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比较分析框架

2017-04-20 22:24王飞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实质理论基础比较分析

王飞

【摘要】本文从理论基础、实质、原因和措施四个方面建立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比较分析框架,通过西方供给学派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比,坚定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在逻辑,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基础;实质;原因;措施;比较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也随之升级。我国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从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化,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享受型转化。但是,我国的供给体系存在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问题。供求失衡导致高库存、产能过剩问题。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遇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中央工作会议为经济发展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难题做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

一、理论基础上的比较分析

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萨伊定律,其核心思想是“供给自行创造需求”。我们对它的认识不能够一言以蔽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先有生产,后有需求;二是生产不会出现过剩;三是商品能够顺利实现交换。供给学派在肯定萨伊定律的基础上,坚信“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需求会自动供给适应供给的变化。”根据供给学派的理论逻辑,供给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源,因而扩大生产,增加供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二、实质的比较分析

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供给一侧,因此,要通过增加投资,扩大生产来促进经济增长。供给学派的强调供给一端,主张从生产发力,生产的目的在于发家致富。它带有西方经济学自私自利的性质。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乔治。纪尔德在《财富与贫困》中道出了这一秘密,他说:“资本主义财富之源是经济的供给。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中,这个简单的认识是一切成功经济政策的核心。”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而不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这仍然是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逻辑。它极力主张市场的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认为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完全能够处理经济发展中的供给失衡问题。供给学派是新自由主义的翻版,提倡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反对国家过多的干预经济活动,其实质是经济的自由主义和私有化。

三、原因的比较分析

1、生产过剩

根据供给学派的理论逻辑,“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需求会自动供给适应供给的变化”,市场经济不会出现生产过剩危机。吉尔德坚持说,就全部经济看,购买力永远等于生产力;经济具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它的全部产品,不可能由于需求不足而发生产品过剩。它曾经作为美国经济滞涨的救世良方,被里根政府纳入经济复兴计划。

2、有效供給不足

有效供给指与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供给。供给是否有效,要从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两个因素衡量,二者缺一不可。

供给学派诠释“有效供给”是指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供给,忽视了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不可分割性,抽调了消费能力这个重要因素。这就还是回到了供给学派的理论前提上,即供给自行满足需求。因此,供给学派主张扩大有效供给,刺激经济增长。问题在于扩大有效供给的预设前提是“当下的供给过剩是‘绝对过剩而不是‘相对过剩”。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阶段,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也迈入新常态。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从中低端产品迈向中高端产品,而供给的产品市场定位仍在中低端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协调。所以供给学派的“绝对过剩”的预设前提不成立。

3、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的。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就是空想,它不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供给学派认为经济的发展着力点在供给,而不在需求。萨伊说:“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我们已经看到,只有生产才能供给这些手段。所以,刺激生产才是明智的政策,而鼓励消费则是拙劣的政策。”因此,刺激生产,增加供应量,产品越丰富、越多样化,产品的销路市场自会打开。有供给才会有需求,这是供给学派的“有效需求”。

四、改革措施的比较分析

1、减税

供给经济学认为高税率是经济滞涨的根本原因,减税是增加供给的有效手段,是政策制定的核心。对于个人来说,一方面他们认为通过减税,以提高个人工资收入,从而提升储蓄能力,提高储蓄率,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强购买力。对于企业来说,减税政策,以减轻企业的税负负担,提高增加盈利,从而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

2、福利政策

供给学派反对政府的福利支出,认为福利政策不仅不能解决贫困,反而扩大财政支出,加重政府负担。供给学派经济学家认为福利政策助长社会懒惰之风,滋生社会寄生虫,而且强调诚信缺失、败坏社会道德。还认为巨大的福利会抑制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社会失业加剧,从而加重和扩大贫困。

3、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供给学派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基于“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认识,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的供求总是均衡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主张企业主、生产主是市场的主体和活力。企业主、生产主在利益的驱动下,重视技术的研发,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力,促进社会生产,增加社会供给,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需求。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

五、政策建议

1、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抓手。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落实依法治国理念,用法治化方式解决经济问题

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首先,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由,即自由生产、自由决策、自由流动和自由分配。自由需要法治的保障,法治的目的在于实现自由。自由不能超出法律的界限,否则就会对他人造成不自由,而法治的目的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否则成了专制的利器。“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其次,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是理论经济学,两者由于基本立场的不同而有本质的区别。由此,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视角,一种是以供给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视角,一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和国家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做出的战略调整,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为经济发展做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 伟, 白利鹏. 论供给侧改革为何能够引领新常态[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2).

[2] 张如意, 任保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逻辑[J]. 人文杂志, 2016(6).

[3] 刘元春.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N]. 人民日报, 2016-02-25.

[4] 刘元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探[J]. 人民智库报告, 2016(12).

猜你喜欢
实质理论基础比较分析
照猫画虎
例说追及问题的解法归类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