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伯恩施坦对“资本主义崩溃论”认识的合理性

2017-04-20 22:20王金芙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王金芙

【摘要】最早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源于第二国际,如影相随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伯恩施坦作为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主要代表,无疑被划入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行列。伯恩施坦对“资本主义崩溃论”的怀疑,成为正统马克思主义阵营与其论证的主要论题。尽管正统马克思主义阵营力量强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伯恩施坦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性发展趋势的判断还是符合实际的,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实的角度重新审视伯恩施坦的观点,从而探究修正主义的真正价值所在。

【关键词】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崩溃论;合理性分析;修正主义的价值

一、对修正主义的重新定义

非正统马克思主义是相对正统马克思主义而言的,“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始终本着遵循原著的精神和尊重原文的态度,传承着马克思的精神和品质,捍卫着马克思主义的地位。笔者认为,尽管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无非也是对马克思理论的一家之言,而且正统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教条化和僵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它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追求唯一性和排他性,往往更倾向于形成结论性的观点。而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则以怀疑的精神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的阐释,它不是反马克思主义,也不是非马克思主义,更不是假马克思主义,而是更具创新和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修正主义”不应当被排出马克思主义之列。“修正主义”并没有另起炉灶,它还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不同于正统的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依然遵循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理解伯恩施坦“资本主义崩溃论”的前提和基础。

二、伯恩施坦对“资本主义崩溃论”的怀疑

对于资本主义的命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它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催发了使自己足以走向灭亡的社会条件,同时也培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与资本主义共同发展,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逐步登上巅峰的同时,无产阶级也不断的走向成熟并且强大起来,这样就要发生资本主义的倾覆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之后,第二国际的理论家,普遍坚持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论断,甚至是即将崩溃,并且他们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崩溃理论的怀疑者,统统冠以“修正主义”——“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帽子,伯恩施坦自然身处其中。

1898年伯恩施坦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大会上发表《声明》,表明,“我反对这样的见解:我们面临着指日可待的资产阶级的崩溃,社会民主党应该根据这种即将到来的巨大社会灾变的指望来确定自己的策略或使自己的策略以它为转移,我不折不扣地坚持我的意见。”伯恩施坦表明,“灾变论的信徒基本上是以《共产党宣言》的论述为根据的。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他们都没有道理。《共产党宣言》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预断,如果只就它对于这一发展的一般趋势的描述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它的许多具体结论,首先是它对于发展所需时间的估计,则是错误的。”从这些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反对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崩溃理论的论断,并且他对这一事实的发生更是肯定的,他所反对的是马克思主义文本关于这一事实发生的时间的判断,而且对资本主义崩溃的趋势和时间的认识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一判断直接牵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基于这样的观点,以及伯恩施坦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形势的把握,得出了资本主义危机的周期性和严重性在逐步减弱,同时资本主义制度自身还有一定的生命力,它其中蕴含的自身调节能力和自我完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即将崩溃的论断是不合理的。

伯恩施坦对“资本主义崩溃”的另一点质疑,是关于马克思所指出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方式问题,马克思所提出的是暴力革命。伯恩施坦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具有伸缩性的,它自身是有调整能力的,不必要摧毁它,只需要发展它们。他断言:“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愈是民主化,巨大政治灾变的必然性和机会就愈减少。”“我并不认为对立面的斗争是一切发展的动力,相似的力量的合作也是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动力。”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反对暴力革命,只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比较而言,和平手段对于双方的发展更有益。

伯恩施坦的这些论断招致强烈批判,可是伯恩施坦的理论到底如何,我们不妨做出简要分析。

三、伯恩施坦理论的合理性分析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本身来看。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50年代,而在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后,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世界格局发生了剧变,尽管马克思也注意到了这些新趋势,并对理论观点也做了修缮,但终究无法紧跟时代。所以才会出现理解上的分歧。

其次,从资本主义社会变化来看。第一,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空前提高。与马克思早年相比,资本主义又展现了新的活力和潜力,电力的大范围应用催发了大批新兴产业的诞生,既为传统的生产领域注入了新的动力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变化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曾预见到的。第二,由于新技术的普及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结构和世界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和调整。重工业发展超越轻工业,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传统工业竞争力低于新兴工业,这些变化,直接引起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转换和话语权的变更,使世界市场和格局也发生震荡。第三,生产力的变化促进生产关系变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开始走向垄断,从掠夺剩余价值变成追逐垄断利益,手段更加暴利和隐蔽,垄断集团之间的利益之争也升级为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角逐。

再次,从无产阶级运动来看。国际工人运动的策略和手段也在改变。恩格斯晚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已可以通过选举取得合法权益。对这一手段,恩格斯给予了赞扬,指出:“他们(德国社会民主党)还对这个事业做出了第二个重大贡献,他们给了世界各国同志一件新的武器——最锐利的武器中的一件新的武器,向他们表明了应该怎样使用普选权。”马克思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还十分尖锐,所以暴力革命频发,但现实的社会,暴力已经行不通。而且无产阶级在使用和平手段时,也巩固了群众基础,扩大了社会影响力,还为社会改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所以,合作手段在当时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任何理论的解读都不能离开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在他生活的时代,没有预见到资本主义的后续变化是正常的,但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而罔顾现实的发展则是违背和扼杀了马克思思想的精髓,从这样的角度看,伯恩施坦是具有突破精神的,他实事求是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寿命和伸缩性做出了判断,并坚守着自己的理论不动摇。

四、修正主义的真正价值

由上文可知笔者是将修正主义视为“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待的,修正主义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种解读方式,仍是马克思主义。笔者认为修正主义最大贡献不在于它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而在于它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能否修正,如何修正一种思考。以伯恩施坦为例,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可以被修正的,而且是需要实时修正的,是要在具体实践中修正的,这种修正是以事实为准绳,以现实为依据的,不是为了追求理论上独樹一帜和绝对权威,而是实事求的一种思考和突破,这也是我们追随马克思主义,传承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资料室编. 伯恩施坦言论[M]. 三联书店, 1966:72.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1995,4:516.

[3] 杨 彬, 著. 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两种形态问题研究——兼论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