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态融合”的乡村旅游规划探讨

2017-04-20 01:13李梦程李世泰
城乡建设 2017年1期
关键词:长岭民宿意象

■ 张 延 李梦程 李世泰 王 瑜

基于“四态融合”的乡村旅游规划探讨

■ 张 延 李梦程 李世泰 王 瑜

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旅游型新农村建设更是遍地开花,但新农村建设缺乏完整的规划理论体系及规划思路,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千村一面”,困境也日益凸显。本文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提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乡村性的保护原则,应以"四态融合"为规划理念建立乡村旅游规划设计范式,并以烟台长岭村为例对乡村意象的“四态”进行了构建设计。

由于目前许多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从专家、规划设计人员的视角出发,规划设计过程主观性强,而游客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没有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从而造成旅游型村庄建设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不高。本文尝试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出发,基于乡村旅游的最根本特征—乡村性,从旅游者这一主体视角提取乡村意象要素,并通过乡村意象要素复合分析,来挖掘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塑造的内容,意在总结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基本范式,为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一、乡村旅游与乡村性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农业生产(基础)、农民生活(居住、饮食、穿着、娱乐、风俗民情等)和农村生态(环境),满足城里人观赏、体验、度假、学习考察、餐饮、购物和娱乐要求的旅游活动。基本特征是乡村性和体验性,“乡村性”包括区别于城市的景观、文化、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一系列内容,是乡村旅游的基础与独特的卖点。

所谓乡村性是指有别于城市专属于乡村的本质属性,从供给角度可以概括为乡村空间、乡村文化、乡村产业和乡村环境,具体体现在小规模的空间、农业的本质、原生性的乡土文化和原始性的自然环境;从需求角度讲乡村性的特征主要反映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释放自我的心理诉求、对乡村淳朴、宁静与悠闲生活的向往、感知,重温传统文化和乡愁。与城市相比,什么才是乡村性?只有那些在乡村比较明显,在城市不太明显,在乡村有,在城市没有的事物我们才能把它称作为乡村性。具体呈现出如下四个特征:

第一,空间特征。乡村性是以村落地域为空间载体,指城市之外与乡村社区有密切联系的地域。乡村性深刻反映了城乡之间空间组织的内在机理,是城乡地域类型分异的表征,它是区别于城市空间而存在的。另外它本身也是具有独特“三生性”的空间。第二,生产特征。乡村具有生产的功能,乡村性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农业,能为社会提供安全的食品。乡村性强的地区农业在地域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具有较好的特色农业发展条件和带动经济发展的潜力。第三,生态特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乡村景观是以自然为本,山、水、田、园是乡村自然生态的典型特征,拥有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空旷的田野和绿色的大自然氛围,同时强调天人合一。第四,文化特征。乡村文化是乡村性的核心特征。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体,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分布在在农村。从村落建筑到农田果园,从生产方式到生活习俗,从传统意识到行为准则构成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乡村文化。

总之,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所在,是乡村旅游兴旺发达的源泉。对乡村性的追寻,是旅游主体的出发点与归宿,有乡村性的乡村旅游才有魅力和活力。乡村旅游承载着乡村性,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和丰富乡村性。

二、乡村意象与乡村性

乡村性决定乡村意象,乡村意象也就是乡村性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在游客认识体系中所形成的图形,具体来讲就是乡村性的乡村空间、乡村文化、乡村产业和乡村环境在游客认识当中形成的形态、文态、业态和生态等。其中,形态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即在空间上呈现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结点、通道、网络、结构等;文态指的是文化遗产的文脉精神所呈现出的让旅游者能体验到的各种活态文化产品,主要包括由留在景点周围环境里的、留在景点建设细节里的、留在旅游活动项目里的、留在乡村民宿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所呈现出的供游客体验的产品;业态指根据现代消费需求向特定的顾客群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主要表现为农业、手工业以及融合在二者上的旅游业等;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具体表现为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其中基质是果园、菜地、农田等;廊道就是河流、绿道等;斑块是绿地、花田、茶园等(图1)。

