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研究综述

2017-04-20 12:07徐腾凤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形容词综述

【摘要】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是指通过重叠、加缀等构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形容词具有显著描绘性的生动化形式。关于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历时、共时研究,先辈前贤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本论文从历时、共时研究角度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综述

“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是指通过重叠、加缀等构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形容词具有显著描绘性的生动化形式。”(哈森,2004)。形容词重叠式AA、AABB和ABB式在先秦时就已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唐宋是其大发展时期,元明以后,向着规范用法的方向发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史上,关于形容词生动形式研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氏文通》。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谈到的“叠字”,并对其加以分类。先生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叠不能用的”,如“翩翩、巍巍、熙熙”等;另一类是“不叠也能用的”,如“缓缓、密密、暗暗”等。他不仅归纳了单音节形容词的“叠字”,也归纳了多音节形容词的“叠字复词”。一类“把原来的一个复词上下都重叠起来”,如“懒懒散散、空空洞洞、重重叠叠”等;另一类“是在一个单字形容词后面另外重叠一个字”,如“冷清清、闹哄哄、娇滴滴”等。吕叔湘先生撰写的论文《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中正式将重叠式分为四类,并用字母表示为AA式,ABB式,AABB式和ABAB式。

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构词法一章中着眼于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语音形式的研究,简略地分析了单、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里,把形容词生动形式的重要形式——重叠式归为“状态形容词”,并指出了它跟性质形容词在功能及语义上的对立,被誉为是同类研究文章中最为优秀的一篇。由赵元任先生著,吕叔湘先生翻译的《汉语口语语法》中,第一次提出了“生动重迭式”这一概念,并总结了几种可能的模式:XXY式,如“崩崩脆”;XYY式,如“冷冰冰”;XYXZ式,如“不清不楚”;XXYY式,如“零零碎碎”;X里XY式,如“小里小气”;X不YY式,如“酸不溜溜”等。

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所附的《形容词生动形式表》,收录了单音节形容词A重叠后的生动形式AA式130余个;单音节形容词加双音后缀或三音后缀,构成ABB、ABC、AXYZ等式130余个;双音节形容词AB重叠为AABB或A里AB式230余个;双音节形容词BA重叠为BABA式70余个,对后人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后,形容词重叠现象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跟前期相比,数量上大大增加了,研究视野越来越开阔,研究方法更加丰富多样。张斌主编、方绪军著的《现代汉语实词》将性质形容词重叠式分为完全重叠式和不完全重叠式,又将状态形容词分为重叠式和带缀加成分的形容词。许多学者另辟蹊径,把目标锁定于某一类形容词生动形式。邵敬敏在《ABB式形容词动态研究》中采用动态观点,结合ABB式形容词的历史、地域、语体、语义诸因素进行研究。学者们不仅研究形容词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内部结构,也开始研究语用特征,语用功能和语体特征等。邱莉芹,徐伟《试析形容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的突破与限制》从句法能力的突破、组合能力的限制和语序的突破与限制三个方面论述了形容词重叠式语法功能。

这个时期也有很多学者把对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研究开始转向共时层面,发现越接近方言的形容词越能重叠使用,其生动形式也更加多样。不仅仅局限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研究,一大批学者开始研究方言中的形容词生动形式。崔山佳研究发现闽方言、吴方言、北方方言(指西南方言和西北方言)等几种方言中,都有形容词重叠形式表示程度高的用法,但用字不一样,有“A(AB)显(险)A(AB)”、“A了A”、“A里A”、“A(AB)〔te55〕A(AB)”、“A(AB)猛A(AB)”、“A(AB)T个A(AB)”等六种形式。

综上所述,关于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历时、共时研究,先辈前贤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许多学者对形容词的重叠和重叠式形容词有争议。特别是对ABB式形容词的争议比较大。例如,“红彤彤、亮堂堂”等,在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将其归为“词根+叠音后缀”的派生词,认为这是重叠式形容词。而另一方面,在哈森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编者认为这类词的内部结构很复杂,属于“词根+叠音后缀”的后加式派生词,是音节的重叠。

第二、对于四字词语,如“津津有味、小心翼翼”等有形容词重叠构成的词语,是否归属形容词生动形式,学界没有明确的定论。

第三、学者对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表达符号也不统一。吕叔湘先生为代表的学者等一直使用AB表示形容词词根或语素,用XY表示后缀;赵元任先生等却使用XY表示表示形容词词根或语素。

第四、在研究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论文中,绝大多数是研究重叠方式的,而对以其他方式如加缀、复合等方式构成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研究还为数尚少。

【参考文献】

[1] 哈 森. 现代汉语[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4.

[2] 馬建忠. 马氏文通[M]. 商务印书馆, 1898.

[3] 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M]. 商务印书馆, 1942.

[4] 吕叔湘. 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J]. 中国语文, 1965(6).

[5] 丁声树, 等.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 商务印书馆, 1961.

[6] 朱德熙.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 语言研究, 1956(1).

[7] 朱德熙. 语法讲义[M]. 商务印书馆, 1982.

[8] 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M]. 商务印书馆, 1968.

[9]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商务印书馆, 1980.

[10] 张 斌, 方绪军. 现代汉语实词[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1] 邱莉芹, 徐 伟. 试析形容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的突破与限制[J]. 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12] 邵敬敏. ABB式形容词动态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 1990(1).

[13] 朱景松.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语文研究, 2003.

[14]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徐腾凤(1984—),女,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形容词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