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7年之间

2017-04-19 02:05程孟辉
世界博览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铁国家

重访美利坚(一)

时光荏苒,十七年后的一个仲夏时节,我的足印重又刻进了美利坚的土地。仅仅十七年光阴,可谓“弹指一挥间”,然而,在这十七年中,中美这两个东西方足具代表性的泱泱大国,各自都发生了超乎人们想象的变化,真是不一样的时空,不一样的感觉。

导语:感受时间变换,感受美国。

十七年前,我在纽约的帝国大厦留了个影,然而,令我万万没有想到,十七年后,这座大厦竟被恐怖主义者夷为平地,现今早已是一片沉寂的废墟,我的留影也因此而升值,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不朽的纪念和永恒的定格;

十七年前,美国“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美两国为此而一度关系紧张,然而,2014年,中美两国元首在APEC会议 期间,共游中南海,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推心置腹,瀛台夜话;今年九月,奥巴马再次来到中国杭州,出席2016年的20国领导人峰会,与习近平主席一起畅游西湖,饱赏“天堂”美景;

十七年前,在美国,由中国人开的超市凤毛麟角,十七年后,中国人在美国开了许多许多商厦和超市,中国移民在美国购物犹如在国内一样,你要想买国内产的诸如美的空调电扇、容声牌电饭煲和九阳豆浆机,绝对没有问题,那里的大华超市是国内超市的完整复制和翻版,应有尽有,而且价格绝对比那些纯粹由洋人开的商店要便宜1-5成甚至翻倍;

十七年前,我在美国曼哈顿附近的一家商厦给我当时正在读高中的女儿买了一双耐克鞋,喜出望外地带回家一看,女儿惊叫着对我说,爸爸,你给我买的“耐克”是“made in Taiwan",当时,我一脸无语,十七年后,中国产品(尤其是轻工产品)made in China充斥整个美利坚大大小小的商厦和店铺;

十七年前,凡是去过美国的人们都会觉得美国商店里的东西特别贵,买不起,国人大多阮囊羞涩,十七年后,我们竟然觉得美国的商品也并不很贵,有的商品的绝对值与国内相差无几,有的也许还略为便宜(甚至包括汽油和房价在内),难怪美国人生活水平要比国人高,个中原因不言而喻;

十七年前,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发力快速发展,十七年后,据说美国最著名的汽车之城底特律则走向衰落,濒临破产;

十七年前,本拉登是令美国人谈之色变的恐怖主义头目,十七年后,被美国通缉的本拉登终于被美国特工队击毙于巴基斯坦境内,中美两国也在国际反恐领域建立起了常规化的联合互动机制;

十七年前,中美两国军事往来尚无时日,十七年后,中美两国军事互访启动,并且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联合军演,更有甚者,两国的防长还进入了各自对方极为重要的军事禁地;

十七年前,恐怖主义对于中美两国及其人民都是新名词,十七年后,中美两国的联合反恐早已进入常态化机制;

十七年前,我国的各类裸官贪官及其家人携巨款纷纷移居或出逃美国,十七年后,中国公安部追捕国际逃犯的“獵狐行动”目标搜索同时也包括美国,并获得了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十七年前,当我们乘坐着美国大巴行驶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大沙漠无限延展的高速公路上,不免惊羨于美国高速公路的规模和水平(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于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央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大规模投入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七年后的今天,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 万公里大关,魔术般地骤然跃居全球第一,令世界瞠目;

十七年前,美国总统是比尔·克林顿,中国的领导人是江泽民,期间经过了小布什和胡锦涛,十七年后的今天,美国人民选出了奥巴马,该国历史上终于出现了第一位黑人总统,眼下,特朗普已然上任;中国也有一位当年下乡插队、当过知情的红二代习近平任国家元首;

十七年前,我随同中国出版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洛杉矶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十七年后,我的女儿程秧秧定居于美国,并成为坐落于洛杉矶的“Hello 好莱坞”电视节目主持人,紧接着,她又迅速华丽转身,利用自己北京女孩和精通美国英语的优势,创办了“优优汉语学校”(Yoyo Chinese Language),成为了当今美国人气指数最高的中文网络教师,巨幅画像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上;

