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规划

2017-04-20 01:13齐新明
城乡建设 2017年1期
关键词:嘉峪关展示区轴线

■ 齐新明

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规划

■ 齐新明

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规划鸟瞰

一、景观规划与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起点和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关城196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011年11月,甘肃省正式启动了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该工程是甘肃省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涵盖最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综合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主要包括嘉峪关关城城墙保护维修、木结构建筑维修、安防设施建设、长城第一墩本体保护及崖壁加固、遗产监测中心建设、文化遗产公园基础设施、园林景观、服务设施建设、周边环境整治、九眼泉湖生态保护等内容。

国外大遗址保护展示所使用的展示手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保护性展示、利用性展示、环境性展示、游览性展示和传播性展示。将这些展示手段转换为景观规划内容,可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1)综合考虑项目特征,在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尊重历史,予以功能性的调整。(2)通过一切可能的环境设计手法(包括传统景观设计手法及声光现代高科技手法等)展示景观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控制。(3)进行旅游策划,加强公众参与。(4)布置一系列智能视听系统宣传讲解其历史含义。(5)对重点地段进行重点设计、控制等(图1)。

图1 大遗址保护展示与景观规划关系结构图

二、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

(一)嘉峪关关城遗址面临的问题

嘉峪关市从1999年开始开发建设嘉峪关文物景区,2003年5月景区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文物景区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现已初步形成以嘉峪关关城景区为核心,长城和一墩景区、悬壁长城—石关峡景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嘉峪关关城附近景区开放面积约80公顷。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建成于1988年底,1989年10月正式开馆,占地面积12.312平方米,陈列面积1766平方米,建筑外形呈烽火台式,内设7个展厅,以“伟大的长城”为基本陈列主体,是展示长城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现在藏品2107件(套),其中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套)、二级文物79件(套),三级文物114件(套)。珍贵文物有长城工牌、腰牌、令牌、关照、画像砖、铜獬豸、骨尺等。博物馆还设有“中国古代兵器装备展览”“嘉峪关文物展览”“名人书画展览”等。

目前遗产展示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部分展示内容与长城价值主题不相符。(2)展示区缺乏整体环境的塑造。(3)现有的游客服务中心和长城博物馆建筑距关城过近,规模偏小。(4)商业功能距遗产过近,商业氛围过重。(5)停车场、广场硬质铺装过多。(6)遗产保护、监测用房不足。

(二)解决方法

对嘉峪关关城遗址建设现状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只有将这些物质遗存及其文化意义完美地呈现给公众,真正唤醒公众意识,吸引公众参与,才能引发公众强烈的精神共鸣,从根本上改变大遗址保护展示目前的尴尬局面。因此展示的核心目标为“唤人、唤城”。

1.唤醒公众意识,吸引公众参与

基于对一系列国内外已建成的遗址区的研究,可以明确大遗址区域的目标人群,包括附近居民、专家学者、学生人群、旅游人群、自驾游人群、艺术家等。他们所选择的传统出行方式可能包括小汽车、出租车、自行车、公交大巴、人力三轮车及步行,而其他特色化的交通方式包括电动车、马车、游船、热气球等。因此规划中为目标人群策划的项目涵盖休闲体验、旅游参观、学术考察和教育传承,通过一系列生动、丰富、全面、有趣的项目,才能真正唤起公众意识,吸引公众参与。

2.唤醒历史的层次

更为理想的遗址保护展示规划应当真实客观地对待每段历史,保护展示多样的遗产和历史的层次,以此吸引多样的人群,产生多种活动,实现遗址的价值。在此思想的指导下,项目确立了以保护展示嘉峪关关城遗址为主,同时客观呈现了其他历史时期痕迹的理念,唤醒历史的层次,使其融洽地对话。

