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推免生生源质量

2017-04-19 16:24王帅
文教资料 2016年33期

王帅

摘 要: 国家关于高等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的多项新政给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作者对所在学校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对推免生政策改革以来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推免生生源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推免生 招生改革 生源质量

推荐免试指部分高等学校按照教育部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确认其免初试要求,直接进入由研究生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环节[1]。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现行的重要人才选拔制度,推荐免试自1985年试点实施以来,已成为部分高水平院校提前选拔优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相关制度在三十年间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作为优质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本校或跨校保送,推免生都是一个极受重视的群体。甚至有研究发现,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中推免生比例超过了50%[2],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生源质量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度相关性。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推免生新政。特别是2014年全面放开推免生限制后,该群体由于学业功底扎实,综合表现优异,有更高比例的学生具备远大的学术抱负,因而备受名校青睐,在“985工程”院校中录取比例大幅上升。尤其是最近两年,知名高校更加重视推免生招生,明显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在相关工作上。那么,如何在当前这场针对优质生源愈加白热化的“争夺战”中胜出,成为录取推免生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推免生招生工作新形势

近期对招生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新政首推2014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3]。根据《通知》的要求,从2015年起,推免生招收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可自主选择志愿、各高校不再设置留校限额,以及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相关信息公开化、进一步优化相关工作程序等。以上新政实行后,对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正面影响与负面效应均立即显现。

正面影响主要有,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看,研究生推免政策的放开让优秀学子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从制度上保障了那些有学术追求的推免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学习和研究条件更好、师资力量更雄厚的高等院校和学科专业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高校的角度看,打破了校际之间优秀学生流动的藩篱,推动了推免生的校际交流,也为知名大学及部分高水平学科获得优质生源提供了更多机会。不少高校通过高额奖、助学金、可申请专项经费资助科研、自主选择导师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生源,进一步推动了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改革,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此外,从招生工作的角度来说,“全国推荐免试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作为推免生信息备案平台和报考录取系统,从技术上保证了推免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与此同时,新政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由于不设限制可自由跨校选擇去向,相当一部分推免生选择志愿时盲目追求高校排名而非学科专业的实力,首先造成了一些原本在普通院校高水平学科就读的有培养潜力的推免生宁愿选择去整体排名更优、但学科水平不佳的学校深造。这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决定,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这种一流大学对优秀人才的“虹吸效应”将导致普通院校陷入研究生质量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其次,这种结果对分布在非重点院校或行业院校的一些传统优势学科的后备人才队伍建设造成了巨大冲击,优质生源的持续流失将严重制约这些学科的未来发展。此外,推免名额取消了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的区分,但由于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起步较晚,社会认可度低,一般不会作为推免生的首选,因此可能导致攻读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推免生的人数比例进一步失衡。

总而言之,如何在新形势、新政策下,做好推免生招生工作,为学校选拔优质的研究人才,提高推免生中优质生源的比例,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招生工作必须审慎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提高推免生生源质量的对策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笔者对所在学校获得2016年推免资格的大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如图1所示),男生294人(占比46.2%),女生343人(53.8%);理工类学生528人(82.9%),人文社科类学生109人(17.1%)。其中,选择留校保研的占绝大多数(477人,74.9%),选择到其他学校的有158人(24.8%),还有2人因各种原因放弃保研资格。

图1 样本特征分布

笔者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从事招生工作的经验,从高校综合实力、招生宣传、考试制度等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有59.5%的学生因学校科研水平较高选择留校(图2),而选择保送外校的研究生中,因外校科研水平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学生也超过1/3(图3)。这两项调查数据共同表明,推免生在选择未来的深造院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学校的科研水平,这与科研活动占研究生学习的比重最大有关。由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阶段以学习科研方法、撰写研究论文为主,其科研产出通常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科的科研水平、导师的学术水准和指导能力等存在较大程度的正相关性。因此,只有学校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不断累积实力向一流大学迈进,才是吸引优质生源的根本途径。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体验、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奖助体系的完善程度等诸多方面也会对学生的选择产生影响,这些对于大学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2 调查问卷中推免生留校原因的人数分布