十七年前,……好了,不说了,就此打住,因为,这十七年来中美两国间的互动和变化的实例是不胜枚举,太多太多了,下面,还是让我们言归正传,谈谈笔者十七年后踏入美利坚的所见所闻及其心灵感受吧。

USA的流金岁月

程孟辉

导语:一个超级大国,也在默默地变化着。

美国,是一个极为典型的“移民国家”。美丽原始的北美洲原先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5 世纪末,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于是西班牙、荷兰等国首先开始向这块土地迁徙移民,英国人则后来者居上,到了1773 年,他们已在那里建立了13 个殖民地(独立后都成了州),以致于1775 年终于爆发了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独立战争,次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在美国东部的费城召开,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乔治·华盛顿出任总司令。1788 年,独立战争宣告结束,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53 年后(1841 年4月),南北战争爆发,参战双方为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四年后,最终以联邦胜利而告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初衷本是一场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则被演变成了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北方在战争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并由此确立了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这次内战摧毁了原有的奴隶制,同时在客观上也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从而为美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也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19 世纪初,业已强盛的美国开始对外扩张,并先后历经了二次世界大战。二次大战后,美国的国力更是骤然大增,以致于一跃成为世界的头号强国。无疑,美国是近现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发展最快、综合国力最强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在军事、教育和科技(创新)等领域领衔于世界。尽管进入 21 世纪以来,这个国家也面临着国内外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由于它拥有比较健全和成熟全完备的法律制度和体系、健康优良的生活环境、世界一流的教育体制和资源等,故迄今仍然足具强大的魅力,一如既往地继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或地区的一代又一代人,来到美利坚追寻他们的人生之梦。

面对着这样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世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美利坚会有如此的魅力?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这与美国的特殊发展历史条件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特殊“移民国家”。本来是一块平静的北美乐土,是西班牙和荷兰的殖民主义者首先敲开了美洲大陆之门,从此打破了那里印第安土著原始宁静的生活。之后,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闯入更是使这块业已涌动的土地沸腾有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巨变。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英国等殖民主义侵略、掠 夺的必然结果,而南北战争也是新生的美利坚发展到了一定历史阶段国内南北双方各种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其中最主要的起因是:南方奴隶主企图诉诸武力扩张奴隶制直至将其推扩到全国,北方则要反对南方奴隶主的这种奴隶制扩张,以维护国家的(南北)统一。这场战争也是工业革命后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它给当时的欧洲观察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卡尔·马克思对之曾作出如是评价:南北战争代表了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战争。南北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本来是一场其初衷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埋葬黑奴制度的政治变革的战争。由此,我们窥视到了这个国家早期发展阶段的理性和进步的优良特质。

美国的主要移民来自墨西哥、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和爱尔兰,也有少部分来自亚洲(如菲律宾、印度、中国)和非洲,当然,还应该包括早期的老牌殖民国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国的移民情况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例如,最多的就是墨西哥人,這些人较穷,来到美国后,许多人都是去当家政服务的,帮一些美国家庭洗刷打扫,男子也干些修剪草坪和运送垃圾之类的环卫工作。加拿大虽然与美国接壤,但去美国的移民倒是并不太多。亚洲的菲律宾去得很多(难民去了一大堆),还有如埃塞俄比亚人,来了一个,接着就是将一大家子全部带入美国。当然,近二三十年,中国的移民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这可能与中国近三十多年来相对特殊的政治、经济生态不无关系。

当然,美国的移民特征不是始于今日,而是具有其久远的历史。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怀揣着人生的理想之梦来到了美利坚,像美国中东部,大多是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西班牙等西欧国家的后裔;东南佛罗里达则以西班牙、葡萄牙后裔为主,他们大多讲西班牙语,也有不少意大利人。西部因为开发比较晚,早期法国移民也不多。老移民中,德国、俄国、斯拉夫后裔也比较多,亚裔和非洲裔大多是些早期劳工或以奴隶的形式被贩卖过去的。新移民现在是到处都是,几乎哪国的都有,美国纽约有一个联合国总部,然而,就美国的移民成分结构而言,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由全世界各国各地各民族人民所组成的名至实归的“联合国”,当然,这就另当别论了。

