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盛世的荒诞与谣言危机

2017-04-19 05:38杨杭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现代社会恐慌

杨杭

【摘 要】 从孔飞力教授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案例可以看出,“叫魂”引起的恐慌是社会性的危机。不仅存在于所谓的“封建时代”,在现代社会更是屡见不鲜,无论是“叫魂”危机还是抢盐风波,民众都表现的恐慌盲目,因其时代不同,其原因也会各异,在类似事件中,群众的心理在此间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即“从众心理”。作为受众应学会理性地辨别信息的真伪,不盲目相信社会所传播的信息,要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对各类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批评性意见。

【关键词】 叫魂;恐慌;现代社会

一、清代“叫魂”事件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有魂魄,在某种条件下,可以使人的魂离开人的体魄。如果有人施行妖术使人的魂灵离开人的体魄,就可以控制别人的灵魂,利用控制的灵魂的力量为自己谋利,古代称这种妖术为“叫魂”。而被叫的人就会失去生命,认为施术者是游方僧侣、乞丐,外出谋生的手艺人。这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迷信。

1、恐慌始末

1768年,这种“叫魂”的妖术在满清王朝,乾隆治下盛行,一场危机就此爆发,上达帝王贵室,下至平民百姓,恐慌在全国范围内弥漫。这次危机,整个帝国都牵涉其中,身居宫殿的乾隆皇帝为此寝食难安,费尽心力,谨慎小心的应对“叫魂”背后的凶险阴谋,下达谕旨全国清剿;地方官员则为屡屡发生的妖术案件头疼不已,疲于奔命;民众忙于揭发妖人,保护自己,从春天到秋天,浩荡不止大半年,在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枉害许多无辜性命之后,真相大白——一切不过是一场愚昧荒唐的闹剧,乾隆只得终结此案。

这一年,当四处漂泊的游方僧,沿街讨要的乞丐,兢兢业业的工匠为生存奔波愁苦之时,百姓却将他们视作邪恶污秽的“叫魂犯”;当这些无根之人还在期待一份施舍时,民众已迫不及待的要对其进行处置。随着“叫魂”流言散播,百姓们神经兮兮起来,显得狂躁不安,质问那些“身份可疑”之人。一则不明缘由的谣言使得民众对一切与“叫魂”相关的人与事进行怀疑,一群人显得极端愤怒,咬定那些乞丐、游方僧、工匠为“叫魂犯”。民众质问抓人,拳脚相加,想着“烧死”、“淹河”的法子处死他们,如此“行云流水”——无论那些人怎样分辨,红了眼的百姓早已失去理智,即便官方制止也无济于事。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在这场危机中担惊受怕,深受煎熬,可以说是其中的受害者,但同时又热衷于揭发妖术,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剧这次危机的爆发,是什么导致整个社会处于如此一种可怕的状态?

2、繁荣盛世下的荒诞演绎

清中期的满清王朝在康熙、雍正两朝的统治下,获得稳定的发展,至乾隆时代达到鼎盛,在繁榮经济下,社会安定,可谓是盛世天下,然而这所谓的繁华盛世在作者看来也不过是个“镀金时代”。清代前中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给普通人实际上所带来的影响与他们所期待的大相径庭,不仅没有使得“他可以致富或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全,反而意味着在一个充满竞争并十分拥挤的社会中,他的生存空间更小了”,也即是说物质极大地丰富,生产迅速扩张使得人口急剧增长,引发竞争加剧、物价的上涨,大众生存压力不断增加,而这对于处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大众来说,维持生计变得更加困难,保障基本生存的机会和权力似乎更加不属于自己;[1]对于那些没有土地、没有根基、没有社会关系的人来说,经济的繁荣不仅没有将他们的生活变得稳定安全,反而彻底的将他们推向社会的边缘处,将他们驱逐到漂泊流离、四处乞讨的流浪者当中。

民众们的歇斯底里使得那些比其社会地位更低一等的无根无萍的流浪者成为“叫魂”危机中首要被攻击的目标,宣泄的工具。经济繁荣的年代,却又充斥戾气的社会;无奈处于底层的百姓,却又相互敌视的大众。这一幕幕的演绎荒诞可笑,却又无可争辩。恐慌在民众之间弥漫,疯狂被“叫魂”点燃。[2]

孔飞力先生从经济和社会心理层面剖析了民众们的盲目疯狂的原因,为我们理解“叫魂”事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近代前夜,整个社会充满着一股戾气,即以冤冤相报为形式弥漫的社会敌视,于是,人们不择手段地抓住任何趋利避害的机会,牺牲别人,特别是弱者,来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这是一个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资源比例恶化,并受社会道德不断堕落所困扰的社会,当官府发动清剿,则把一种潜在威胁的妖术恐惧变成一种实在的生存斗争,把广泛弥漫社会的冤冤相报的相互敌视变成实实在在的相互攻击,在这个权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成为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对于任何受到横暴族人或贪婪债主逼迫的人来说,这一权力为他们提供了解脱。对于任何害怕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块盾牌。对任何想捞好处的人,他提供了奖赏,对嫉妒者,他是一种补偿,对恶棍,他是一种权力,对于虐待狂,它是种乐趣,而再也没有什么能伫立其间,阻碍他们的疯狂。[3]

二、一如既往的恐慌狂潮

1、谣言的风波

有人认为,这样的事只会发生在那个时代:因为科学落后、知识缺乏、观念封闭,人们愚昧无知!转而庆幸,我们的时代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但真是如此吗?

