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游戏冲突解决过程中的主动性培养

2017-04-20 15:46温丽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主动性

温丽

【摘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的同伴之间的冲突。为了转“冲突”为“突破”,引导幼儿主动解决冲突,需要教师掌握游戏冲突发生的原因,如幼儿的自我中心,语言表达能力待完善,游戏要素等因素导致。树立正确的冲突观念:幼儿的游戏冲突不是不良行为,而是幼儿认知缺陷导致的错误;冲突解决技能的学习需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培养幼儿游戏冲突解决的主动性:首先需要摒弃传统的或权威或逃避的干预方式;接受涉及冲突双方的情感,让幼儿享受冲突解决,分享对问题的控制权,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幼儿主动解决问题、主动采取措施的激情和动机。

【关键词】学前儿童;游戏冲突解决;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理念突出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与同伴的游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就像一柄双刃剑:良好的游戏冲突解决能够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达到去自我中心化的目的,为下一阶段的认知发展奠定基础;不适宜的问题解决方式则不利于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其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幼儿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形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明确指出“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教是为了不教”,基于教师的角度,在帮助幼儿解决游戲冲突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幼儿掌握冲突解决技能,在幼儿独立解决游戏冲突过程中培养其主动性。

一、幼儿游戏冲突产生的原因

在游戏情境中,幼儿共享游戏场所甚至游戏材料,相互交流。跟任何一种社交活动一样,幼儿游戏也是在交流中充满了碰撞的火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幼儿的游戏冲突呢?

1、学前幼儿的自我中心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中,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从自身的感情和需要出发,认为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处于游戏冲突中的幼儿,还不能很好的考虑他人的情绪和需要,无法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这个阶段的儿童类似弗洛伊德人各阶段划分的“本我”阶段,快乐至上,十分注重自身对环境和事件的高控制,很少关注他人的想法。

2、语言表达能力待完善

由于幼儿语言发展的局限性,语言能力仍然有限。在冲突中,幼儿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去找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是具有挑战性的。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利用哭泣、肢体动作来表达自身的需要,这是他们生存必备的、类似动物性的本能。当幼儿处于激烈、紧张的情绪时,动物性的本能发挥作用了。幼儿往往采用打或者抢的方式来发泄负面情绪、满足自身需要。

3、游戏的要素

在幼儿园里,有晨间游戏、区域游戏、户外游戏和自由游戏等。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游戏活动,都具备共同的游戏要素:游戏场所、游戏材料、游戏人员和游戏规则。游戏冲突的起因有很多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由于游戏资源导致的冲突。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其独立意识逐步发展,对周边的环境具有强烈的控制意识。抢夺游戏资源意指冲突双方当事人的游戏行为都指向相同的游戏资源,都想对这些资源行使自己的占有权和控制权。比如说,获得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拥有完整的游戏区域。

由游戏人员导致的冲突。特别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希望自己扮演“好人”,成为大家喜爱的那个角色。比如:警察抓小偷里的警察一角,医院游戏里头的医生永远是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娃娃家里头的爸爸妈妈也是幼儿心仪的角色。但现实是,一个游戏里头有人扮“红脸”就必须有人担任“黑脸”。针对游戏角色分配,游戏同伴之间易发生冲突,往往表现为对角色道具的争抢。

由游戏规则导致的冲突。当游戏的一方违背的进行游戏必须遵守的规则时,会引起另一方的反抗。比如单脚跳时,为了更快达到目的地而采取跑步过去的幼儿,会引起另一方幼儿的强烈反对。

二、教师树立适宜的游戏冲突观念

作为幼儿基本活动形式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冲突发生的高频区,是教师进行冲突解决教育的绝佳时机。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了游戏冲突,才能利用冲突培养幼儿的游戏冲突解决技能。

1、冲突是一种社会性错误

对于冲突概念,不同的学习有不同的定义。朱智贤认为“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的心理状态,冲突的种类分为内部需要与外部限制的冲突、外部需要之间的冲突和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三种”相应的,幼儿同伴冲突指的是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对立的一种行为过程。幼儿在游戏情境下的同伴冲突主要起因于游戏场地、游戏材料、游戏角色等。

在游戏中,幼儿之间存在大量的社会交往,与同伴必然会有矛盾、冲突。关键是怎么看待这种冲突:是幼儿的不良行为(misbehave)、要掐死在摇篮里;还是只是幼儿由于认知缺陷造成的犯错(make mistake)?区分这两种看法非常重要,只有当我们把幼儿的系列冲突行为看作是由于认知缺陷导致的错误行为是,我们才会带着善意去理解,把错误当作可以解决的问题并采取更积极的措施。

并且,对于儿童来说,问题的解决必须是合乎逻辑的结果。举例来说:小明抢了小强的玩具车,相应的教师的解决策略有两种:从小明手中拿走玩具,并让小明到反思角;“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你真的想玩一次这个玩具车,你应该怎么做”。明显的,对于幼儿来说,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法应该是满足其对玩具车的需要,而不是由于对玩具车的渴望而带来的“反思角”的独处。