不管怎样,无论是过去的老移民还是现在的新移民,作为每个个体的移民者,不管他们讲着什么语言,不管他们是什么肤色,也不管他们来自哪里,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国家或民族的精神意识和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如何将这些具有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或民族背景的人们在美利坚合众国旗帜下和这样一个社会大熔炉里万众齐心、步调一致,同时又要兼顾各种人等的利益和诉求,就成了这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必须面对、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头等重要问题。怎么办,聪明的美国人在他们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终于找到了最适合于美国国情的国家管理的两大法宝,这就是“法的精神”和“契约精神”。一切美国公民都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一切美国公民都必须具有以诚信为本的社会契约精神,或曰社会契约意识。这两个法宝,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就是四个字,那就是:“道德(诚信)与法”。这就是美国精神,这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移民国家在其国家管理上的最高准则和理念,也是这个国家之所以长期稳定和长治久安并对世界产生广泛而又深远影响的原因所在。

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一个以诚信为本、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崇高的诚实守信社会契约精神或契约意识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强盛、强大的国家,他的国民心态也必然是健康的和充满阳光的。我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作为家庭成员的个体国民的身心健康了,那么,作为由拥有健康身心的国民所构成的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就自然是健康的,而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健康了,那整个社会就一定是很健康的和光明灿烂的。在这样一个健康的和光明灿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相处会很和睦,很轻松,心态会很平和,人与人之间会很真诚、谦和、包容和礼让。在一个充满诚信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会充满信任和友善,因此,人们彼此间也无需处处警惕和设防。这次去美国,住在女儿家,我终于发现,除了长期出远门,女儿平时离家从不锁门,那天要去拉斯维加斯玩,他们将房屋钥匙交给了正在打扫卫生的墨西哥阿姨,临走时,三言两语略作交代,就离开家门了,这可让我大开眼界。

由此,我联想到国内,无论是中国的城市或乡村,除了对前来做家政的“阿姨”信任度不够,家家户户的锁门意识还是都很强的,不但如此,有了木门还嫌不够安全,必须还得 再安装一道所谓的“防盗门”,总之,越坚固越好。只有有了这样的“铜墙铁壁”,主人似乎才放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指数不知从何时开始,竟然降到如此低点。这种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或许是源于一些人对诚信和规则的破坏,真心希望我们能尽快出台适用于咱们自己国家的诚信系统,用来制约那些破坏者,而增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信任感。

在美国,我觉得,美国人的尊重人权确实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贯穿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们对于每个个体之人隐私权的保护和尊重,具体来说就是在正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不该知道的绝不打听,否则就是有违道德,或者说有违美国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契约”精神。在美国人看来,作为独立生存的人类个体,有隐私,很正常,他与生俱来有这个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都有隐私,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所谓的没有隐私的人和没有人的隐私都是不可思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隐私”也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必然需要,作为一个个体的人,谁没有隐私啊!正是有鉴于此,美国人(推而广之,整个西方社会)建造的房屋住宅,除了考虑到美观、舒适度和实用性外,他们首先要考虑房屋地理位置和结构的私密性。因此,美国人的别墅和宅院普遍都是独门独院,而且尽可能做到“小巷深深”或“曲径通幽”(即使不是独门独院的别墅,那他们的住宅结构也要尽量考虑到私密性)。总之,尽量创设生活空间的私密性,此乃美国人的重要生活理念。

联想到我们国人在这一方面的情形也很值得美国人玩味:中国人,熟人之间见面,首先就要问一句:你吃饭了吗?令西方老外莫名其妙:怎么一见面就问这个,我吃饭没吃饭跟你有什么关系,非得莫名其妙地来这一句,难道我如果没有吃饭你还管饭吗?还有,我们的国人遇见熟人还会问:“你去哪儿?”、”干什么去啊?”、“好几天看不到你,去哪儿啦?”、“神出鬼没地,干嘛去啦?”如此等等,一连串的发问,令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去哪儿关你什么事?还非得刨根问底,难道非得让我老实交代不可?!其实,我们中国人的上述问话,是在表示一种亲切和友善,没有实际意义,并且,这样的问话往往是在比较熟悉的亲朋好友之间,关系不太熟的还往往用不上这一套,然而,不太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风习的美国人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你在过度地关注他的隐私,自然会有某种不适感。这就是中美、乃至东西方文化和风习之间的差异。

