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官人,颜楷称大家

2017-04-25 23:09文|王
传记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宋美龄国民政府孙中山

文|王 谦

民国大官人,颜楷称大家

文|王 谦

谭延闿,号无畏、切斋,字组庵,祖籍湖南茶陵,生于浙江杭州。在清末,他称得上风流人物乃至风云人物。其一,论其诗酒风流,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又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其二,作为民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谭氏履历可谓不凡,曾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院长。

这样一位位阶显赫的大官人,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其书艺别出一格,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

谭氏一生在政界起伏,可说是亦有为亦无为。他三次督湘,三次都被赶下台。第三次督湘,被部下赵恒惕、程潜赶下台后,他心灰意冷,索性到上海做寓公,竟因缘际会结识了孙中山。此前谭家与孙中山也有渊源,谭钟麟做两广总督时曾缉拿过孙中山,谭延闿第三次督湘时,孙中山曾写信动员他参加北伐,他执意湖南要自治。上海相识后,谭延闿对孙中山理解渐深,逢人就讲:“革命领袖非孙公莫属!”并把自己变卖田地的钱拿出五万光洋给孙中山做军饷。

从此之后,谭氏立定脚跟跟随孙中山,也颇受重用,做过内政部长、北伐军总司令。值得大书一笔的是,黄埔军校就是谭延闿奉孙中山之命而筹建的。谭延闿在湖南时办过教育,加之黄埔军校的用地也是谭延闿率领湘军铺平的,大家都认为他是校长的不二人选。不料,谭延闿认识到办普通学校和办军校不是一回事,果断地把校长的位子让给了蒋中正。老话说雁过留痕,却也不假,黄埔军校的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字就是谭延闿题写的。

说到书法,在民国时期的政界有“四大金刚”之说,即于右任的草书、吴稚晖的篆书、胡汉民的隶书和谭延闿的楷书。四人均为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又是影响广泛的文人。四人中,于右任、谭延闿二人较为出色,有“南谭北于”之誉。

谭氏专习颜体,是从而立之年开始,参以钱沣笔法,以《麻姑仙坛记》为日课。此碑他一生通临过220余遍,仅只1929年4月,他在上海养病期间就临写了203遍。谭氏所临《麻姑仙坛记》锋藏力透、气格雄健,酷似钱沣,而笔画更为厚重,其雄浑较钱氏更甚,点画间特具挺拔之气。他在结字上追求严正精卓,主张“上不让下”“左不让右”。此外,他还泛学百家,兼涉篆隶,40岁后居于广州,于古法帖无所不临,极纵肆之奇,生平书学至此乃大变。谭延闿曾在1926年以行楷背临古帖,诸如黄山谷、苏东坡、米襄阳、赵松雪、文衡山、祝枝山、董其昌诸家,其临帖之神速与笔画之工,常人难及。

谭延闿书法作品

于右任在评论时人书法时曾说:“谭组庵是有真本领的。”马宗霍也有一段文字讲到谭氏书法的成长道路:“组庵早岁仿刘石庵,中年专意钱南园、翁松禅两家,晚参米南宫,骨力雄厚,可谓健笔。”确实,观其所作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竖画多用悬针法,起笔沉着稳重、顿挫有力、貌丰骨劲。其行书将刘墉与钱沣熔于一炉,点画之丰满圆润、挥洒从容乃似刘墉,浑健苍劲、体势开阔又似钱沣。其书法统而观之,功力深厚,变化灵巧,笔笔中锋,力透纸背,大气磅礴,一扫流行于清代的馆阁体之柔媚气息。时人以“民国至今,学颜者无出其右”之语称誉谭延闿。有论者称,谭延闿是进士出身,入翰林院,学养丰厚,吸收前人翰墨营养的同时,能够形成自己宽博温厚、含蕴性灵、雄健开阔的韵致,此谓百学不能至也。

中国人说“字如其人”,在谭延闿这里,其作书便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巨幅石碑上“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两行巨大金字,即为谭氏手书,可列为其代表作。

