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行业推荐性国家标准改革浅析

2017-04-25 08:30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徐元凤
电器工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推荐性强制性电工

/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徐元凤/

电工行业推荐性国家标准改革浅析

/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徐元凤/

在中国改革的大背景下,标准化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并已经前所未有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6年,全国开展了推荐性标准复审工作,这一工作的完成将开启国家标准崭新的篇章。

一、国家标准化改革形势分析

国务院2015年出台《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文件,标志着新时期标准化改革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随着《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评估办法(试行)》、《国家标准外文版管理办法》、《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整合精简预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的相继出台,标准化改革势如破竹。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整体部署,就国家标准改革部分来说,主要集中在新标准体系的建立。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组成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类,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

二、电工行业产业及标准化现状分析

(一)电工行业产业现状

电工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柱,是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电工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以及电工器材制造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器制造大国。电工行业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持,对国民经济总产值贡献率逐年提升。

在技术发展方面,随着设计、制造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质量的提高,我国发电、输变电设备等部分主要产品已经实现了升级换代,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发电设备中,60万千瓦超(超)临界、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70万千瓦水电机组等已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产品的技术性能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输变电设备中,±500kV超高压直流输电主要设备、75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主要设备、±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以及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部分设备,我国均已能自主研制。其中用于“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交流特高压输变电示范工程上的1000kV/1000MVA 主变压器、用于“云南-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干式平波电抗器、1000kV/200Mvar特高压电抗器等产品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电器工业通过技术改造,全行业生产能力、装备水平、产品种类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生产精度和效率有了明显增强,数字化加工中心、大型自动化生产设备被广泛使用。

(二)电工行业标准现状

电工行业标准化包括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基础材料和共性等5个领域。经过“十二五”期间的调整,电工行业围绕“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工作原则,系统梳理了各专业领域标准体系,并参与了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的研制等工作。依托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需求,开展了超(超)临界机组、百万水电机组、重型燃汽轮机等标准体系建设,通过标准化工作有效引领电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顺应我国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战略需求,逐步开展海洋能转换设备、太阳能光热设备、电力储能设备、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电器设备网络通信接口、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新兴技术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夯实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同步开展电气安全风险评估、生态设计技术要求等标准体系建设,整体推进行业开展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

截至“十二五”末,电工行业共制修订国家标准1017项。电工行业现行国家标准2026项,占全国现行国家标准总数的6.1%。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281项,推荐性国家标准1695项,指导性技术文件50项,比“十一五”期间新增加了444项,增长了28%。

2014年,电工行业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改革试点领域,在300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计划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改革研究。对比了国内外关于强制性标准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体系设置、实施方案后,向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上报了《电工行业强制性标准研究报告》,提出了“建议转化一批、整合一批,形成结构明晰、定位准确、使用方便的强标体系。”的建议。2015年、2016年两年,电工行业根据国家整体部署,开展了电工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整合精简预评估工作。在国家统一的要求下,根据严格限定强制性国家标准范围;参考国际、国外和我国现行强制性标准制定和实施方式,合理构建新型标准体系;有计划分批转化;对于技术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严格把关的原则,完成了28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5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的精简预评估工作。

截至目前,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官方公示结果,电工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超过99.4%的强制性标准拟废止或转为推荐性标准。其中终止5项;转化262项;整合58项;修订3项;继续有效2项。这标志着在未来的几年里,电工行业将持续开展电焊机、电气安全两个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开展防爆电气设备、工业电热设备、旋转电机等领域的强制性标准整合编制工作。

5.指导朗读。读书不是读的字,而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要走进课文,走进要走进爸妈的内心。教师示范读这一部分;学生入情入境地自由练习;朗读展示。

三、电工行业推荐性国家标准复审解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工作方案》的要求,2016年全国各个行业均开展了推荐性国家标准集中复审工作,电工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参与其中,具体情况如下。

