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

2017-04-20 02:29钟晓军
职业技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体系

钟晓军

(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

钟晓军

(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对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行阐述,对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问题;对策

0 引言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必须鼓励和推动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强化校地合作、校产联合、校企对接,构建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的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网络。

1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1.1 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实训,实习

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指教学实践的具体内容,总体包含教学实验,教学实训以及教学实习等环节。

一是教学实验。主要针对学生的专业教学和基础教学进行的实际操作教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断产生兴趣,不断钻研专业知识,拓展专业素质。

二是教学实训。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得学生能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好地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技能,在实践中产生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是教学实习。实习包括专业实习,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实习是教学实践的最后环节,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效,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磨合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系统专业知识进行反馈与补缺,要求学生尽快补足缺陷,完善专业知识短板,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从而胜

任工作,这就要求教学实习工作必须系统完备,并对学生具有一定的考核要求,促进学生很好地完成教学实习。

1.2 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及保障体系等,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要素之多,内容之广,整个教学体系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2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目标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是通常讲的“四会四能”目标:会做人、会表达、会学习、会思考,能做事、能吃苦、能创新、能发展。

会做人,就是要有很高的职业素养,尊重他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会表达,就是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了解对方的需求,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实现信息共享互利;会学习,就是对新知识,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善于学习钻研,勇于掌握新技能;会思考,就是对新鲜事物善于总结,寻找其中的规律,应用到其他事物中去;能做事,就是在工作中善于协调,勤奋努力,考虑周全,安排妥当;能吃苦,就是在相对较差的环境中能保持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能创新,就是善于改进事物的功能,拓展其用途,让事物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发展,就是在工作岗位中善于谋求进取和提升。

3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学校不重视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的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此项工作复杂,涉及的方面很多,投入较大,学校往往停留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缺乏的现状,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等工作。

3.2 企业不积极

在校企协同合作过程中,企业的需求是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为我所用,能有大量的人员做支撑,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人力财力的支持,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智力帮助,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双方的权责划分不明确,取向不吻合,导致学校不重视,企业也不愿意有太多的投入,不够积极,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理想。

3.3 学生不主动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做基础性工作,时间一长,学生没有新鲜感,感觉厌烦,做事不投入,导致企业不满意,没有产出效益,影响企业的价值产出,对学生的实践有意见和想法,合作很难深入。

4 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对策

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对于落实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关系到能否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胜任工作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等。

4.1 构建目标体系

一是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规范与机制。构建以专业人才培养对接行业实际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案的课程体系,理论、实践和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运行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践实训导师团队建设,实现校企共赢与协同、交流和合作,探索与企业之间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过程协同研究。以培养卓越工程师和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开拓实践课堂教学改革,落实供需双方的协同共建,破解人才供需对接的困局。

4.2 构建内容体系

围绕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地方各产业园区在定向人才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实行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通过建立“3+0.5+0.5”、“2.5+1.5”校企合作的“xx创业班”、“xx跨境班”等形式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实行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产业的紧缺人才协同培养。以政府、行业协会为机制基础,企业实际电商运营项目为具体支撑因素,实现政校企在价值文化观、人才信任、知识供需观等方面的战略协同和结构过程、协调机制和政校企贯穿的组织协同,形成校企间无缝密切结合的知识协同。同时吸收协调政校企的各种因产业环境、需求匹配、合作环境、产业环境形成的的互补性和差异性,在其他辅助组织支持下,实现我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成本效益的校企协同创新。

4.3 构建管理体系

通过对专业校内培养方案与校外企业培养方案协同共建为基础,开展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完成实践运营创新与课程对接,以培养适合企业的具有严谨分析洞察能力、卓越实践创新能力、实践的经营管理能力的工程师和创业优秀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综合素养,达到推动“校内创业实践引导——学科竞赛等创业模拟训练——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一条线贯穿的实践协同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目的。

4.4 构建保障体系

综合分析国内外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并选择与欧美发达国家、东南亚等教育先进地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面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其成功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过程对接,了解教育、管理、教学任务和改革发展的特点。

一是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架构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规格白皮书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校企协同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改造。校企联合研发、解决产业实际问题,培训高层次人才。开展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等培训。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实践相关教学团队,增加双师型教师。

二是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内涵建设:推进专业研究型课程教学改革;建设适应项目化实训的省级重点教材,推动专业特色实验实践教材。开展实习实训、合作项目化教学的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包括ASP.NET、计算机网络、开发技术、项目管理、数据库管理技术等。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化实训室建设,启动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启动校企合作项目化实训基地项目,新建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外联合菜单式培养课程。

三是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制度: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和激励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多元化产学研合作、交流机制,建立学生项目化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生科研、竞赛、创业阶梯式孵化长效机制教学管理制度。推动建设校企合作实验室,并完成实验项目开发。实现不同类型校外实践基地的正常运转,促使3+0.5+0.5校企联合培养模式、2.5+1.5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趋于成熟。

四是校企协同学生成果培养:培养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推进国际化人才招收与培养工作。完善“双证书”人才模式,推进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级课证融合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使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超过行业平均30%以上,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学生就业岗位适应,就业质量明显提升,组建学生创业实体公司不断增加。

图2 校企协同创新培养运营体系规划图

5 结语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在,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非常广泛,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方能达到培养目标,为地方输送大量人才,而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重点,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发挥各自优势和职能的有效途径,对于解决实践创新人才缺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值得探讨的有价值的教学现实问题。

[1]王学成. 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问题探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7):20-23.

[2]陈光玖. 我国高校学生创造心理发展特点与培养的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08(2):74-78.

[3]王伯庆. 2010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 麦可思研究院, 2010(4).

[4]吴绍芬.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性思考[J]. 大学教育科学,2010(2):31.

[5]张茂林,董泽芳.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数量与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36-40.

(编辑 文新梅)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ZHONG Xiaojun

(Logistics and E-commerce School,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China)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order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practice teaching; construction of system; problem; solution

2016-12-07

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哲社规划课题“创业导向的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课题编号:G16JY-07)。

钟晓军(1978—)。浙江万里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G718

B

1672-0601(2017)02-0033-04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体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