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管理流程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7-04-21 06:40钟素雯杨丽暇蓝玉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致残率急诊科舒适度

钟素雯 杨丽暇 蓝玉梅

优化急诊护理管理流程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钟素雯 杨丽暇 蓝玉梅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予以急诊优化护理流程管理,对比两组临床结局与舒适度。结果:两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到专科医师实施治疗时间、48 h内死亡率与致残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此四项明显较对照组更理想(P<0.05);观察组救治等待时间、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环境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优化脑卒中急诊患者管理流程,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结局,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提高长期治疗效果,全面提升患者的护理舒适度。

急诊护理;优化护理管理流程;脑卒中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具有致死率、致残率、发病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时有效的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1-2]。相关研究发现[3],在脑卒中的急诊接诊中,遵循优质高效的护理流程,有助于提升急救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残风险,提高长期治疗效果,全面促进患者康复。我院急诊科本次对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予以了不同的急诊护理流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45例。年龄53~79岁,平均(68.1±2.3)岁。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MRI确诊[4],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范围为3~13分,发病时间均在5 h以内。本次对转院、存在脑卒中发生史、间隙性脑梗死或小脑梗死及合并严重的多脏器疾病患者均排除观察。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遵循常规开展急诊护理流程:120接通知将患者接到急诊科后,再依据具体病症情况通知相关专科医师,使得患者治疗等待时间延长。

1.2.2 观察组 予以急诊优化护理管理流程。

1.2.2.1 强化45 min抢救意识 首先组建急诊科脑卒中专人护理小组,采集整理以往急救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病症特点与患者临床护理需求,归纳包括接诊前、接诊、病症评估、急救护理、术前护理、互动护理等护理手段的相关资料与数据,并明确要求患者在进入急诊科45 min以内必需完成对患者的病症评估、急诊护理与诊断,以及相关治疗决定。

1.2.2.2 加强疑难培训 脑卒中的护理应遵循快捷、连贯与同一时段内多科可重叠救治的原则,故临床应加强对急诊护理的统一培训,使护理人员明确其岗位职责,定期予以相关模拟演练、纠正与规范护理手段。

1.2.2.3 120接诊 120接通知后,急诊前要求护理人员做好相关急救准备,提前携带相关急救设备与物品候诊;患者抵达后应即刻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先抢救检查用药,然后在补缴费用与办理入院手续;急救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并于15 min内对病情作正确评估,依据患者临床情况决定是否开放气道、供氧与建立静脉通路等;协助医师予以患者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与血液检测,及时送标本检查与将情况汇报给专科医师。

1.2.2.4 “手术患者30 min” 入急诊室30 min后,若达到手术指征,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征得同意后谨遵医嘱予以术前准备,同时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将患者转运至专科病房或手术室急救。通过上述步骤缩短诊断过程,赢得救治时间,以便快速决定治疗方案并采取正确的救治[5]。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临床结局,包括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治疗时间、48 h内死亡率与致残率。(2)护理舒适度,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环境。患者舒适度采用Kol-cabal研制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6],该表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环境4个维度对患者舒适度予以评定,总分100分,分值愈高舒适度愈理想。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各项指标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各项指标的比较(分,±s)

3 讨 论

当前我国急诊脑卒中急救流程中由于受到物力、人力、财力等多方因素的限制,还存在诸多问题,而急救流程是否合理、高效直接关系着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致残率[7]。优化现有的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节约急救时间与改善预后,观察组是将循证医学作为依据,通过临床充分论证而形成的一套兼具快捷、连贯与多科合作的标准化救护模式,其强调救护时间与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各科室间的协同合作,实现尽早、及时、准确的诊治干预,从而促进病症转归。脑卒中是因患者脑部血管突发破裂或血管阻塞而导致的一种血液循环障碍病症,患者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出现软化坏死,该病主要包括出血性与缺血性两种类型,但无论哪种类型,临床治疗都应做到尽早诊治与预防再发,该病的最佳治疗时间窗为发病6 h内,因此规范护理流程、缩短急诊时间与确保在最佳急救时间窗内予以正确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我院本次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流程的基础上予以了一系列优化,注重缩短急救时间与提升急诊成功率。传统急诊护理流程通常需大量急救准备时间,护理人员遵照医师要求进行各项护理,护理目标存在较模糊与不规范现象,且护理的专业性与临床经验差异也影响着急诊效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则注重在急诊全程充分把握急救黄金时间,尽可能地缩短急救时间,在接120通知后即刻做好相关急诊准备,接诊后即为患者启动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挂号、缴费的方法,确保急诊救治流程畅通。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中,我们也对护理人员、护理措施进行优化[8],选择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与护理效果好的护士,并注重对其定期培训以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组间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医师实施治疗时间、48 h内死亡率与致残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环境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更加充分证明临床予以脑卒中急诊患者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可有效改善临床结局,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全面提升患者的护理舒适度,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1] 丁 岚,马尔哈巴·吾买尔,李 萍,等.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与照顾者负担的相关性分析[J].新疆医学,2015,45(6):828-831.

[2] 周 娟,王长青.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3(5):27-28.

[3] 李苏静,支勇权,来锦云.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2(3):41-43.

[4] 张 懿,赵 洁,钟月桂,等.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3):1-5.

[5] 陆海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卒中患者治疗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124-125.

[6] 文建英,陈朝琼,张会文,等. 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07-208.

[7] 曾 莉,朱晓萍,李 宏,等. 对脑卒中急诊急救流程再造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7):887-890.

[8] 申卫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8):253-255.

(本文编辑 肖向莉)

516100 惠州市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

钟素雯: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11-04)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5.046

猜你喜欢
致残率急诊科舒适度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