(一)复审范围

此次电工行业复审的标准和计划范围包括1372项国家标准和323项国家标准计划,共涉及49个领域,其中采用IEC/ISO标准776项。

(二)复审原则

电工行业复审原则在国家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从“工作原则”和“技术复审原则”两类入手。工作原则包括:第一,放权专业人员。充分发挥行业专业的作用,将具体标准及计划的技术和产业情况复审工作下放到对应的技术委员会,充分尊重技术委员会各位专家的建议,充分尊重技术委员会的总体建议。第二,用制度管理保障结果的科学性。建立严谨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从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到专家,从上到下的管理、协调流程,从下到上的复审、建议流程。建立主任委员、秘书长负责制的复审机制,保证结果的科学有效性。第三,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做好服务和把关。做好对行业工作信息传达,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横向考虑行业技术发展情况,做好协调和总体把关工作。技术复审原则包括:第一,根据确定标准层级,根据《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工作方案》要求严格划分现有国家标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其他标准哪一个层级。国家标准层级原则为采用IEC 、ISO等国际组织的标准(等同、等效、修改、非等效、参考),或国际国内统筹推进、支撑国内外标准互认工作的相关标准。支撑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或配套使用的标准。跨行业跨领域使用的通用规范、规程和指南标准。跨行业跨领域的术语、符号、分类和方法等通用基础标准。第二,复审结论分为5种复审结论。包括:继续有效、修订、转化、废止、协调。

(三)复审流程

电工行业严格遵照《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工作方案》要求,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印发了《关于开展电工行业推荐性国家标准集中复审工作的通知》(中电协〔2016〕109号)。在文件中明确了工作目标,规定了复审对象,阐述了工作原则,细化了职责分工,对工作步骤、上报内容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推荐性国家标准及计划复审流程图

在整个复审过程中,各相关技术委员会均组织本领域专家,对标准及计划进行了逐项复审。一部分技术委员会专门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保证了标准复审结论的科学有效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于2016年11月15日召开电工行业推荐性国家标准复审会议。会上对标准和计划结论进行了逐项梳理。

(四)行业复审结论

本次共复审推荐性国家标准137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323项。经研究,现得出结论如下:

(1)推荐性国家标准

继续有效884项;修订411项;协调9项;转化15项;废止53项(全部为即行废止)。具体情况见图2。

图2 推荐性国家标准复审结论分析图

(2)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

2010年及以前:继续执行25项;废止19项。2010年及以后:继续执行254项;废止25项。具体情况见图3。

图3 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复审结论分析图

四、未来电工行业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展展望

根据2017年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的统一安排,2017年国家将落实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结论,在立项时优先安排需要修订的标准。在优化“存量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各层级标准的制定范围,严控“标准增量”,完善推荐性标准立项评估机制,把好标准入口关,确保新制定标准限定在政府职责范围内。通观标准化改革形势,电工行业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开展转型、升级。

(一)国家推荐性标准体系需重新排布,向板块式发展

按照现在对于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定义,推荐性国家标准是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主要包括:支撑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或配套使用的标准;跨行业跨领域的术语、符号、分类和方法等通用基础标准;跨行业跨领域使用的通用规范、规程和指南标准;采用ISO 、IEC 和ITU 等国际组织的标准,或国际国内统筹推进、支撑国内外标准互认工作的相关标准。普通过于细小的产品标准将无法再立足于国家标准之列。所以,现行的标准体系已经不适用于目前标准化发展需求,电工行业各领域应根据《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重要文件内容,将本领域标准按照国家重点工作项目板块细化,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推荐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二)加强标准化科研项目研究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在国家科技改革推动下,很多部委都上马了标准相关的科技研究项目,需要电工行业积极响应、参与。只有得到更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开展新技术标准研究,加大推荐性国家标准研制力度,并将更多的国家标准推荐到国际上去。

猜你喜欢
推荐性强制性电工
建筑建材相关的国家强制性、推荐性标准汇编
2020年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3月)(摘选)
2019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2019年12月31日)(摘选)
2019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2019年12月31日)(摘选)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我国将实施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
首批强制性气象国家标准发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