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马连良先生的《打渔杀家》

2017-04-20 11:31徐韫珂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京剧

【摘要】京剧《打渔杀家》是馬派创始人马连良先生的名作之一。“打渔”和“杀家”原是《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后来这两折戏并成了一折,就叫《打渔杀家》。这出戏从萧恩想和女儿平静地度过晚年到终于被逼和官府豪绅决裂的过程,塑造了渔民萧恩的反抗形象,折射出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堪称经典。而马先生带给我们的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让《打渔杀家》也成为京剧历史上美学的一个里程碑。

【关键词】京剧;《庆顶珠》;《打渔杀家》;马连良;萧恩

京剧《打渔杀家》是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先生的名作之一。这出戏塑造了渔民萧恩的反抗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个人认为其艺术性要高于许多其它类似剧目,也比其它的“水浒戏”更加深沉和悲壮,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堪称经典。

我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曾在《戏剧报》上发表一篇谈京戏的文章,论到京戏的佳作,首先举出的就是《打渔杀家》。有幸的是,马连良先生也是最早接受拍摄的京剧艺术家之一,曾拍摄了《借东风》、《打渔杀家》、《游龙戏凤》、《群英会》、《借东风》及《秦香莲》等,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与张君秋先生演绎的这出《打渔杀家》就是由香港胜利电影公司在1949年录制的,虽年代久远,却如淳酒般历久弥新。这部电影时长约一小时,我曾翻来覆去观看了许多遍,马先生在舞台上是个潇洒风流的老生形象,表演俊美洒脱,举手投足恰到好处,唱腔淳厚,运气巧妙,可谓“字字珠玑,如玉纶音”,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第25代世孙朱家缙先生的评价:“一派仙音绕”。而扮演其女的张君秋先生扮相俏丽,嗓子既宽且甜,唱功、表情、手势等也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二人珠联璧合,美不胜收。

“打渔”和“杀家”原是两折戏,属于全本《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萧恩杀江》等。《庆顶珠》由名为《昊天关》的小说演化而来,全剧由“得宝”、“庆珠”、“比武”、“珠聘”、“打渔”、“恶讨”、“屈责”、“献珠”、“杀家”、“投亲”、“劫牢”、“珠圆”等折组成。可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庆顶珠》的全本已经濒于失传,作为水浒迷和戏剧爱好者的我寻求其全本多年无果,十分遗憾。而“打渔”和“杀家”两折则一直上演不衰,后来这两折戏也逐渐并成了一折,就叫《打渔杀家》了。

《打渔杀家》的大背景是水浒众英雄受到招安后死的死,隐的隐,一败涂地,老英雄萧恩(是梁山好汉活阎罗阮小七拒绝招安后的化名,部分资料,如1924年的水浒续书《水浒还魂记》的《缘起》中也说到萧恩可能是阮小二的化名)也带着女儿萧桂英隐居江湖。

话说轰轰烈烈的水浒农民起义失败后,好汉们大都凋零四方,萧恩与众兄弟分手后,穷困潦倒,只好带着女儿隐姓埋名在江边打鱼为生。萧恩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一颗珍珠,名为庆顶珠,顶在头上入水,可以避水开路,后来成为萧恩的女儿与花荣之子花逢春订亲的信物。因天旱水浅,萧恩打不上鱼,欠下了乡宦丁子燮的渔税,丁府派师爷率家丁前来兴师问罪,萧恩忍无可忍,将众人打得落花流水,官府不分青红皂白对萧恩杖责四十外还命他赔罪。萧恩走投无路,激愤之下,带着女儿以献珠为名,夜入丁府,杀了渔霸全家。戏中写某日萧恩遇到了一个新知(倪荣),一个旧交(李俊),戏里用这两个人很巧妙很简洁地描绘出了萧恩当年的豪气干云。如倪荣一上来就要试试萧恩的臂力,但给老英雄轻描淡写地抓住了动弹不得。后来桂英问起这二位叔父是甚等样人,萧恩四句西皮摇板:“他本江湖二豪侠,荣华会上也有他。蟒袍玉带不愿挂,弟兄们双双走天涯。”马先生的这一段唱白悲凉至极,既唱出了这两人的豪侠情怀,也隐含着过去宋江等受招安而被杀害的过往,描写出当时恶绅横行、与官府勾结欺压良民的事实。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恶霸和赃官是很多的,不足为奇,但这个戏着重描写萧恩的心理活动,他先是好言相求,等到众人用武力催讨,无奈之下打了一场。但他还是不希望惹事,前去官府首告,谁知却被责打四十大板,还要逼他去丁府负荆请罪,他这才忍无可忍,揭竿而起。这其中的过程表现得层次分明,而马先生运用了他独特的马派唱腔,节奏多变,细腻流畅,奔放而不失精巧,雄浑中见俏丽,把一位衰迈而求妥协的老人的心情曲折地传达出来。

印象颇深的是那一段“摇板”:“江湖上叫萧恩不才是我,大战场,小战场,会过许多。我本是出山虎独自一个,尔好比看家犬一群一窝,你本是奴下奴,敢来欺我?”词句酣畅淋漓,快意恩仇,真是京戏中罕有的佳作。而马先生嗓音苍劲醇厚,对气口、音量及音色都有高超的驾驭能力,这一段抑扬合度,洒脱流畅,极具穿透力与表现力。让我想象到,当年萧恩快马钢刀,经历多少战阵,会过多少好汉,虽说此时落魄,却哪会把这种狗腿子放在眼里。“奴下奴”三字,可与《水浒》石秀大骂梁中书的“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这句名骂交相辉映,令人拍手称快。

到萧恩决定去报仇后,整个表演从苍凉转为悲壮。这句对白:“忍不得了!取我的戒刀过来!”马先生的念白顿挫分明,铿锵有力,善用鼻腔共鸣,表现出他的心理活动从抑到扬,累积起来到此时如火山般爆发出来。女儿担心父亲,苦劝不住,两人抱头痛哭,毅然决定与父亲一齐前去。这时候我不禁热泪盈眶,心想他们不去杀人报仇,又有哪一条路好走?

《打渔杀家》是我国旧戏曲中少有的悲剧(大部分是以团圆美满结束),试想连水泊梁山那样的大起义都失败了,像萧恩这样势单力薄的反抗是注定要失败的。可是萧恩明知会失败,却仍要反抗,那就是一个正直的人在残酷环境中不得不走的道路,充分体现了他的英雄傲骨。从他想和女儿平静地度过晚年到终于被逼和官府豪绅决裂的过程,折射出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因此引起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惊慌。清余治的《翼化堂条约》中说:“《打渔杀家》以小忿而杀及全家,……藐法纪而炽杀心,更适足开武夫滥杀之风,破坏王法,端在于此”,建议各地“立议永禁”(《得一录》)。可是,它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不仅未被禁绝,反而成为广泛流行的剧目。而马先生带给我们的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让《打渔杀家》也成为京剧历史上美学的一个里程碑。

【作者简介】

徐韫珂,女,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高二学生。

猜你喜欢
京剧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京剧掀开新篇章
《京剧猫》启动嘉年华
国粹京剧,大放异彩
《美不胜收是京剧》——京剧知识讲座
前后三鼎甲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