美国这个国家确实很特别,有些地方简直让人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例如枪支管理,一个国家,居然可以允许其国民拥有私人枪支。但是,人家就是这么做的,尽管以前屡屡发生诸如校园枪击事件,但美国允许公民拥有枪支的政策始终未有因此而改变。其实,在一个国家合法存在,而在其他国家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是很多的,这里主要牵涉到一个国家或民族自身的发展轨迹。当然,美国政府对于私人持有枪支是有严格规定的,而在此基础上,各州及城市对于枪支的管理政策也不尽相同,有些州或城市就不允许私人拥有枪支,例如芝加哥就是如此。即便是允许私人拥有枪支的州或城市,它们对枪支拥有者也有一整套严格的规定,例如,通常情况下,私人所拥有的枪支不可以随身携带出家门。携带枪支必须有携枪证,而这个证件除了警察、保安等专业保卫人员,普通人很难办到。如果枪支拥有者想到靶场去过过枪瘾怎么办?可以!但必须事先向当地警察局报告,行走路线必须是从家庭所在地到靶场的最短路径,而且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定。如果某枪支拥有者携枪出现在非指定的线路上,一旦被警察发现查实,那么,对不起,等待着他的很可能是牢狱之灾。

私人拥有枪支的情况是这样,关于美国的死刑制度,情况也是很特别。笼统地说美国有死刑制度,不对;笼统地说美国没有死刑制度,也不对。具體地说,就死刑制度而言,美国的确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早在上世纪60 年代(1967年),美国曾一度废除了死刑,然而,在保守派的压力和居高不下的谋杀率的情况下,1976 年美国又恢复了死刑制度。不过,实际上美国有部分州已经废除死刑(例如密芝根州在上世纪70 年代就已废除死刑),或者说已经置而不用。2009 年3 月,新墨西哥州废除死刑,最高刑罚为终身监禁。2011 年1 月11 日,伊利诺伊州议会表决通过废除死刑,终于结束了长达10 年的死刑存废争议。

对于美国的私人拥有枪支和死刑制度的存废对错,不但在我国,同时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存有争议,其实这很正常。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和评判都有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更何况这是美国的内政,我们无权说三道四。我个人倒是觉得,对任何事物的存在合理性问题的价值判断,都不能离开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历史条件。还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事合理的都是存在的。这就是事物存在及其评判的辩证法。美国的私人拥有枪支和死刑的存废现状,其实都是美国作为一个特定的国家个体发展到了今天的一种逻辑的历史必然,换言之,它的存在必定有它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就拿高铁来说,毫无疑问,我国迄今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人们也都知道:日本、法国和德国的高铁发展起步比我们早,它们都是高铁技术和高铁管理世界领先的先进发达国家,然而,由于上述三国国土面积都不大,所以,我国随便修建两三条跨省际高铁,里程就比这些国家的总里程还要多。那么,世界上道路交通最发达的美国呢?他们为何高铁里程不长(甚至可以说很短很短,在统计学意义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难道是美国人只乘飞机,不坐火车吗?还有俄罗斯,为何不修建高铁,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与上述二国的具体国情有关:首先,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号称“轮子上的国家”,如果在州际情况下,美国人一般选择自己驾车出行。如果距离更长,他们往往会选择飞机出行,因为美国的机票不贵。所以,美国坐火车的人一般不太多,既然乘坐火车的客流量不大,就没有必要去花如此巨大的成本修建得不偿失的高铁设施。迄今,高铁乃是人口稠密众多,常规运载工具超负荷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中国的情况就不同了,中国乃平均人口稠密的国家,因此,中国也就自然是目前世界上最适合于推广修建高铁的国家,事实也证明中国最适合于修建高铁,并且是高铁建设发展最快最好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那么,俄罗斯也是世界大国,而且人口也有一亿五千万左右,他们迄今不修高铁,那又是为什么呢?理由同样很简单:俄罗斯版图世界第一,超级巨大,平均人口优势超级稀少,修建一条看不到未来乘坐客流量前景的高铁,成本太高,风险自然就很大;其次,俄罗斯的高铁技术和高铁管理迄今还不够成熟完备。因此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中国与美国同样有着包括历史条件在内的各自的具体国情,我们也不能认为美国的高铁里程没有中国长(或者说迄今几乎还没有什么高铁规模)而就认为美国在这方面不如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日本、法国和德国在高铁技术和高铁建设方面比我们什么都强。不过,早在去年我就获悉加利福尼亚州正计划在洛杉矶和旧金山两大城市间修建一条高铁,全长1287 公里,投资总额约680亿美元,加州希望中国能够投资美国高铁项目。据美国相关媒体报道,加州州长布朗早在2013年就曾经与中国铁道部门官员会谈,讨论这一项目。加州高铁管理局执行主任杰夫莫拉蕾斯在交流会上说,中国已经建成7000 英里的高铁线路,而美国目前这一数字仍为零。

