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厕所的那些事

2017-04-24 21:40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17年3期
关键词:抽水马桶猪圈马桶

身边一个朋友春节的时候要跟着老妈去农村老家过年,她兴奋了很久。可是,她又有一些担心,主要是担心农村的卫生条件,或者说直白一点,是农村的厕所情况。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翻出了1933年元旦出版的《东方杂志》上对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发出的“新年的梦想”的征集。其中,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的梦想就是“人人都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谈到上厕所,很多人会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古代的上厕所被说成“出恭”,现在厕所也多挂着“化妆间”“洗手间”的牌子。但不管怎么说,其实都是人们在处理着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大便、小便。既然避无可避,那么,在人类生活中,处理尿和大便的设施就非常重要了。本篇文章,我们就来谈谈关于厕所的那些事。

室外“坑厕”掀起文明首页

很久很久以前,当人类的祖先还处于和动物没啥区别的时候,是意识不到大小便这些问题带来的不便的。需要方大小便了,就地解决就好,一如现在其他的动物们。至于我们的祖先会不会像狮子、熊之类的,用屎尿等来彰显自己的领地和地位,不得而知。

就如夏娃偷吃了智慧果突然变得知道了羞耻一样,当人类开启智慧之旅之后,大小便可能也就成了一个问题。所以,也有历史学家认为,人类的文明并非从发明文字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厕所的建立开始。

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厕所出现在5 000年前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的遗址中,当时的厕所只是一个设于房舍外的土坑,因古时农家厕所常用茅草遮蔽,故也称“茅坑”或“茅厕”。

我国最早的厕所记载,出现在西周的《仪礼·既夕礼》中:“隶人涅厕。”说的就是古人在地上挖个坑,就可以在里面“方便”了。待坑满之后,就命令奴隶把这个坑埋上,再找个地方挖个新坑。“坑厕”可以说是中式厕所的始祖。

据《周礼》记載,我国早在3 000多年前就在路边道旁建有厕所,就是为人所便,保持环境清洁。由此可见,我国的“厕所文明”已经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那时,男女厕所的界限还不是很明显。

厕所建在猪圈旁

在一二十年前的农村,你还能发现很多农家厕所是建在猪圈旁边的。其实,这一传统,从秦汉时期就有了。厕所在秦汉时期称为厕、溷(hùn)、囿(yòu)。“溷”在先秦时代一般专指猪圈,后来则指猪圈与厕所两重含义。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的纯农业定居者,我国先民很早就掌握了成熟的粪肥技术。至少在战国末期,人们已经发现猪粪尿和人粪尿等在猪圈中充分混合发酵后形成的肥料是最好的农家肥。于是,秦汉时期出现了带猪圈的厕所——“溷”。即建造时把厕所架高,有梯子坡道供人上下,厕所下方为猪圈。厕所内的便坑直通猪圈,猪可以直接取食人排泄的粪便,然后人再以猪粪种地肥田。

这种猪圈与厕所合二为一的建筑形式有很多优点:污染源集中,便于清理;双层建筑结构节省空间;人的排泄物作为猪食的一部分节省了饲料;猪粪又可以沤肥,继而给农田提供养料。

看到这的时候,我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点赞,不过也庆幸现在的养猪场已经和厕所严格区分开了。

据统计,每人每天大概花费15分钟在“方便”上,人的一生中,大概有两年的时间是在厕所中度过的。这两年时间中,有34%的人在发短信,33%的人在打电话,8%的人在堆积木,12%的人在刷牙,甚至还有人在睡觉。因为在厕所里人们喜欢从事与手机有关的事,所以每年全球约有5 000部手机掉进马桶。

在马桶上的活动,男女也有区别。有14%的男人会在马桶上看足球节目,18%的男人会在上面玩猜字游戏,58%的男人和29%的女人会在马桶上看报纸,更有14%的人在思考他们下一顿要吃些什么!

