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留守孩子”

2017-04-21 05:46吴晓玲
中国火炬 2017年4期
关键词:健康成长关心爱心

吴晓玲

精准帮扶“留守孩子”

吴晓玲

近年来,山西省永济市城西中学针对学校农村孩子多、父母外出打工多、爷爷奶奶溺爱多的“三多”实际情况,采取了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引导孩子自觉成人,引发孩子立志成才的“三引”新方法,探索出一条精准帮扶“留守孩子”的新途径。

学校关工委把帮扶留守孩子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一是成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委会,制定了《帮扶留守孩子具体实施方案》,做到了一级抓一级、人人结对子、个个尽职责。二是教师通过家访,实地调研,在掌握留守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去向和监护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年级管委会建立了留守孩子信息库,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因人制宜,实施帮扶。三是校委会发出了《帮扶留守孩子,争做代理家长》倡议书,一批责任感强,富有爱心的教师,主动请缨担任“代理家长”。针对有些留守孩子存在着不思进取,学习缺乏兴趣;放任自流,日常行为不规范;心理偏差,性格孤僻消沉等不良倾向,“代理家长”做到了心理上咨询、思想上启发、学习上激励、课程上辅导、言行上善诱和生活上关照,使留守孩子身有人护、心有人爱、难有人帮,真正感受到校园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四是在开学初和期末,以班召开家校联谊会,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向家长汇报孩子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聘请教子有方的家长传家训、传家教、传家风。通过问卷调查,吸纳家长提出的好建议、好方法,使帮扶工作更加亲情化、精细化、常态化。五是建立家校联系卡,周末放假,班主任及时和留守孩子的监护人联系,确保留守孩子回家和返校途中安全;确保在校情况及时向家长汇报,在家情况及时反馈学校;确保微信联系父母,定期汇报学情。

该校通过开展帮扶帮教活动,使留守孩子增强了自立自强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竞争超越意识。并呈现出“五多”,即:学习兴趣高成绩好的人多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多了、遵守校纪校规的人多了、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人多了、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的人多了。学校先后被省、市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四点嘱托,情真意切。“五老”群体人才荟萃。本栏目向读者介绍的这几位“五老”,有写作的、有绘画的、有剪纸的、有说快板的、有搞音乐的,他们以自己的艺术专长在文艺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用行动努力践行总书记的这四点嘱托。他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不但在文艺领域大有可为,而且在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中也大有可为!

“爱心妈妈”对留守儿童关怀备至。在心理健康课上,细心观察询问,针对每个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耐心辅导。在生活上,对所有留守儿童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的孩子生了病,“爱心妈妈”亲自带着孩子去就医。有的孩子晚上大小便来不及去厕所,便到褥子或者被子里边,“爱心妈妈”比对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好,面带笑容安慰孩子,并将脏了的物件及时换洗。冬天到了,有些孩子带的衣服少,“爱心妈妈”给孩子拿来自家的衣服,让孩子暖暖和和地过冬。留守儿童比较多,每个孩子的饮食习惯不一样,“爱心妈妈”耐心地为孩子们讲科学饮食的益处,劝导孩子们摄入多种营养,保证身体健康成长,有了健康的身体,走到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这些点点滴滴的关爱,如涓涓流水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使这些留守儿童像生活在父母身边一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猜你喜欢
健康成长关心爱心
如何面对“贴上标签”的关心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狗的爱心
侨胞侨眷老当益壮 坚持18年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爱心树(下)
爱心
关心
午睡与关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