的确,在高铁建设领域,我们中国的发展速度的确快得令全世界震惊。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因此而非得说美国不行。据我了解,在修不修高铁,修建多大规模的高铁等一系列问题上,美国有美国的优势,同时,它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和困难:从上世纪60 年代中期(1965)美国就已开始计划发展高铁,期间,美国“高铁梦”最有希望的那一刻是在2009 年4 月16 日,当时,刚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信心满满地提出要推进高铁规划,他说:“想象一下吧,火车以超过100 英里(约160公里)的时速快速穿越城镇,起点距家门口只有几步之遥,终点站距目的地不过几个街区…… 这不是遥不可及的虚幻远景。”自从奥巴马政府提出发展高铁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的相关拨款累计已超过百亿美元,但现实却很无情,2010年2月8日,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拜登宣布了一项在6年内投资530亿美元建设高铁的计划,但被由共和党人占多数的国会众议院否决,到2012 年后,“高铁”一词基本从曾提出“高铁梦”的总统奥巴马的国情咨文中消失,美国的高铁规划在资金、市场需求和党派之争的多重制约下,停滞不前,终于流产,做了整整50 年的“高铁梦”,至今仍遥不可及。这无论是对奥巴马还是整个美国政府都是一件很无奈的事。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就在2014 年12 月26 日(适逢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这一天,我国的兰新、贵广、南广三条高铁新线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高铁版图进一步扩展,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四省区于同一天同步迈入高铁时代,并一举结束了中国山区和中国高原地区无高铁的历史。中国内地31个省区中,28个已通达高铁,离全覆盖仅“一步之遥”。我想,如此快速的高铁建设发展速度,一定会令全世界感到震惊。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歌颂社会主义好吧,因为,不比不知道,一比真是吓一跳,起码来说,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想办而迟迟难以办到的高铁大事!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科技最发达、军事和国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即便是这样,它也绝对不是尽善尽美。记得十七年前第一次到美国,纽约给我的感觉(尤其是街道和建筑)很像上海(说反了,其实是上海的街道和建筑很像纽约,因为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留下的痕迹),此外就是见到了在纽约街头的乞讨者和捡垃圾者,由此,就对这个世界首强之国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因而也颠覆了关于美国的神话。现在回想起来,我倒是觉得自己有点儿少见多怪或小儿科了。因为贫富差距、社会乞讨,此乃自古皆然的世界性现象,穷国和富国,哪里都有。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本主义本身就是意味着贫富的必然存在。自从人类产生以来,迄今我们谁都没有见过一样富或一样穷的人类社会。我们这样说,并不是主张和倡导社会的贫富差距合理化,我们只是承认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每个独立个体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反映到社会层面,包括每个社会个体对于社会的贡献和社会给予他的回馈等。在我看来,应该尽可能地甚至是最大限度地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但要彻底消灭很难,甚至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美国社会也存在着贫富差距,甚至差距还不小,但美国社会有一套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所导致负面社会效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换言之:美国是如何调节贫富差距的?的确,如何缩小财富分配差距是每个国家(或社会)普遍面临的一道难题(或曰挑战)。美国政府则通过税收和福利二次分配来对贫富差距进行合理调节。

猜你喜欢
高铁国家
国家公祭日
高铁时代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国家
高铁会飞吗
把国家“租”出去
人地百米建高铁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