乡村意象所包括的形态、业态、文态和生态这“四态”可以互相强化、互相呼应,但也可能相互矛盾,甚至互相破坏。其中,业态是关键、文态是核心、形态是载体、生态是基础。业态立村、形态塑村、生态美村、文态兴村,四态协调发展,共同构成一幅美丽乡村图像。

图1 乡村性与乡村意象关系示意图

三、“四态融合”的乡村意象设计实践—以烟台长岭村规划设计为例

长岭村地处昆嵛山南麓,位于烟台市昆嵛山昆嵛镇东南约12公里处,南部与莒格庄镇相连,西部临近瓦善水库,其东北紧靠“中国院子”和国家AAAA级景区无染寺,其中008县道贯穿村中与南部的304省道相连。全村耕地面积460亩,果业面积160亩,山峦面积1100亩,最高峰金蟾峰海拔460米。村东南有面积为0.5平方公里的万寿湖,湖中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青鱼、白条、黑鱼等多种鱼类;村东北区域为村民聚居地。山清水秀,享有天然氧吧美誉,全村山林植被茂盛,滨湖四季美景,梯田错落有致,生态环境良好,林木覆盖率达70.5%。

立足长岭村的基本概况,第一,根据“四态融合”的理念,提炼长岭村的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及百余亩水面、生态林场等生态要素,通过整合和创新,融入规划的各个层次,通过总体定位与功能研究,明确长村岭的引领产业。第二,重视生态本底和对生态的保护与利用,合理布局产业、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公共基础设施,优化村域的生态和形态。第三,在更大的区域背景下,遵循差异化原则,解决文化传承,即文态的问题。将长岭村建设成集生态旅游、健康养生游、休闲农业游于一体的山地滨水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图2)。

图2 长岭村旅游整体规划总平面图

(一)形态构建:优化空间,配套完善,建设宜游宜居环境

第一,通过点线面的合理设计,形成和谐的“三生”空间。依据山水林田路、农林牧副渔的相互关系,重点以山、湖、村为依托,以连通山、湖、村道路为发展轴,充分盘活现有的资源,通过“主题贯穿、项目拉动、全域景观、簇群镶嵌”的设计理念,形成“一核两区”的“养心、养身、养性”三重内涵的“一体两翼型”空间结构:即田水养生核心区、山地运动养身区、山村民俗文化养心区。其中,田水养生核心区为核心主体(图3)。

第二,通过梳理、组织“点片”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完善游览路线。从长岭村连同万寿湖、东边山地,打造一个完整的旅游区域,利用现有道路,衔接组合,形成山水林田村旅游环形路。线路分为主线和支线,由多种风格的道路组合而成,山地道、环湖道、乡村道等各具特色,简单修整、装饰周边地域环境,形成可观赏、可体验的乡村绿道。

第三,以合理的空间布局结构为切入点,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生活环境。

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为目标,对村落和农房进行整治,塑造特色山村风貌,打造“长岭人家”民宿品牌,民宿兼有住宿、餐饮、民俗文化体验等多重功能。以“民居+主题”的主题民宿模式进行打造,力求做到“一户一品”,充分挖掘、开发利用民俗文化,恢复一批传统作坊,突出乡村手工制作面食、豆腐、手工艺品等内容,丰富游客体验。

(二)业态构建:整合提升,积极引导,促进农业、手工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第一,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乡村旅游的业态应坚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一产为基础,以二、三产业整合发展为支撑,建立集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农副产品加工、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商贸物流、会展博览、庄园地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有机体。特别要将各个产业之间构成共生互补的能动关系,形成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助益富有特色的乡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此,在长岭村选择了果光苹果、水稻、蔬菜和养殖业(鱼、鸡、猪、蜜蜂)等特色产业构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起围绕上述农业的手工加工业和休闲度假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且可以极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从而大幅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图3 长岭村旅游整体规划功能分区图

