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与“眉间尺”

2017-04-19 04:11齐世明
特别文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枝眉间政绩

齐世明

这里的“葡萄牙”可不是老牌的“殖民帝国”葡萄牙,而是生逢斯世的国人,都似乎长了一嘴泛酸的“葡萄牙”,任你什么优点在这些“葡萄牙”的舌根子上天天嚼,都会酸得你腮帮子难受。

人们又都随身揣着“眉间尺”,堪比传说中那著名的“眉间广尺”,正好用來锱铢必较地攀比与盘算。

由此题就引出了这30年中国社会的“关键词”:竞争。说狭窄了,就是全面的攀比,每一家从老到小,从社会存在——政治(地位、官位)、经济(价位:挣多少工薪;职位:前途如何)、文化(学校、学位)到思想意识“全方位”,从里子到面子“全天候”,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规模最为庞大的族群——攀比族。“‘攀高年代”,或成为最适合描绘现时国人群体生态与心态的时代词语。

如何“攀高”?过年了,孩子们要有象征着财务自由的“压岁钱”了。瞧瞧,说着“压岁钱”,笔者两个同类“职称”的老伙伴攀比起来——这爷爷说,今年我得给小孙女“加薪”,起码4000块;那位当姥爷的不忿了:当下还分“内”“外”?我给我的小(外)孙女起码涨到5000块……好嘛,连“压岁钱”都要“攀高”,还有什么不在可攀之列?

远至儿女身高与颜值、就职于哪个“衙门口”,近至你喝什么茶、住多大房、出游过几国、冬天去哪儿过冬……整天就这么攀着比着活!

人皆有欲望,唯各自“胃口”大小不同。人多怀攀比心理,只是目标高低有异。笔者总结,人生有“攀比三阶段”:成绩、成就、成活。英姿少年竞“成绩”,雄心壮年攀“成就”,桑榆晚景恐怕只能比“成活”了。

其实,最浪费生命的事情有四:担忧、自怜、埋怨、攀比。“攀”者,抓住东西往上爬也。古有读书之“九字真经”:“黄金屋、颜如玉、万斛粟”,而今有新“五子登科”:票子、房子、车子、位子和娘子,这便是对“攀爬”目标的绝妙写照。

所谓“身价”之高低,就是看谁“五子”之富、之豪。富豪者便是“成功人士”,反之,自然是苟且者、是狗熊了。

置身攀比年代,初显富态者,犹如一夜暴富的穷人,一眼紧盯着奢侈品和感官消费,一眼紧盯着身旁众人的“爬高”,用“眉间尺”紧比细量。而某些官员攀利益,也攀政绩,以政绩“斗富”成一时弊。

粗粗想来,如此这般攀车、攀房、攀情、攀色、攀长相、攀身材、攀家庭、攀爱人、攀名气、攀地位、攀政绩、攀儿女直至攀孙辈……又似乎集中表现为:攀金钱。有专家称,英语中的金钱(Money)一词取自罗马女神蒙妮坦(Moneta),这个明智的蒙妮坦女神在希腊文的单词中还有警告之意。金钱女神的名字象征丰饶的同时,也在向世人警告着金钱残酷的一面。

笔者以为,金钱“残酷的一面”,其一为炫富、穷奢极欲带来的腐朽甚至速朽,其二恐怕更多地表现为“攀高枝”时的“不及其余”吧。攀爬的行为危险系数很高,何况是高枝?要让自己的身子骨轻起来,甚至无视尊严人格之类,又用“葡萄牙”咀嚼,又拿“眉间尺”衡量。攀爬在高枝之中,远离地面……而攀得越高,越易跌落,这句千古箴言谁能忘啊?

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不及其余”地“攀高枝”当如何呢?

(摘自《讽刺与幽默》 图/高加索)

猜你喜欢
高枝眉间政绩
把“痕迹”当“政绩”不可以(漫画说纪)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蝉儿的话
蝉儿的话
我还没想好要写什么
咏蝉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素年锦时描在眉间
吹不散眉间一点春皱
浅析晚清收藏家刘世珩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