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F大调夜曲》Op.5No.2四个乐谱版本的对比

2017-04-26 20:22余子恒
牡丹 2017年3期
关键词:记谱夜曲塔尔

余子恒

乐谱是记录音乐的“文字”,是创作思想的载体,是演奏者与创作者沟通的“桥梁”。因此,如何正确记录音乐信息到乐谱中和如何正确读取乐谱中的信息是作曲者和演奏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以肖邦《#F大调夜曲》Op.5 No.2四个乐谱版本作为研究对象,以窥探乐谱版本对音乐信息获取的影响。

一、关于作品

《#F大调夜曲》Op.5No.2 创作于1830-1831年,在此期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推动了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义,以华沙起义为标志的波兰民族独立运动开始展开,却在取得胜利的一年后,由于波兰大贵族的背叛,以致起义的成果断送。俄国侵略军又重新攻陷华沙,华沙起义被镇压下去了。此时的肖邦正在前往法国巴黎求学的途中,听到消息后悲痛欲绝。

由于肖邦本人为出版而做的准备工作十分独特,而且这在他生活的各个阶段又迥然不同。有一段时间,他完全依据一份手稿开始准备,它直接作为各个版本的范本,或者辅以一些校样。在另一个时期,准备过程涉及一组不同的手稿和抄本,它们通过各种渠道到了出版商手中。又一个阶段,肖邦为不同的出版商同时准备几种手抄样稿。他的作品一般同时出三种版本:法国、德国和英国。而且,肖邦对校对稿件十分厌恶。他并不对所有的抄件、版本和作品都做修改;在校对时他总是怱怱忙忙,忽略掉一些错误,甚至有时让助手校对。当他为几个出版商同时提供清样时,他并不查对它们是否完全相同,而且即使谱子在制版时,他也有可能会去修改,这个通常发生在法国版。

综上所述,导致了肖邦的作品乐谱出现了各种版本。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肖邦#F大调夜曲为例,对几个不同的版本乐谱进行对比分析。

二、关于版本

(一)版本收集情况及一般介绍

波兰国家版夜曲分为A、B两个系列,A系列为肖邦生前出版的作品,共18首,B系列是肖邦去世后出版的作品,共3首,研究對象《#F大调夜曲》属于A系列。

维也纳原版收录了肖邦所有的夜曲作品。共21首,按照作品号由前往后排列,最后是三首无作品号的夜曲。

慕尼黑原作版同样收录了22首夜曲,排列顺序与维也纳原版收录的相同,但是最后的《#c小调夜曲》则分为a、b两个版本。

布莱特科普夫与黑塔尔公司版则收录了19首作品,前18首与上面三个版本一样,最后一首为《e小调夜曲》Op72.No.1(1827年)。此版下文成为黑塔尔公司版。

(二)版本的选择

以上的四个版本都较为常见,均为优秀的版本,且都被国内出版社引进,作为教学和演奏之用。因此,需要进行版本的对比,深入了解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对差异进行取舍。本文选取上述四个版本,进行《#F大调夜曲》的版本对比。

三、关于比较

(一)谱面排版比较

波兰国家版、维也纳版和慕尼黑版都为四页,排版较为疏松,黑塔尔版只有三页,排版非常紧凑,乐谱之间空隙很小,对于在乐谱上做标记和视奏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前三者比较适用于教学研究等。

(二)记谱的比较

1.演奏速度的差异

2.跳音记号的差异

3.指法标记的差异

4.踏板标记的差异

5.力度标记的差异

四、结语

由于肖邦个人的出版习惯,经常不校对用于出版的誊清谱,在出版时经常有修改,导致不同出版商出版的谱子都可能出现差异。肖邦的学生众多,他在学生上课的时候又有不同的标注,其学生的学生又有不同的标注和理解,也导致了肖邦乐谱版本的各种差异。

通过本次对四个版本的对比,笔者认为波兰国家版与维也纳版更适合用于教学与演奏,因为它们都详细且分别标注了原作者的记谱与修订者的记谱。前两个版本与慕尼黑版的铺面比较疏松,乐谱行距较宽,所以适合作为作品分析之用。黑塔尔版的力度与踏板标志非常详细,但是多为编订者加入的记谱,对于一般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但是过多的引导,又会导致演奏者缺乏自己的理解,可能会妨碍到对作品的准确表达。因此,人们应该从自身需求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或者同时使用多个版本作为参照。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记谱夜曲塔尔
月夜曲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母亲的餐桌
快乐新年
从有量记谱法到工尺谱
作为文化的记谱方式
四川小金清代穆塔尔墓碑考释
那些有趣的奶酪们
基于律制、调式、记谱及社会学角度的中西方音乐元素比较
快乐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