2、冲突解决作为一种技能,需要幼儿主动学习

毫无疑问,游戏冲突是幼儿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应的游戏冲突的解决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及问题解决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

游戏中的同伴冲突提供了幼儿学习冲突解决的机会。心理学上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发自内部的学习动机能够更为有效的促进我们的学习行为。为了更有效的学习冲突解决办法,幼儿教师需要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

怎样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当我们的学习经历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因素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从内心受到激发习得新技能。这些因素有:享受学习的机会,不逃避;所做的事情能够满足个人的内心需要;在活动中有一定的控制权;有成功的体验。

三、学前儿童养成游戏冲突解决的主动性

国内外学者针对幼儿同伴冲突做了大量的研究,针对教师是否应该介入幼儿的冲突情境中,有主张干预的,如蒋秋芳认为教育者应该采取适宜的干预策略:环境方面,营造舒适的物理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提供外在的支撑;教师为幼儿的冲突解决搭建“鹰架”,从一开始的教师干预逐步过渡到幼儿自主的解决问题。那具体怎么干预呢?

1、不适宜的传统冲突解决方式:或权威或逃避

传统的教师干预幼儿游戏冲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权威式,逃避式。

(1)权威式(鲨鱼式)

权威式的教师往往采取命令的方式来纠正幼儿的行为。他们通过身体动作或者语言对幼儿进行暗示性惩罚或者真正的惩罚。比如,一个生气的眼神示意,这足够让儿童明白接下來的可能后果。又如,反思角;把儿童单独隔离,到反思角“冷静冷静”,这其实是一种冷暴力行为。利用“好孩子”对儿童进行道德绑架,“好孩子是不会……”,有意无意的对儿童进行谴责和指控,其实并没有引导儿童以后到底应该怎样处理这种冲突、问题。总之,鲨鱼式的教师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幼儿的真正感受和需要,而是仅仅从教师自身判断出发,教师作为一个“审判者”的角色而存在。

(2)逃避式(乌龟式)

这种处理方式的教师趋向于尽力避免冲突的发生,显然将冲突当作一种不该存在、无价值的情形。他们会直接告诉幼儿怎么做。比如,告知轮流的方式让幼儿分享。不可否认,教师的初衷是善意的。但是,这种方式剥夺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

2、培养幼儿主动解决冲突的形式

(1)情感接受,让幼儿享受冲突解决

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教师在适当的时机介入。在介入之前,脑子里需要记住的是:幼儿的冲突只是犯了一个错误。教师没有必要在冲突之间充当评判者的角色,只需要引导幼儿解决冲突。首先,避免幼儿的伤害性行为。教师采取措施让幼儿冷静,包括肯定双方的情感体验。教师重塑冲突情境的时候,尽量用事实类句子,比如“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了”,而不要用“为什么”;当教师问“为什么”的时候,往往潜在的带有一点指责和谴责的意味。生活中,我们常常同情弱者,倾向于压制强势者。在幼儿的游戏冲突中,教师需要保持自己中立者的身份,让冲突双方都表达自身的需要并且肯定两者的权利。情感方面,教师要做的就是保证“双赢”。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是可以得到尊重和满足的,在这个冲突解决的环境下,自己能够得到一个合乎幼儿逻辑的结果。同时,师幼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幼儿更加信任教师,因此能够更加投入到问题解决过程中。

(2)分享控制权

前面内容已经具体讲述了幼儿前运算阶段的对控制权的发展特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对控制权充满渴望的特点,利用讨论的形式下放控制权。幼儿得到了游戏冲突解决的控制权,对进程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这样能够让幼儿意识到冲突解决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在这种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讨论、协商的过程中,幼儿明白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无形之中,幼儿体验到了一种权利、责任意识,促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冲突解决。除了冲突当事人双方,当问题解决进入瓶颈的时候,通过发动周边幼儿的参与也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冲突解决的能力。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参与进来的幼儿之间有着思想碰撞的火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当遇到下一个游戏冲突的时候,掌握了冲突解决技能的幼儿就会主动的参与到情境中,进而带动其他幼儿的发展。

(3)体验成功

没有什么比成功的体验更能激发一个孩子的学习动机的了。当陷入游戏冲突的幼儿通过协商,达到“双赢”目的之后,教师通过具体陈述他们的冲突解决细节,强调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肯定他们的付出和成果。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并且得到了肯定。虽然没有得到教师其他的表扬,当时对于幼儿来说成功的结果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有了成功体验的幼儿,主动解决问题的动机进一步增强了。

【参考文献】

[1] 鞠路宁. 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 朱智贤, 主编. 心理学大辞典[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71.

[3] Powell, A. Be responsive.In N.A.Brickman & L.S.Taylor (Eds.), Supporting young learners: Ideas for preschool and day care providers[J]. Ypsilanti, MI: High/Scope Press, 1991:26-34.

[4] 蒋秋芳.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主动性
开展球类游戏的防范措施
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