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7-04-20 16:14吴丽霞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作业课堂教学

吴丽霞

【摘要】地理教学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讲课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去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关键词】地理教学;兴趣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首先,课堂教学要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对衣食住行、自然现象、现代农业发展等地理知识兴趣特别浓厚,而现行地理课程在这些方面却只有零散的一些简介而已,因而教师讲课时不能很好地利用其素材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从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采用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校本内容进行教学补充。此外,校本课程素材的发掘,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现行的国家课程的缺憾,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学生主体性集中在校本课程中进行细致有效的发挥,并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相应的素材,让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同时也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提供了组件。

其次,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自主性和合作性。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为,在一堂课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定课题,诸如一堂课的内容、采用的方法、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的时间以及授课的时间安排等都由学生自己来定。可以认为,凡是与地理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都是学生说了算,让学生乐于完成自己选择的一切,教师只帮助学生确立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把握最基本的知识。事实上,地理课程中的某些教学内容并非一个学生能独立完成,这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互相合作帮助才能完成。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尽量多设计些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作业,使学生学会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不必局限于单独完成,也可以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才能较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教育”的教学思想。

再次,大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从地图中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除了文字以外,尤其要重视图像的系统学习。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构成了一个“图像体系”。这些图像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图像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最后,课后布置作业要科学合理传统的地理作业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上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设计些开放性的地理作业。作业的内容、答题的形式以及问题的答案均是开放或半开放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從而达到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另外,作业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在布置地理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地理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多给学生布置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操作或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作业。总之,在新课程推进的今天,新课程的推进与开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去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二、紧密结合身边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教学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讲课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落实新课程的精神。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比如:在论课或各章的导言时,可引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讲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那就是地理科学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1世纪议程》所强调的协调人口和资源及环境的关系,也离不开地理科学。又如:讲交通运输时,可结合当前“路通、财通”的形势,来说明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交通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建成的成昆铁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可结合云南由于山多峡深,修路难,“要想富,先修路”。成昆铁路的修建能拉动云南的经济。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于是就有兴趣去学。兴趣的培养离不开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降低难度,增加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巴西》的热带雨林时可这样描述: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可占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故被称为“地球之肺”。色彩鲜明的挂图,伴以形象生动的描述,给予学生的已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动态的拟人化的情景,学生学来有趣,记忆牢固。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而掌握技能,运用于实际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则实现了知识迁移,发展了兴趣。在学习中,只有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比如,在冬天,学生看了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后问:“为什么台北的纬度比广州高,却反而比广州暖呢”?书上没有现成答案。学生一边读图,一边回忆过去学过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很快发现了主要之点:虽然两城市都濒临大海,但是广州地处大陆,而台湾四面环海,因此对于台北来说,冬季风的影响小了,海洋的影响大了。这样,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极大地调动起他们追求知识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新课程作业课堂教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快来写作业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