图3 调查问卷中推免生选择其他学校原因的人数分布

2.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推免生招生渠道。

在问卷的开放式问题——“你对学校研究生推免政策有何建议或意见”的回答中,不少学生提及“希望调整更合理的宣讲时间”、“加大保研政策的宣传力度”等。可见,即便对于本校学生来讲,招生宣讲也是他们比较认可和依赖的信息获取渠道,对外校学生而言就更是如此了。笔者认为,拓宽推免生招生渠道的最重要途径包括以下三种:

(1)组建多元化的招生宣传队伍。

为了保证推免生招生工作顺利开展,学校需要组建一支多元化的招生队伍,建立学校研究生招生业务部门-学院-导师三位一体的宣传体系。除了专业、稳定的招生业务人员外,还要充分调动学院和招生导师的积极性。学生了解了学校的基本政策后,往往对于学院的特色性学科、导师的学术方向等问题更感兴趣,正如有调查对象反映“希望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校內各领域的导师”。学院作为研究生招生的主体可以进行更专业的讲解,导师的积极参与往往可以使宣传效果事半功倍,因而要充分发挥导师学术交流和校际联系的纽带作用开展宣传活动。同时,招生宣传不能忽视学生潜在的宣传作用。有调查显示,为数不少的考生报考推免生都是通过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师兄师姐或者已经毕业的校友的介绍,才对学校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招生宣传,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4]。

(2)发掘校内潜能,稳定本校生源。

就推免生生源结构来讲,本校推免生无疑是高校质量最好的生源群体之一,所以留住本校生源是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学生在问卷中所提“最好在新生入学时就向他们介绍清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科研热情”的建议,学校可以在本科低年级阶段就进行推免生政策宣讲,使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学校的基本政策,激励他们有目标地认真学习。学院可以在院内举办学术讲座,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学院的学科特色,同时,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平台,组建科技创新小组,使本科生尽早地接触科研项目,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学校的学术氛围。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优质推免生生源给予奖励,鼓励推免生选择硕博连读和直博。此外,进一步放开导师招收推免生的权限,鼓励导师在授课、科研等环节内挖掘低年级的优秀本科生加入科研团队,从而吸引更多优质生源留校。

(3)通过组织夏令营活动吸引外校生源。

随着招生工作方式的不断创新,包括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在内的全国多所知名高校都组织了面向本科生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已成为高校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途径。夏令营活动搭建起一个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通过夏令营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各个专业、特色学科,对各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师资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参观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学校的科研氛围,师生座谈让学生和教授零距离接触。同时学院通过夏令营活动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比如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倾向、对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以及攻读硕士学位的目的与科研计划等。目前,夏令营活动作为优秀生源的一种选拔途径,越来越受到师生认可。

3.加大复试力度,提高复试质量,坚持研究生招考过程公平、公正。

复试是推免生招生的入门关,只有把好这一关,才能成功地为高校选拔出高水平的人才。复试的特点是自主性强,考试形式、考察内容、考试时间和地点均由高校自行决定。面试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面试被认为是考官了解考生最直接、最准确的途径。通过面试,导师可以考察到学生在分数之外的个人素质,选拔出真正适合读研的人才;面试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初次接触导师的机会,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复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复试的公平性也是考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复试过程做到公平、公正,是取得考生认同的基本条件。因此,高校需要继续推进推免生工作的信息公开,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公平、公正,才能确保学校的社会公信力不受损害,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4.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专业学位型研究生。

推免生新政取消了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名额之分,对于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招生工作既是挑战,又是发展契机。由于社会对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认可度不高,加之以往高校在录取推免生时,往往将高分者录取为学术型研究生,分数较低者则录取为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从而造成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地位不如学术型硕士生的现象,导致推免生很少选择这一类型继续深造。实际上,专业学位型硕士生的优势在于应用型较强,适应就业更快。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专业学位,帮助学生明确定位,针对一些就业意向较强的优秀生源进行重点宣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专业学位硕士推免生的录取比例,优化生源结构。

总之,在新形势下,推免生招生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本文在问卷调查和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思路,更为重要的是高校应在实践过程中持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最终实现推免生生源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教学[2006]14号.

[2]彭莉君,张淑林,古继宝.全国优博论文与推免生关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Z].教学厅[2014]5号.

[4]查远莉,蒋秋静.生源质量与研究生招生宣传方式探索——基于武汉某高校2009硕生源及招生宣传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