第二,围绕旅游产业要素,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即强调挖掘六要素潜力,使六要素由旅游服务配套功能上升到旅游主体吸引功能。主要设计策划绿色美食养生宴、特色主题民宿、山水田园休闲产品、节庆活动产品。其中绿色美食养生宴突出在应时应地食材而非反季节食材、按当地风俗习惯生产加工等三大特色;特色主题民宿设计了石磨坊民宿、面点民宿、豆腐民宿、蜜蜂民宿、渔家民宿、林家民宿、儿童民宿等;山水田园休闲产品设计了农业生产体验型、农业科普教育型、体验运动型和民俗文化体验型等;节庆活动产品策划了长岭采摘节、长岭垂钓节、长岭冬捕节、长岭山神庙会和长岭采蜜节等。

(三)文态构建:传承创新,延续文脉,突出特色

第一,打造乡村记忆工程。在挖掘民俗文化(工艺美术、音乐、舞蹈和戏曲等)、姓氏文化、名人文化、饮食文化、茶酒文化、婚庆寿庆文化、农耕文化、节庆文化、宗教文化、作坊文化、中医文化等农村文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规划设计了长岭村民俗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的保护。

第二,围绕乡村文化打造特色产品。该村的山神庙会规模大,历史久远。为此设计在玉皇庙旧址,恢复玉皇庙;同时恢复山神庙会,增添热闹气氛,吸引游客,凝聚人气;在戏台旧址,恢复戏台,作为晚间演出活动的主要举办场地,为方便村民训练表演,戏台可参照原样扩大规模,配备训练场馆;同时在原戏台周边,建设民俗广场。作为村民日常的休闲场所,还组织村民形成表演队,定期表演节目,丰富游客体验内容,尤其是丰富夜间旅游体验。立足于蜜蜂文化打造“蜜蜂王国”。除了种树种花种向日葵等增加蜜源以外,在家养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的养蜂基地,突出关于认识蜜蜂、饲养蜜蜂、研究蜜蜂到利用蜜蜂产品的科普知识,开发以蜜蜂为主题的各种体验项目。在养蜂区建设室内场馆、室外展示长廊、蜂箱游览区、特色活动区等。另外,还把当地的传统美食手工艺人集中起来研究本地的饮食文化,设计出全部采用本地食材的经典生态养生食谱,推出“白+黑”长岭养生美食系列。中午,游客可品尝“大锅鱼”宴、“山珍飞禽”宴;早晚,游客可品尝豆腐养生宴、素食养生宴和五谷养生宴。

(四)生态构建:对原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科学的生态修复

第一,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本底,保持乡土风韵特色。划定山体森林植被生境范围和山体生态控制建设区,同时制定安全防护计划,通过生态监测及管理等手段保障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对万寿湖周边的生态系统加以保护,尤其是对现有的动植物系统加以保护。维护水生动植物资源的本土性和特性,坚决杜绝外来物种的入侵;加强对于邻村养鸡场的督促监管,杜绝养鸡场污水入湖。另外,坚决杜绝养殖外来蜂种,致力于培养本土中华蜂种,同时减少使用农药、化肥,避免威胁中华蜂生存。

第二,设计建造斑块和廊道景观,满足旅游发展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定位和功能要求,设计了寿仙岛、金色花田、五彩稻田、七采果园、森林迷宫、环湖栈道、花香街等景观斑块和廊道。

四、结语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它具有空间性、生产性、文化性、生态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在旅游者心目中所形成的形态、业态、文态和生态等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核心和重点。因此,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应围绕“四态”融合,突出“四态”的设计,既能充分展现乡村的独特功能和属性,又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核心需求。具体来讲,通过文态、生态、形态的科学设计和科学的营销手段可以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休闲度假,达到“留人”的目的;通过业态的精心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全要素需求,达到“留钱”的效果,实现旅游兴农和旅游富民;最后通过设计合理的运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实现“留心”的美好愿景,从而可以形成由乡村旅游—乡村性—乡村意象—规划设计—建设美丽乡村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基本范式。需要强调的是在乡村旅游规划中除了要塑造传统的乡村意象还要高度重视乡村现代化发展中新的乡村意象,只有如此,才能更有力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烟台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猜你喜欢
长岭民宿意象
孪生院子民宿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名导弹兵的战斗力
意象、形神
麻城长岭关吊桥沟即兴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一条长岭到岩后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