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体育协调发展研究

2017-04-20 10:50马文海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36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管理机制

马文海

摘 要:小康社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倡导河南社会和谐发展,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公共服务配备不平衡、城乡与区域之间体育发展不协调的现象也日益凸出,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化发展模式,使群众体育中的农村体育在供给上几乎被边缘化,造成了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越来越大。该研究运用文献法,以郑州市城乡体育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对郑州市部分辖区和乡村进行了调查,全面了解了郑州市城乡体育开展现状、发展的差异性、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与分析促进郑州市城乡体育协调发展及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我省不同区域之间体育协调发展群众体育的基本对策,为河南省事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乡体育 管理机制 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243-02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拥有了纲领性文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作为上层建筑的体育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等生产力条件的制约,也对经济发展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通过大力开展体育活动,普及终身体育观念,引导人们合理增加体育消费,倡导健康生活新理念,将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保证人们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提高生产力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利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进程。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河南省城乡、不同区域之间体育发展还存在着差距,如何实现河南省城乡体育协调发展,也是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将郑州市城乡体育协调发展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专家等方法,对郑州各区、市、县辖153个街道乡村,其中76个街道办事处、65个镇、12个乡进行了调查研究。

2 郑州市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

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出现是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过渡的进程中,出现的落后的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不断进步的城市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之间不对称组织形式和社会存在形式。它是现在并且是长期制约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因素,城乡体育协调发展也同样受其影响。科学合理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2.2 体育锻炼居民年龄结构分布不均衡

城乡参与体育锻炼居民年龄分布阶层不均衡。这主要是因为城市中41~50岁的人群较少,乡村中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人群最少,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态势。

2.3 体育意识薄弱

城乡居民体育意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参加体育频率、体育锻炼方式、体育锻炼计划这几个方面。城乡居民一年四季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以个人自主锻炼为主,方式较单一,有体育锻炼计划的人数较少,大多都受家人朋友的影响进行体育锻炼。

2.4 体育场地设施缺乏

城乡居民在体育方面最为需要的是场地设施器材,河南省共有体育场地82 668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8.78个,人均场地面积为0.95 m2。与国家标准相比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少了3.67个,人均场地面积少了0.51 m2。同时郑州市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和乡村发展比较迅速,对于体育基础设施的需求性也比较大。

2.5 体育组织管理机制不合理

城乡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次数较少,管理开展方式比较散乱,没有固定的管理开展方式,没有固定的管理机构。由于城乡地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运行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组织管理机构处于虚设状态,只有少数社区和村庄拥有体育组织管理机构。

2.6 体育人员配备不足,不能发挥作用

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稀少是制约城乡体育发展的共性问题,体育指导人员年龄结构不均匀、学历偏低,这些都制约了郑州市城乡体育协调发展。尽管每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不断增加,但与实际需求相比,社会体育指导员仍有巨大的缺口。

3 加快郑州市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的对策

3.1 借国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东风

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

3.2 加强引导力度,提高公民体育意识

居民体育意识的提高需要国家、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国家和社会的引导占主要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要通过网络、电视、大型宣传会加大体育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体育的熟知度,普及体育健身的方法和作用,使广大居民真真切切参与其中。吸纳社会力量,利用各种先进的宣传平台、社交媒体、开发体育产品,开辟居民接触、学习体育各类知识的新途径,真正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3.3 增加体育投入,合理分配体育资源

体育投入的增加不仅需要政府的专项财政拨款,也需要社会资本的注入,城乡体育资源的配置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

3.4 建立健全体育组织管理机构

体育组织管理机构是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享用场地设施服务、接受指导和科普宣传服务的主要部门,增加体育组织管理机构的数量,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发挥服务居民体育锻炼的功能。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体育组织管理机构的运行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提升体育组织管理机构的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居民体育相关知识信息的收集、分析、发布的体育服务体系,通过体系的运转,让广大居民更加直接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体育服务信息,

3.5 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业队伍,强化从业人员业务能力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會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扩增各个技术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请数量,申请授予技术等级称号或晋升上一等级称号者均应参加相应级别的业务培训,严格要求技术等级考核,使获得技术等级称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能力素质。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薪资待遇,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在职培训机会和途径。借助高校平台,与高校建立长期有效的社会体育指导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志,龚健.国内外城乡协调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2):115.

[2] 何敏学,王姗,等.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4,37(3):431-435.

[3] 黄学诚,孙红兵.滇辽两省城乡体育协调发展之比较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4,27(3):172-173.

[4] 高成强.江苏省城乡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12):115-118.

[5] 陈庆杰,吴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6):172-175.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管理机制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安全计算机通信管理机制的形式化验证与实现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