2011年3月16日,全国诸多省份市场出现食盐抢购风潮。许多居民纷纷抢购食盐,各个商店超市食盐售罄一空,货物架上食盐被抢购一光。一些经销商也趁机囤积食盐,哄抬价格以牟取暴利,比平时卖出一袋食盐的价格高出五至六倍,即便如此,人们也争相购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发生在中国国内的抢购风潮竟然与日本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有关。事故发生以来,种种谣言便不断滋生蔓延,甚嚣尘上:福岛核辐射会污染以后的食盐无法食用,吃含碘的食用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因为听信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谣言,中国多个地区掀起了抢购食盐的风潮。风潮最先从较靠海的江苏、浙江等省份掀起,接着蔓延到其他地区,甚至是连距离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有3200公里的重庆、成都也闹起了盐荒。最终,为防止风潮愈演愈烈,政府部门随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行动稳定物价,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至此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4]

2、盲从的困惑

发生核泄漏事件的日本,相比之下,市场上并没有出现哄抬物价现象,反而因为天气转暖,有些蔬菜价格居然出现回落。为何两者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其实在抢盐风潮之始,国家发改委与各地政府以及盐业局就已经发布通知,采取措施,紧急辟谣和保证货源充足,不过即便如此,不少百姓仍旧继续盲目抢购,人们相信“做些准备总是没错的,以防万一总比束手待毙的好,危机总会发生”,在这一刻,理智被惶恐所取代,盲从也在此次风波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相较之乾隆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方式发生极大地变革,生产力以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进行质的跨越,产品不再仅仅局限于农作物类别,流通物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可以轻易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很多古人束手无策的灾病而今却是轻而易举的解决;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地球遥远一端刚刚发生的事情,须臾之间便可传至各地,知识在大众之间迅速普及,不再为少数人掌握,文化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身在一个如此与众不同的时代,相比古人,我们并没有表现的更好。我们不应当为我们所处的时代而沾沾自喜,更不应居高临下的看待古人的愚昧无知,因为我们不止一次的重蹈覆辙——从最初的狂放鞭炮到喝绿豆汤,继而从抢购板蓝根到席卷超市食盐;从北京到内蒙古,从河北往陕西,再从广东到河南,从天津到宁夏,盲从恐慌弥漫不止,抢购狂潮瞬时横扫南北。那么现在的我们为何也会如此?

三、恐慌危机的反思

首先,现代社会人口剧增,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生产效率就必须提升,这也使得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人们从事的劳动日益细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从事自己的工作。但这也导致着人们只对有限的领域有所认知,而对其他领域却不甚了解,这意味着即使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的基本常识我们也不一定知晓,又遑论更深的层次,所以由于本身知识面狭窄,面对平常难以接触专业领域的知识,我们难以判断;其次,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高效迅速,范围广泛,这使得谣言的传播比以往更加快捷,且由于现在谣言更具迷惑性,其破坏面积更大,我们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往往难以分辨;再者,假冒伪劣充斥市场,挑战人们的接受底线,安全感被折腾的满目疮痍,我们难以信任,这无疑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无论是“叫魂”危机还是抢盐风波,民众都表现的恐慌盲目,因其时代不同,其原因也会各异,但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在类似事件中,群众的心理在此间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个体受到外部世界的人群行为影响时,会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自我的知觉、判断和认识已经迷失。心理学上,这被称作“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一种对于大部分个体所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与人们所拥有的知识是不相干的,即知识层次高的人的从众心理不一定比一般人低,即使面对错误的从众心理。所以一旦谣言产生,就会呈燎原之势迅速蔓延。

【注 釋】

[1] 郑渝川.《叫魂》:叫出的政治[J].学习博览,2013(01)74-75.

[2] 董敬畏,龚翰.历史与想象——对《叫魂——1768中国妖术大恐慌》的追问及其反思[J].社会科学论坛,2010(18)204-208.

[3]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M].陈兼等译.上海:上海三联图书店,1999.

[4] 朱晓萌.谁导演了“抢盐风波”[N].中华工商时报,2011-03-24.

【作者简介】

杨 杭(1992.02-),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现代社会恐慌
抢购囤积为哪般
无电之夜
现代教育的缺失
现代教育的缺失
对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沉默的力量
资本的界限
恐慌星期六Miya
因为恐慌,所以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