目实例与进阶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学习,能够实现项目实例的仿制,并根据某些实际需求对样例进行改动能解决实际问题。从样例的仿制与完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实现对专业学习的发展与巩固。价值认证阶段是学生自我价值的认同部分,是学生通过兴趣能够创造财富实践转变,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比如参与校园网、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与维护、参加学校所承接的软件外包项目的开发等。当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认同时,学生一定会乐于探索、乐于学习。

4.结论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去“毛坯化”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只有紧跟市场需求、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思路,学校才能办出专业特色,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引而出,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编著《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石桥,李少峰.校企合作与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电子测试,2016(13)17,114-115

[3]姜庆玲.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辽宁师专学报,2015(12)1,39-41

猜你喜欢
毛坯计算机专业校企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基于直角坐标系的木板最优切割方案研究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与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