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危机到绿色发展

2017-04-19 10:52商亮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态危机绿色发展

商亮

【摘 要】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生态危机及在此基础上催生的绿色发展进行了解读分析,并探讨了绿色发展的启示:实现从“经济人”假设到“生态人”假设的转变;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统一。

【关键词】 生态危机;消费异化;绿色发展;“生态人”假设

长期以来,经济学将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作为研究任务,而对资源配置利用的可持续性关注不够,对子孙后代资源配置的代际公平问题也缺少足够重视,这样的理论导向加剧了现实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及异常現象频发,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摆在人类面前,追求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发强烈。因此,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生态危机及在此基础上催生的绿色发展进行解读分析并探讨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1、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是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内因

Foster运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研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内在的反生态性质”,“资本主义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以及随之对稀有资源不断增长的消耗,导致了快速的、复杂化了的环境问题”。[1]建立在私有制和利润最大化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秩序,导致了市场主体利益的对立及非理性的生态行为和价值观。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才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生态危机本质上是自然生态系统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相互作用的产物。资本主义不仅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下的经济危机,而且还存在着第二重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其生产条件间的矛盾,即生态系统的有限承载性和资本生产扩张的无限性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矛盾运动的结果就是生态危机。[2]

一方面,资本主义特质必然催生生态危机。表面上生态危机源于技术进步和工业化,但资本对技术的选择一开始就是从经济利润而非对环境的影响来考量的。资本通过控制技术来实现对人的统治,工具理性取代价值理性成为唯一的统治理性,并构成资本社会控制的深层基础。“科技的发展及科技的资本主义使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3]因此,技术和工业背后的资本主义特质才是生态危机的深层诱因。

另一方面,生态危机使资本追求利润和剩余价值的本能得以强化。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性是维护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必然遵循成本最小化而利润最大化原则,“它所关注的是花最少的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交换价值”,[4]而不关注如何实现生产与自然的平衡。利润和剩余价值的追求不会自觉停止,而是有着本能的膨胀,表现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结果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使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

2、大生产活动、市场失灵和消费异化是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外因

(1)大生产活动。资本主义大生产通过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大量投入,加上相对之前先进的机器系统,在制造了大量工业产品、创造了数倍于以往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促使自然界被商品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生态环境这一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础遭到深层次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工业病”不断出现并日趋恶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矛盾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化。

(2)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会引发价格机制扭曲,从而导致某些资源的过度索取和浪费。由于一些生态环境要素如开放型资源的公共产品属性过强,难以定价或计费,再加上产权模糊导致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责、权、利关系模糊,造成生产与消费决策只考虑私人边际成本和收益,完全忽视了社会边际成本,出现负外部性。

(3)消费异化。为了维护资本追求利润和现有统治的目的,资本主义通过市场广告宣传,不遗余力地鼓励消费,打造崇尚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高档消费文化的理念,使消费成为满足人类需求的主要途径。这一模式通过意识形态灌输被包装提升为理想,消费也随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是,自然生态承载力终究是有限的,这种异化的消费必然对自然生态造成巨大压力。

二、绿色发展的内涵、特征及机遇

1、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

绿色发展理论和实践源于人类对于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反思。对于绿色发展的内涵,不同学者作出了不同界定。概括来说,绿色发展是指经济增长摆脱对高排放、高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依赖,并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减少、资源节约及环境改善之间形成相互促进关系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方式。它不同于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过于依赖传统化石能源、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对于发展理念、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都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5]绿色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基础,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推动社会产业活动各个环节的绿色化,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

2、绿色发展的主要特征

人类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动态过程。对于绿色发展特征的把握,也随着对其内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有的学者认为绿色发展以合理消费、低消耗、低排放、生态资本不断增加为主要特征。[6]综合来看,绿色发展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层面的特征:

首先,从福利角度来说应该是增加的而非降低的。绿色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下降,即既反对奢侈浪费型的异化消费,强调“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发展应该使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并不断得以改善和优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从战略角度来说应该是综合的而非单一的。绿色发展从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是将科学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统一在一起的。作为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并列的五大发展战略,绿色发展体现了发展的整体理念。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国家的产业、经济、税收、金融、贸易以及投资体制等各个层次的改革,而且涉及的部门也是方方面面,需要各方协力、统筹推进。

最后,从技术角度来说应该是进步的而非倒退的。绿色发展不是为了绿色而不要发展,也不是为了生态环境就不发展工业,更不是要回到“刀耕火种”的状态,而是要追求“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绿色发展是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多赢。

3、绿色发展的重要机遇

绿色发展被认为是第四次产业革命,成为人类走出资源环境困境的必然选择。由于绿色發展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竞争的焦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给予了很大关注。绿色发展孕育着重大战略机遇。首先,绿色发展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以创新为驱动的绿色转型过程中,传统部门效率通过升级改造而不断提高,新兴绿色产业以及包括新兴服务业在内的服务部门不断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与此同时,单位产出的碳排放强度、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失则不断降低。其次,绿色发展将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环境质量不仅可以提升民众福利和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同经济增长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当今国际分工体系中,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显现。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后,绿色发展将带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绿色发展要求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不仅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而且对城市宜居环境也有改善作用,减少城市拥堵和交通能耗。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将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的绿色发展启示

1、实现从“经济人”假设到“生态人”假设的转变

“经济人”假设在传统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但该假设忽略了人类其他行为和关系,无视生态规律对经济系统的约束作用。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是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而变化发展的。[7]在生态文明时代,传统“经济人”假设必须向“生态人”假设跃迁。所谓“生态人”,就是在生态世界观范式下,具有生态价值观和代际公平观,以生态理性自觉约束个人与集体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个人或群体。“生态人”假设不是要简单地否定和抛弃“经济人”假设,而是将生态作为一类特殊重要的约束条件纳入“经济人”假设中,是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超越。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中以“生态人”为前提性假设和逻辑起点,将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内生化于经济研究中。

2、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不仅是经济主体与自然环境客体的直接关系,还隐含着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是生产力层面的,但最终还是要反映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层面。要追求绿色发展,一方面需要通过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要通过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反映并相应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统一、相互促进。这些关系调整通常表现为制度体制的变革,比如,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的完善与实施。

3、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统一

经济系统中的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促进绿色发展必须兼顾这两种角色。从生产方面来看,必须建立绿色生产方式,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与引进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绿色转型。从消费方面来看,必须建立绿色生活方式,转变异化的消费观念,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和幸福观,使人们从消费中获得幸福与自由的异化消费方式转向从劳动过程中寻求满足的文明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FosterJB:EcologyagainstCapitalism[M].NewYork:MonthlyReviewpress,2002.

[2] 盖凯程: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2.3.2.

[3][4] GorzA:EcologyasPolitics[M].Boston:Southendpress,1980.

[5] 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6] 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14-20.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商 亮(1982.6-)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环境.

猜你喜欢
生态危机绿色发展
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浅探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乌托邦观照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生态危机的成因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