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市浦口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2017-04-22 13:41吴承东林玉清朱元良杨延芳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赤霉病发生特点南京

吴承东+林玉清+朱元良+杨延芳

摘要:该文对南京市浦口区2016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阐述了浦口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原因分析;南京;浦口区

浦口区隶属南京市,位于南京市西北部,地处北纬30°51′-32°15′,东经118°21′-118°46′,东界六合,南临长江,西北部与安徽和县、来安县接壤,镜内集低山、丘陵、平原、岗地、长江、大河为一体。浦口区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北部为沿滁平原,中部为丘陵山区,地势复杂,常年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水偏多。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近年来在浦口区时有爆发。2016年浦口区小麦生长中后期由于遇到特殊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小麦赤霉病为偏重至大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笔者根据今年浦口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以及菌源、感病的生育期、气候条件等因素,对该地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进行了总结,为今后小麦赤霉病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

一、发生特点

1、见病时间较早,显症期长

田间调查,今年小麦赤霉病于4月18日始见病穗,见病时小麦尚未扬花,始见期比去年早5天,比大流行2012年还早3天,此时早播小麦刚刚进入抽穗,病害显症时间较早。大面积扬花后定点跟踪调查小麦赤霉病发生动态(见表1),病穗一般从扬花后10天左右出现显症高峰,历时半个月左右,病穗率不断增加,为常年来少见。

2、不同生育期赤霉病发生程度不同

今年虽然早播小麦赤霉病显症时间较早,但最终发生程度显著轻于迟播小麦。据定点调查,品种为扬麦20,5月9日早播(4/13齐穗)病穗率为2.35%,迟播(4月21日齐穗)病穗率0.5% ;5月19日早播病穗率为3.95%,迟播为5.4% ;5月26日早播病穗率为3.98%,迟播为7.8% ,此时迟播小麦病穗率明显重于早播小麦。

3、不同品种间差异明显

2016年浦口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扬麦13、扬麦16、扬麦20、扬麦23、扬麦24、宁麦13、宁麦21等品种,各品种均有发病,但品种间发病差异较大。区站在浦口区汤泉农场、桥林街道和永宁街道等地调查了73块田,由于品种不同,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扬麦系列一般田块病穗率在2%-8%,少部分重的田块为10%-30%;而宁麦21一般田块病穗率在20-30%,重发田块病穗率高达60%以上(见表2)。

4、不同防治时期发病差异大

防治效果的好坏与第一次施药的时间密切相关,扬花期是最适防治时期。据2016年开展的小麦赤霉病防效示范,品种扬麦20于4月19日(初花期)用药,病穗率为5.9%,扬花后7天用药防治病穗率为12.8%。

5、不同施药次数防治效果不同

据2016年开展的小麦赤霉病防效示范,品种扬麦20(见表3),未防治的病穗率为25.7%,防治一次的病穗率为5.9%;防治两次的病穗率为2.7%。因此,防治两次的效果优于防治一次的。

二、原因分析

1、气候适宜

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流行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雨、温度、湿度有关。

(1)降雨方面

今年全区小麦抽穗扬花至成熟期(4/15-6/3)共计有23天降雨,降雨多、温度高、湿度大,是造成今年小麦赤霉病重发的主要原因。今年浦口区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期集中在4月15日至4月30日,在此关键时期分别于4月16日、17日、18日、20日、21日、23日、26日和27日出现了8个降雨日,降雨量分别为17.6 mm、0.6 mm、1.5 mm、28 mm、7.6 mm、8.4 mm、2.8 mm、6.6 mm(见表4)。

(2)气温方面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起点温度为15℃,随着温度的升高,病菌侵入速度加快,发病加重。今年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除了4月26日(14.5℃)和27日(14.5℃)日均气温低于15℃外,其它时间日均气温在15-22.5℃,4月15日至4月30日平均气温是18.2℃,尤其在4月28-30日,更是出现了26-30℃的高温天气,极有利于病菌的侵染。

(3)湿度方面

在降雨期间湿度较高,尤以4月16-18日、4月20-21日、4月26-27日持续2-3天的阴天期间有毛雨和小雨天气(平均气温16.5℃,雨量9.2 mm,平均相对湿度83.2%,最大湿度91%),正与全区大面积小麦抽穗杨花期高度吻合,田间形成高温、高湿的小气候,造成了浦口区今年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

2、仍有部分极感病品种

感病品种面积大且处于易感病的生育期。浦口区今年种植的小麦品种多为感病的扬麦13、扬麦16、扬麦20、扬麦23、扬麦24等扬麦系列和少部分的宁麦13、宁麦18、宁麦21等宁麦系列,扬麦系列抗性相对较好,但宁麦21等品种极感病,并且小麦齐穗扬花期长(4/15-30),持续半个月之久。今年小麦生育期和常年相当,比去年迟1-3天,小麦生育期与孢子成熟度基本上同步。

3、菌源量充足

據田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调查:今年3/7零星查见子囊壳,比去年(3/23)早16天;3/21查,丛带菌率为2.5(0-10)%;3/29查,丛带菌率为7.5(0-20)%;4/5查,丛带菌率为12.0(3-40)%,到4/5止,前期丛带菌率都比去年同期低;4/11查,丛带菌率为20.0(5-60)%,和2015年同期相当,比2014年(4/15)同期低2个百分点,但属近十年来同期第二高;4/18查,丛带菌率为30.0(5-70)%,比2014年(4/20)同期低5个百分点,但属近十年来同期第二高,子囊壳成熟度镜检1级占10%,2级占50%,3级占30%,4级占10%,成熟度基本上与小麦生育期同步。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和近十年同期(约4/7-10查的数据)相比(2015年20.5%、2014年16.5%、比2013年15.5%、大发生2012年15.5%、2011年7.5%、2010年15.4%、2009年17.55%、2008年4.25%、2007年15.14%、2006年0.75%),列近十年来同期第二位,显然2016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偏高,具备了大发生菌量。

4、仍有部分农户对防治重视不够

在防治过程中,仍有少部分农户防治适期把握不准,不愿二次用药,从而造成部分田块防治效果差,因而在今年重发年份里就容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较重。

参考文献

[1] 刁春友,朱叶芹.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J].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

[2] 宋祖舜. 南京市江宁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1).

[3] 丁 力. 2010年扬中市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 农业装备技术,2013(2).

猜你喜欢
赤霉病发生特点南京
南京大闯关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