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9 05:36任宏丽
养生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工祝融肾阳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03)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03)

“火”是物体燃烧时所产生的光和焰。甲骨文的火就像是火焰熊熊燃烧的形状,而古陶文的火好像是一个架起的火堆,后世的火字虽历经变化但基本保留了这一形状。

学会用火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教会先民使用火的人往往被奉为始祖或神灵,相传我们华夏民族的火祖是“燧人氏”。《韩非子·五蠹》篇载:在远古时期,人们吃生食,茹毛饮血,这些食物“腥臊恶臭,伤害肠胃,民多疾病”。后来,人们发现火烤熟的食物味美且易消化,但因雷击等产生的自然火很少而且人们很难保留火种。这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百姓,让大家学会了人工取火的方法。火能烧烤食物、照明取暖、冶炼金属等等,人类生活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后世尊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燧”是在木块上钻洞,其目的是取火,燧人就是“取火者”的意思。燧人氏被尊奉为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尚书·大传》云:“燧人为燧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

除了火祖“燧人氏”的传说,相传火神祝融也为人类带来了光明。相传他从上界光明宫里取来火种,教人们把打来的野兽放在火上烤熟了吃,大家非常敬爱火神祝融,真心诚意地祭祀他。这种行为触怒了水神共工,共工和祝融打了起来,结果共工抵挡不住祝融,逃到天边,一头撞倒了不周山。“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史记·补三皇本纪》),可见当时的战况多么惨烈。

火在五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医学认为火属阳中之阳。因为火性炎上,所以性质属火的多占有上位,比如太阳。就东西南北的方位来说,古文尚书认为,“火”在中央,制约着其他方位;今文尚书认为,“火”在南方,与炎热的性质相符合。现在一般认为“火”主南方。在人体,火与心的关系非常密切,《黄帝内经》载“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

中医学认为,在五脏之中,心为君主,属火,其体热,其用阳,所以心阳又称心火。心为君主之官,统领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主持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故心火又被称为君火。肾中阳气,曰肾阳,亦即命门之火,又称肾火、相火等。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根本,与生俱来,是生命的原动力。《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就是说心为君主,肾为根本,君火为用,相火为根,相火要在君火的统帅下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君火得其常,则神明乃彰;而相火宜其藏,故曰相火以位。

传统医学采取取象比类的方法,因为“火”具有温煦的功能,所以患者如果出现手脚冰冷、大便溏薄、月经淡黯、阳痿、早泄等一系列寒象,往往被认为是阳气不足,这里的阳气与相火的关系非常密切,临床上经常会用巴戟天、肉苁蓉甚至鹿角片等温补之品。

总之,火不仅在生产生活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在人体也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在正常的状态下,生命之“火”给人体持续的温煦和助力,如同太阳普照大地,熠熠生辉。

图为国画《火神祝融》

猜你喜欢
共工祝融肾阳
“祝融”落火——惊心动魄的9分钟
共工触山
“祝融号”火星大冒险
“祝融号”冒险日记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祝融胜共工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齐天石与共工氏——从西游到红楼:石头的脱胎换骨(一)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