贵族奢侈的移动“马桶”

除了坑厕之外,中国人的生活中,还有一样东西——马桶。简而言之,马桶就是一个移动的可供“方便”的容器。有些人认为,“马桶”这个词是从外国传来的,不过,南宋人吴自牧早就在《梦粱录》里就记载了临安城的都市风貌:“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由此可见,“马桶”一词并非舶来品。

那为什么上厕所的器具叫做马桶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历史典故呢。

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射死一只猛虎后,让人铸成虎形的夜壶,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自此,夜壶有了“虎子”之名。现在在博物馆里,你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古代“虎子”。到时候你可千万别大惊小怪地去问:这是装什么的?

不过到了唐朝,“虎子”就改名为“马子”了。这是因为唐朝时,皇家有个先人叫李虎,总要避讳一下。再后来,“马子”功能增加,不仅可以小便,还可以大便,且多以桶装出现,所以出现了“马桶”的称呼。

平常人家的马桶,多为陶罐,睡觉前拎入卧室,省去了晚上到室外上厕所的烦恼,早上再把陶罐拎出,把其中之物倒到相应之地。贵族人家的马桶,多用木、锡或者瓷器。中国历史上最讲究的马桶为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的马桶,他的马桶是用镶满七彩宝石的黄金制成,宋太祖赵匡胤缴获孟昶的黄金马桶后,曾感慨这种皇帝如何不亡国。

不管什么材质的马桶,总归只是个容器。为了除臭,古人也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如在马桶底下铺设香木制成的炭灰,不仅可以除臭,还可以消声。当然,这也是权贵们才能享受的待遇了。据说西晋首富石崇家的厕所建成高楼,厕所下面是填满鹅毛的木格栅,粪便一落下,鹅毛就覆盖上去。排泄完后,一旁侍立的童子立刻把木格栅换掉以防臭味。极尽奢侈。不过换个角度想想,即使古代贵为君王,也没有我们现在使用的独立抽水马桶便捷,又不禁为科技的发展点赞。

厕 筹

根据史料来看,卫生纸诞生在20世纪初,也就是说,100多年前,世界上是没有卫生纸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卫生纸出现之前,古人们如厕后是用什么擦屁屁的呢?

尽管早在汉代,中国就发明了造纸术,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都用细长条形的木片或竹片做“厕筹”善后。“厕筹”一词最早出现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史书中。因其形颇似竹简,故厕筹又称厕简。

我国用手纸取代竹片的变革最早出现在宫廷厕所。据《明实录·孝宗实录》记载,明朝孝宗皇帝出于节俭,最早下令用纸替代丝绸做厕筹。当然,那时候的纸肯定没有现在的卫生纸这么柔软。

其实在古代农村,不少人会就地取材,树叶、枯草,甚至是土块,都可能被用来作为“厕筹”使用。

抽水马桶的演变之路

那西方的厕所进化史是如何的呢?显然,也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古代西方最早的水冲坐式厕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米诺斯王国。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宫殿里,人们将木制厕所座位修在排水渠之上,由仆人担水倒入沟渠。由于这种设施在当时非常昂贵,仅有王室能够享用。在抽水马桶发明前,室外茅房、夜壶及封闭马桶是古代西方人的三大排泄场所。

当时的粪便是怎么处理的呢?直接从二楼向外面倒掉!因为不想倒在别人头上,他们会大喊“格拉得卢”,这句话出自法语的“格尔得卢”,意思是“注意,水来了”。这样的结果就是,街上屎尿横流、臭气熏天。据说女性的高跟鞋原来前端也很厚,就是为避免污脚而发明的鞋子。

这种情况直至1596年才逐渐发生改变。当时的英国人约翰·哈林顿爵士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抽水马桶。拉一下这种东西上面的扳手,急水蹿出来把排泄物通通卷走,把马桶冲洗干净,涌上来的干净水还可以把臭气盖住。和米诺斯宫殿的冲水设施一样,抽水马桶最初也是貴族玩物。由于没有水阀和阻隔下水气味的设计,也没有配套的管线,最早的抽水马桶没能得到推广,从王室贵族到普通百姓,仍钟情于传统的便盆和封闭式马桶。