三、展示手段在景观规划中的运用

(一)功能调整

大遗址区域范围较大,极有可能与现代的城市功能布局、空间结构产生叠合或发生冲突,在综合考虑遗址布局和现状布局后,可以进行恰当的功能性调整。现在嘉峪关以关城为景观核心,向东横向串联宏丰种植园等用地,范围内以工业、仓储和居住功能为主要功能,这样的功能布局已对嘉峪关关城遗址的保护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项目明确了近期搬迁关城范围内的工业和仓储用地,整个区域以关城为中心,以嘉峪关与山海关、牌坊梁与嘉峪关为历史轴线,对应关城、长城博物馆、牌坊梁这三个重要遗址的周边建筑进行适当拆迁,把嘉峪关村一组的农居点集中起来,形成独立的居住里坊。远期以《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为依据,扩大遗址点周边的拆迁范围,形成完整的轴线绿化系统,并逐步完善城墙绿化体系,建立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图2)。

图2 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规划总平面图

(二)景观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是大遗址保护展示规划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作为呈现于公众面前的最直观的视觉景象,是“唤城”的主要手段之一。环境展示包括景观主题展示、绿化系统组织、遗址及周边建筑的高度控制、视线控制等。

1.景观主题—分层叠加式的展示

在对景观环境的塑造上,对各段历史遗迹采用区别化设计,通过分层的手法组织景观,赋予各个城自己的景观主题,并通过不同的边界、铺地、植物来表现,依次展现各个城的层次。景观主题包括:关城展示区、九眼泉湖湿地展示区、屯田展示区、主次入口广场展示区、长城诗词园、室外舞台观演区、牌坊梁等(图3)。

图3 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功能区划分

2.绿化组织

绿化组织需结合遗址区域进行,重要遗址展示区域可与城市公园和观光农业结合设计,通过林荫大道、水系、道路绿化等衔接,形成绿色的网络展示结构,并对中轴线绿化带宽度、关城核心区绿化宽度进行详细控制。

3.视线分析及高度控制

视线分析及高度控制有利于形成重要景观轴线,并在入口处形成重要眺望景观。将遗址景点划分为地标性景观节点和一般景观节点2类进行控制,建立各景观节点间视线的联系,严格控制重要景观视廊,视廊上严禁修建其他构筑物遮挡。

(三)旅游策划

景观旅游策划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公众参与,引起精神共鸣,是“唤人”的主要手段。

1.景点规划

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资料整理,针对各个不同的景观区域,挖掘景点多样性,包括:关城展示区、九眼泉湖湿地展示区、屯田展示区、主次入口广场展示区、长城诗词园、室外舞台观演区、牌坊梁等各种景点为不同人群提供多样化选择。

2.旅游方式及游线规划

在旅游方式的策划上,结合东西轴线,主要以步行和电瓶车线路为主,其中增加电瓶车线路两条、步行线路四条、夜间线路三条,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四)视听系统

历史信息的展示离不开现代化的视听系统,因而对于重要的遗址点,需要配置智能化的讲解系统,还原真实的遗址历史信息和价值。在新建博物馆内安排多媒体动画,重现嘉峪关关城的恢宏叙事,以及四维立体电影模拟真实的考古现场。对于相对次要的遗址点,也需设立标牌,阐述其历史信息,教育公众。

(五)重要节点控制

嘉峪关关城至山海关,关城到牌坊梁的两条东西轴线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因而我们将此轴线作为重要区段进行设计。轴线东西向上有观景平台、演武场、牌坊梁等,全长7km。将这27个节点分为3级,对于最重要的一级节点明确了其景观设计意向和保护展陈手段,进行了详细的节点设计。同时,对于连接各节点的轴线区域,也进行了标准段的设计,突出各段轴线的不同景观定位(图4)。

图4 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展示规划

四、结语

景观规划的介入使得大遗址保护展示的手段更为丰富多样、形象生动,有利于增强公众参与感,推动大遗址文化的传播,进而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带动区域的文化发展,同时也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历史遗址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大遗址保护展示已经在中国翻开了新篇章,本文借嘉峪关关城大遗址保护展示研究抛砖引玉,为其他大遗址保护展示项目的研究尽微薄之力。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猜你喜欢
嘉峪关展示区轴线
天猫、京东趋势品类展示区:引领纸品、卫品消费新趋势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圆柱轴线相交相贯线解析性质分析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等待亮相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在嘉峪关“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