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大智慧”:对中国国防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2017-04-20 16:20黄迎旭
湘潮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民解放军国防宪法

黄迎旭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们的夙愿。新中国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开辟了广阔前景。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建设的27年时间里,始终高度关注国防问题,对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科技都还落后的大国里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进行了不懈探索。

国防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所需要的方向”

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确立我军军事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后,毛泽东在1954年10月18日召开的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专门讲了军队现代化应该坚持的政治方向问题。

他说,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也称第一代),是清朝末年搞的新军。“这个新军和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党,在人民拥护的基础上,完成了推翻清朝的任务,但后来腐化了,脱离了人民,四分五裂,各人筹各人的饷,各搞各的地盘,被人民所唾弃。”第二阶段(也称第二代),是黄埔军。“它曾经是一个革命军,革了前面所说的那个军队的命。”“黄埔军也曾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北伐时势如破竹,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脱离人民。”第三阶段(也称第三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认为,新军和黄埔军都没有能够实现中国军队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而作为第三代的人民解放军则一定能够实现这个光荣的历史任务。因为,领导人民解放军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方向,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

毛泽东总结道:“现在来算算这笔账,我们所以能获得胜利,基本的条件是我们代表着人民的希望和方向。”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军队现代化一定能够在人民解放军这一代实现。毛泽东充满信心地说:“人民的希望,人民所需要的方向,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各种努力,过去可以北伐,可以解放全中国,可以开始进行国家的建设。今天,在人民拥护的基础上,加上我们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解放台湾,也一定能够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也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赢得战争的可靠保证,也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可靠保证。只要坚定地坚持人民所需要的方向,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解放军就一定能实现中国军队现代化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

什么是毛泽东所说的“人民所需要的方向”呢?

首先,新中国永远是人民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新中国,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在此基础上,新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话里说:“现在对我们用不着猜摸,我们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这是载于宪法的。现在常常听到有人说要摸底,有什么底?宪法就是底。”毛澤东说这个话的时候,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刚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反映了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宪法》用法律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作为国家根本原则确定了下来。这是新中国最牢固的根本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这就要求新中国始终坚持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方向,从而确保新中国始终被人民视为是自己的国家。有了这一点,新中国就一定能够发展壮大,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也就一定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人民解放军国防宪法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巴基斯坦国防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
(封二)
(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