1775年,第一项具有现代意义的抽水马桶专利由亚历山大·卡明斯发明。经过其后杰宁斯、克拉普尔、杜爱福等人的不断改进,抽水马桶变得方便而便宜。这时,经历了大规模黑死病、霍乱等疾病的伦敦人意识到卫生的重要性。1845年,在英国召开的第一届世博会上,约有80万人耐心排队领略了坐抽水马桶的经历。从此,抽水马桶风靡英国,没几年,仅伦敦就有了20万个抽水马桶在运转。抽水马桶很快替代了便壶和便坑,走入平常市民家中。

但当时人们只是将脏物清出室内,却不加处理,全部排到了泰晤士河中,而泰晤士河的河水是市民的饮用水源,这反而促进了霍乱的流行。直到19世纪后期,人们才意识到病菌与饮用水之间的联系。英国人开始将排污管线布置在饮用水管线下游,抽水马桶被这些看不见的管线连接起来。正是有了城市一体化的排污系统工程,才使得抽水马桶有了革命性的意义,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象征。

到了1910年以后,抽水马桶无论外观还是构造原理,都开始与当今意义上的马桶相差无几。此时,西方的抽水马桶才渐渐传入中国。

现代厕所及污水处理

在30多年前,抽水马桶冲一次要20升水,是家庭最大的用水项目。随着卫生洁具产品的不断改进,现在冲一次的水量已经减到4升以下。

抽水马桶最早是平底式,也就是水流要把粪便沿水平方向推进下水管,这种大都是蹲式厕所,现在大多数公厕及有些家庭还在使用。把平底式改为倾斜式是节约用水的主要方法。西式坐便器就是在倾斜面上冲洗粪便的,这种方式非但冲力大还会形成水漩涡,冲洗效果更好。这样,一个家庭每天就可以节省大约150升水!而且,节省的不单是数量巨大的水,还节省了运送这些水的巨大能量。

现代城市的地下多设置两路排水管:雨水管和污水管。雨水和户外积水由雨水管直接排入江河。家庭洗涤和厕所排出的水进入污水管,污水管通到污水处理场,把污泥和水分开,污泥可作为建筑材料等利用,水经过消毒处理后再排入江河。

厕所革命,仍在进行中……

不用水冲洗的厕所

实际上,不用水的厕所已经有了。

一种被称为“无水厕所”的男用小便器已在上海地铁站中使用。成人男性一次小便量约为250毫升,要是用水冲大概也要用4升水。“无水厕所”下面有个大圆罐,里面是比水轻的特殊液体始终浮在尿液上面,好像密封盖,使臭味不会散发出来。

厕所发电

水和能源有着巨大的关联。水的净化和运送都要消耗能源。另一方面,水本身具有产生能源的能力,英国的汤姆·布劳德芬开发了利用厕所排水管出水发电的装置,可以说是袖珍水力发电站了。

也许将来你家的厕所也可以发电呢。

太空中,小便变成饮用水

在宇宙空间站,航天员们用的厕所看上去像西式厕所,其实很不一样。空间站厕所完全不用水也没有下水道,大小便都被吸尘器那样的装置以空气吸力吸入后真空干燥。小便时用前面的软管吸;大便时就和地面上坐便器一样,手柄一按,大便就被坐便器中央的小孔吸进去了。被吸入的小便在专门装置里再处理后,可以作为饮用水或实验用水使用。

空间站厕所显示了“厕所革命”的几个要素:第一,不用水;第二,不用下水道的独立结构;第三,尿液和粪便的再利用。

猜你喜欢
抽水马桶猪圈马桶
马桶的前世今生
厕所里的“清洁工”
——抽水马桶
抽水马桶大的由来
抽水马桶大的由来
节水型抽水马桶
劫持“小不点”
床到马桶的距离
单独中的洞见
你家马桶省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