从谭延闿晚年的书法追求看,应当是并不满足于既成的颜楷面目。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曾致力章草,访求石刻旧拓,欲借以丰富书法的变化,来寻找自己书法的表现语言。只可惜天不假年,刚过知天命之年,便遽尔病逝。尽管以寻常寿命计,尚未到人书俱老之境,但他的颜楷书迹已自成法度,为同时代人所难以企及。

不过,对于谭延闿的从政风范,世人却褒贬不一,有人称他为“民国完人”,说他是“休休有容,庸庸有度”的大政治家,有人称他为“党国柱石”“药中甘草”,也有人十分确凿地给予“差评”,称他是八面玲珑的“水晶球”“伴食画诺的活冯道”。令他获得差评的事有许多件,比如他曾奉行的“三不主义”。那是北伐胜利后,蒋中正登上最高权力宝座,谭延闿很知趣,让出国民政府主席职位,改任行政院院长。面对蒋氏独裁,谭氏抱定“三不”的对策:一不负责,二不谏言,三不得罪人。每次开会,他都闭目养神,绝少开口进言。他深知在蒋介石手下办事不易,情愿无所事事,乐得自在,做一个伴食宰相,办事也只相当于一枚橡皮图章。平心而论,甘草并不名贵,但素有“百药之王”之誉,有调和百药的功效。也有人把他的处世总结为一个“混”字,他对此也公开承认,并声称“混之为用大矣哉”。

既决意远离权力中心,谭延闿唯一的嗜好便是下馆子。南京所有有名的饭店都让他吃遍了。他吃得异常考究,吃得让权力欲极强的蒋总裁十分放心和安心。吃着吃着,谭氏自己就成了著名的美食家,以致享有“民国第一吃家”之美称。著名的“组庵湘菜”即是由谭延闿及其家厨所创立,以“原材料选取精良、刀工处理精细、烹制技艺精湛、味道调和精准”的美食理念驰誉中国食坛大半个世纪,被称为“湘菜之源”。有人说,如果没有谭延闿,就不会有湘菜现在的面貌。

据传,谭延闿本有缘与著名的宋美龄结为连理,他却主动推辞,而蒋中正与宋美龄能够成为一家子,全凭谭延闿之助。原来,谭延闿的母亲是由丫鬟而成为如夫人,生前在家族内曾受到许多不公正待遇。谭延闿有感于此,誓不纳妾。而谭妻生下一子三女后,很早就去世了,临终前嘱咐谭延闿,望他不再婚娶,要将几个子女带好。谭延闿在孙中山落难之际全力扶救,孙、谭关系相当密切。宋美龄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孙中山曾将宋美龄介绍给谭延闿,不料谭氏以“不能背了亡妻讨第二个夫人”为由而拒绝。

孙中山去世后,谭延闿与蒋中正关系日渐密切。在谭氏的大力促成之下,1927年,蒋中正与宋美龄成婚。1930年,谭延闿患脑溢血,临终前嘱蒋氏夫妇在青年军官中为女儿谭祥择婿。他去世后,国民政府实行国葬,将其墓建在孙中山陵墓的东面数公里处。他生前的好友胡汉民撰挽联云:“景星明月归天上,和气春风生眼中。”所称许的即是谭氏为政的中和之道。后来,蒋、宋夫妇认真为谭祥择婿,使她嫁与陈诚。陈诚日后扶摇直上,成为蒋氏“三鼎甲”之一,并升任台湾国民政府“副总统”之职。

李一师在诗跋中以“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评价谭延闿与其弟谭泽闿的书艺成就。谭泽闿(1889—1948),字祖同,号瓶斋。兄弟俩同为民国时期颜体楷书名家,成就难分伯仲,如要细辨两人书风的差异,可以见出泽闿的作品更显伟劲开张。二人的人生之路甚为不同,谭泽闿一生淡于仕途,鬻书谋生。他生前在上海卖字,润格一向定得较低,即便求者甚众,亦不涨价。他以行楷见长,尤善榜书,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四字巨匾即为其手笔。至今上海、香港两地的《文汇报》报头仍沿用他当年的题名,可谓馨香久远矣。

责任编辑/于溟跃

猜你喜欢
宋美龄国民政府孙中山
孙中山的绰号
宋美龄戒烟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孙中山彰显气度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爱上宋美龄,没有罪
爱上宋美龄,没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