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阈下构建网络舆情应对信息发布机制的思考

2017-04-20 22:24尹梦瑶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应对网络舆情

【摘要】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群众借助网络发布公职人员的负面信息,倒逼党政机关予以应对。信息发布机制是党政机关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机制之一,对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党政机关应建立完善网络舆情应对信息发布机制,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网络负面舆情,切实保障信息公开落到实处,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

【关键词】网络舆情;应对;信息发布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众借助网络反映问题,尤其是发布公职人员的负面信息,有的网民甚至发布虚假负面信息,倒逼党政机关予以应对。信息发布机制是党政机关等单位有效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机制之一,对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有的党政机关应对网络负面舆情存在敏感意识不强,危机管理不到位,信息不公开,信息发布不及时或不当,甚至发布虚假官方信息等问题。

新媒体时代,各级党政机关等单位应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应对信息发布机制,强化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及时发布官方权威信息,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与依法管制,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网络负面舆情,切实保障信息公开落到实处,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新时期,构建网络舆情应对信息发布机制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对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重要性的认识

网络舆情应对信息发布不是一个单纯的机制问题,也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只有党政机关等部门尤其是主要领导对其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这一制度能够得到切实贯彻执行,必须重视网络舆情应对中的信息发布、舆情引导、信息沟通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发布信息,以便尽快公布真实情况,稳定网民情绪,争取其他网民和媒体的信任、支持。

党政机关等部门要从思想观念入手,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建立和完善网络负面信息发布机制的重要意义。首先,增强法治思维。要切实增强法治思维,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应对网络负面舆情、公开政务信息,推进依法治国。其次,增强公民权利意识。网民通过网络发布党员、公职人员负面问题信息,这也是公民依法行使宪法赋予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的表现。党政机关等部门要切实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应及时发布官方权威信息,保障公民的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者检举权以及知情权。

二、健全完善网上网下新闻发言人制度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领导,扎实措施,建立和完善网上网下新闻发言人制度。

1、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组织机构建设

在网络负面舆情应对机构中建立完善常设的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或者由宣传部门相关机构承担此项工作。强化新闻发言人团队建设,任命、明确网上网下新闻发言人(一般任命1名新闻发言人,1至2名副新聞发言人或兼职发言人),配备必要的专职工作人员,注重培养素质过硬的新闻发言人队伍。

2、建立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将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与网络舆情收集研判、预警、调查处理等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有关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对网民或媒体在网络上反映的诉求,通过网络新闻发言人,在网上发布新闻、与网民在线交流等方式,对网民在网络互动平台反映的诉求、质疑和建议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办理,主动、及时、即时、准确发布官方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网民、媒体诉求,尽快澄清谣言或不完整的信息,促进矛盾和危机及时化解,消除网民误解,主动和积极应对网络监督,正确引导网络负面舆情。

三、及时准确动态发布官方权威信息

“谣言止于公开,”及时发布权威真实的信息是最好的舆情引导。信息发布要得到批准,对拟发布的信息内容要事前经审批、严格把关,要统一口径。

1、网络负面舆情初期,力争在1小时内第一时间回应

在网络负面舆情早期,当地纪检监察部门或涉事单位要本着透明、法治、责任的原则,尽量在网络负面舆情突发后1小时内迅速、及时、主动回应,及时披露网络负面舆情事件信息,第一时间让网民和媒体知道事件信息以及相关单位各阶段正在进行的工作,迅速抢占网络舆论先机,引导网民客观公正跟帖、发表评论,引导媒体公正、客观、全面地报道,赢得舆论主导权,防止由于失声或没有及时回应而出现事态恶化、谣言四起情形,影响党政机关形象。

2、网络负面舆情中期,持续发布

相关部门在第—时间回应、发布信息后,在网络负面舆情中期,要继续坦诚面对网民和媒体,遵循“快说事实,慎讲原因”的原则,先对先期采取的措施和已查清的事实发布有关信息。同时,要及时不断更新信息,持续发布官方权威真实信息,对采取的具体措施及结果等舆情处理进展情况做跟踪通报,展示处置网络负面舆情的具体行动,让网民和媒体及时了解事情真相,了解相关部门的态度、正在采取的回应舆情的举措和拟采取的措施,赢得网民和媒体的信任和谅解,减少和避免网民的胡乱猜疑。

3、网络负面舆情后期,及时发布调查处理结果

网络负面舆情问题只要一天得不到解决,网民和媒体的疑虑和猜测就一天不会彻底消除,甚至有可能升级。在网络负面舆情后期,加强舆情引导的同时,要及时将最终的调查结论和处理结果及时公布,从根本上消除谣言,彻底平息网络负面舆情。同时,要总结应对该网络负面舆情的经验教训,对舆情事件突发、信息发布、舆情引导、应对效果等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在引导中学习引导。

四、及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与依法管制

网络负面舆情突发后,网络上短时间内会出现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有真实的,当然有时也有虚假的,对这种网络舆情必须加以干预和引导,使之走上有利于处置的轨道。

1、建立健全专职兼职网评员制度

网评员是引导互联网舆论的人员,网评员分为专职网评员和兼职网评员,其主要职责是根据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工作部署,以普通网民身份,通过跟帖或发帖,在网上发布官方真实信息或正面信息,参与舆情讨论,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及时处置不良信息,引导网络舆论,赢得正面信息和党委政府的舆论支持。一旦遇到网络负面舆情,网评员应该根据网络舆情应对部门的统一部署,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2、加强网络舆情引导

责任主体对网民不了解情况、存在模糊认识的,要主动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发布信息进行引导和纠正。当网络负面舆情突发后以及随后的应对过程中,网评员应采取各种形式,坚持主动、正面、积极的引导,及时跟帖、发帖、参与舆情评论。对虚假信息、不良言论、错误观点一定要抓住其要害,快速、准确、狠狠地进行反驳,以理服人。对暂时未能核查或正在核查的事件,要讲清事实,跟踪动态发布相关信息。对于重大网络负面舆情,应以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通报等形式,呼吁公众勿偏听偏信,将不利舆论和不良观点引导到积极、正面、向上的主流舆论上来。

3、依法依规管制网络舆情

网络负面舆情应对责任主体对虚假和不实信息,在及时回应的同时,要将涉嫌违法的有关情况和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网络监管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对于网络舆情信息管制,公安机关、有关纪检监察部门、网络负面舆情涉事单位、网络行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网站,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强化对网络舆情信息尤其是虚假、非法、反动等网络舆情信息的管制,有权删除单位要及时删除违法信息。当然也不能一味删除、封堵和打压,要保障公民正当合法的检举权、监督权、言论自由等权利。

【作者简介】

尹梦瑶,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应对网络舆情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问题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