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圈内容看心理倾向

2017-04-20 07:15佚名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4期
关键词:交际圈社交微信

佚名

为什么大家喜欢玩朋友圈“刷”屏?人人渴望被关注,都认为自己的存在很重要。因此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晒”,圈里的朋友会立即收到,并且给予关注,这就无形中证明了自己的重要性。再说,“刷”与“晒”也是有联系的,“刷”屏是为了看看别人在干什么,“晒”些什么新内容。看到别人“晒”那么多东西,更促进了自己“晒”的欲望,当自己“晒”了以后,百爪挠心似地急于知道别人是否已经关注,因此又赶忙“刷”屏。从心理层面划分,玩微信朋友圈的人有这么4种类型。

1.炫耀型:渴望得到肯定

“终于拿到了EXO 演唱会的门票啦!”“鲍鱼一点也不好吃”……有些人的生活轨迹几乎都能在微信上找到。其实每个人一生都在寻找“存在的自己”,渴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微信是一种简单而快捷的记录方式,可以从他人的认可中获得自我的满足感。当然,每天发十几甚至几十条信息的人,或有较为严重的自恋倾向。

2. 拓展型:渴望精神食粮

有些人经常发布新鲜热辣的点评,分享别人独到的观点,朋友圈里点赞得越多就觉得越充实。动机是产生行为的动力,人们都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在一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不断地获取信息能有更多发言权,从而可以拓展自己的交际圈。这是一种人际交往和精神上的需要。

3.解压型:寻找自我

相比寻找精神食粮的,有些人喜欢在朋友圈里宣泄自己的不满,分享愉悦的事情,充分袒露真实的自我。在现实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有些人或许没有更多的途徑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内心,而微信恰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发布积极的信息,宣泄对生活的不满,都是很好的调适压力的方式,因为写出来本身就是减压。

4.窥视型:甘当看客

一些人玩朋友圈就低调多了。虽然经常刷朋友圈,但是几乎很少发自己的。其实人们都有社交的需要,当大家都玩微信、微博时,从众的心理让人们也在赶潮流,避免落后。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奇心,窥探他人隐私是人的天性,而查看微博、微信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当然,由于人们晒的事件、图片大部分是好的,“看客”或许会有羡慕嫉妒甚至恨的心理,导致不必要的烦恼。

不管是哪种类型,都要适可而止。通过微信、社交网络的虚拟沟通,远远比不上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一个语调的不同、一个身体动作的变化,都能给对方传达完全不同的含义。现代人还是应该放下手机,走出虚拟的网络,多与他人真诚沟通,加强感情联系。

猜你喜欢
交际圈社交微信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播音员主持人要净化“交际圈”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用“付出”来“收获”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圈,比加好友更重要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