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盾可受百箭攻

2017-04-24 01:14常志气
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木排盾牌圆形

常志气

《山海经》中有刑天舞干戚的故事:刑天被砍去头颅后,以双乳为眼,以肚脐为嘴,一手持巨斧,一手握盾牌,不停地战斗。陶渊明诗称:“精卫衔微木,志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楚汉相争时,刘邦在鸿门宴上面临险情,他的武士樊哙见形势紧张,就“带剑拥盾”闯入帐中,遭到卫士阻拦后,他便用盾将卫士击倒。在《韩非子》中还有一个有趣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寓言。

盾,也叫干,后来被称为“牌”、“彭排”、“旁排”。盾的用途是将杀伤力加以消耗或偏导,并可助攻。士兵可用于遮蔽飞蝗箭雨,近身肉搏时,亦可一手挥舞刀剑砍杀敌人,一手持盾护卫自身。后来人们把干戈作为战争的代称。

盾的材料一般为藤、木、草、铜及铁。由于木、皮盾表面需要涂漆以防潮防腐,便连帶产生了精美的盾面图案。在《唐六典》中更规定盾分六种,用不同材料制成,“彭排形制有六:曰膝排、团排、漆排、木排、联木排、皮排。”

盾的形状和尺寸应使之能遮盖人的重要部位,对人的动作又无太大影响。其形状主要是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的较长,圆形的短些。

盾分为步战用和车战用,步盾高,利于防箭和维持阵列;车盾矮,便于车上使用。防护最大的威胁是刺的力量,足以在攻击点上聚集高达数百公斤的力,是刀剑劈砍所无法企及的。到战国时期,用于近战的双弧形方盾盛行起来,其纵中线凸起,有利于分解刺的力量。

随着骑兵的兴起,西汉出现了椭圆形盾牌,骑兵可以单手举盾抵御攻击。这种样式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摒弃,又被宋代捡起来,变成了绑在骑兵左小臂上用来防箭的圆形旁牌。与此同时,步盾经过汉代的发展,在东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一种很长的六边形盾,这是双弧形方盾的改进版,整个盾面纵向内弯,就像一片叶子。作战时不仅可以手持,还能将底部尖角插在地上,用棍支起。而这种样式在去掉底部尖角后,就成了宋代的步兵旁牌。

元世祖忽必烈曾制造叠盾,不用时可以折叠。明代有一种盾叫“神行破敌猛火刀牌”,此盾后面隐藏着燃烧类火器,可在战斗中向敌人喷火,攻击距离达二三丈远。《武备志》载:“此牌一片,足推强兵十人。”明代还有一种尺寸很大的盾,可同时掩护25人。

清代的盾没有特殊品类。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藤牌,是用多年生的藤条编织而成,圆形,中央突鼓,外涂油漆,像一顶斗笠,又像一片荷叶。盾背有套索,或套于手臂,或用手持握,都很便利。藤牌轻便坚韧,又极富弹性,刀砍不入,枪扎不透,还能抵御枪铳发射出的弹丸,非常实用。不足之处,也是它致命的弱点,就是最怕火攻。满族入关前,就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藤牌队,在战斗中每每出奇制胜。

盾牌对火器的防护能力很有限,只是盾的制造方便些,也不像甲冑那么笨重。盾于清代中后期渐遭淘汰。

而今,盾牌在国家安全部门的防暴部队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武警战士手中,一面面玻璃钢盾牌,熠熠闪光,十分威严。

猜你喜欢
木排盾牌圆形
隐形的盾牌
放排女
“金盾牌”夺金记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圆形变身喵星人
自相矛盾
血战食人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