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然法则的生态诗人

2017-04-26 07:56王婷婷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自然法则道家思想休斯

王婷婷

摘要:在当今全球生态面临新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下,人们从休斯的诗歌里找到了遵循自然法则的力量支撑;找到了解除困扰、滋润心田的精神绿洲;找到了人类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回归采用道家“天人合一”的灵丹药方。这不难看出刮起休斯研究之风的内动力及意义所在。

关键词:休斯;自然法则;道家思想

泰德·休斯,英国现代派诗人,出生于英国西约克郡,毕业于剑桥大学。受其一战退伍军人父亲影响,他前期诗歌充满了暴力野性力量;后期诗歌深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展现出温馨、平和景象。1984年,被授予英国“桂冠诗人”称号。其诗歌主要以动物及自然界生物为捕捉对象,运用拟人暗喻等独特的“方言”,揭示抨击自然生态异化的罪恶根源来自于人类中心主义。表现出对人世、人生、人性的深刻探索及反思。他在后现代工业文明中所持的生态观,对敬畏自然,维护生态和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使他的诗歌有了更为耀眼之光。

一、酷爱自然,是道家思想形成的前提和底色

休斯一生用诗歌在探索诠释自然法则。它统御宇宙一切万有的隐性秩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中国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述,是对自然法则以中国人智慧的精辟解读,是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也是生态诗人休斯的启蒙老师。

休斯一生与大自然和动物密不可分。休斯生平的传记《特德·休斯—— 一个诗人的一生》中记载,休斯很小的时候,就对动物感兴趣。3岁开始,他就拥有了很多从市场里买回来的铅制的动物模型。他开始用橡皮泥模仿这些动物塑像,建造一个很大的“动物园”。他4岁的生日礼物是一本厚厚的绿色封皮的动物书。从此,休斯临摹书上的图片,画各种各样的动物。稍大一点,休斯就更喜欢收集活的动物了。

休斯在大约15岁的时候,对动物的看法发生了一些变化。他曾经说:“很多年后我才开始写一些可以称为动物的诗歌,更多年以后写作诗歌才部分成为了我早年捕捉动物的一种延续。”他由喜欢动物到捕捉动物;由捕捉动物到自省而观察动物;由观察动物到写动物诗歌。并用其写诗歌的方式作为他捕捉动物的延续。这种对动物等自然观的逐渐转变及形成,对于他完成以道家思想为理念的凤凰涅槃的转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诗歌作品,无论是早期的以暴力色彩反应二战后的痛苦感受;还是后期受道家思想影响敬畏自然的升华,其彰显的魅力都是以天然原生态色彩为底色。他的精神世界里,装满了山川河流、虎豹鹰狼、花鸟鱼虫的故事。他崇拜赞美河流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不朽的神/它将把自己身上所有的死去洗去。他大吟山鹰的高傲,暗喻人类社会的专制”;“上天极尽造物之能事/才创造出我的爪子和每一根羽毛/而今我把万物握于爪中……”他讥讽风的“虐狂”;“田野在颤抖/地平线做出痛苦的表情/帐篷随时都可能砰然一声飞去/凤把一只喜鹊抛向远处/缓慢地飞行”……正是这些从小就铺垫的自然、朴素、绿色、无污染、有生机的底色,才使休斯的思想由不自觉的热爱自然,到向以道家“天人合一”自觉地保护自然靠拢及过度;才使他的自然观、历史观、社会观得以升华,也使诗人的历史价值愈加显得弥足珍贵。

二、善于反思,是融入道家思想轨迹的历史必然

善于反思是休斯诗歌诠释道家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休斯成为生态诗人的重要标志。

休斯早期思想虽然是以热爱自然为本色的,但他那时还没有接触道家思想,对人类及社会问题还只处于激愤、无奈的所谓的“暴力诗人”般的宣泄状态。他的诗歌隐喻的都是二战时那种血腥、杀戮、残忍、恐惧等画面。《栖息的鹰》,是对战争反思的代表作。诗中揭示出暴力、专制在统治着人类。“我坐在樹林的最高点,闭着双眼/一动不动/从我钩状的头到钩状的双爪/没有虚无的梦/——我的习惯是撕掉那些头颅……”其很多文字都带有血腥味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休斯开始接触、研究、接受道家思想,使他的视野更加宽阔,使他在年轻气盛,向命运挑战的决心和斗志中又增添了道家思想中“忍受”的智慧。正是这种如清澈甘泉的智慧,使他能够以一种平和,超然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各种不幸。

他的诗集《摩尔镇》就是转变诗风的代表作。所展现的是生命至上、呵护生命的景象。在他笔下,摩尔镇上的居民们开始意识到:不能不顾动物的感受而强行将自己的意愿加在它们身上,而是必须了解和尊重其习性。友善地与其沟通并与之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主人公牧场主人杰克,关爱助产难产的母牛;教小牛犊吃奶;呵护照料生病的母羊;一只母牛生下的一对幼崽不幸夭折,不忍离开时,“我们拿走了一只/留下另一只不让它太伤心”。这是多么感人的画面!这部诗集中,人类对自然的野蛮骄横已荡然无存,弥漫的都是人类对自然温馨关爱的氛围,这些画面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他追崇万物平等的心声。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认为:“天之道,不争而善胜”,“曲则全,狂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多,多则惑”。即物极必反的道理。中外皆知的老子的“水论”,是千年传承不息的道家思想精华之一。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用“水”来讲“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不争而善胜的范例。

休斯在向道家思想靠拢,在对自然界及社会深刻反思中,针对英国在后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系列社会生态破坏问题,它吸取道家思想精华,嫁接了老子的“水道”,是“水道”的灵光,开启了他原本就勤思善学的智慧闸门,触碰了他对“水”早就情有独钟的神经,找到了解决这一世界“癌症”的金钥匙。非常默契不约而同地融入了这“水道”的文明长河之中。他20世纪80年代的诗集就以《河流》命名。

《河流》这部诗集是在前期作品基础上,又有新意。其充满了水和光的柔美意象。“从天而降/横跨母亲的膝头/被世界冲破/然而水将继续从天堂涌出/用裂开的嘴/在沉默中发出灵魂的光芒/——因世界的诞生/所以河是神/……它是神/不可侵犯的神/不朽的神……”休斯在此诗集中,赞美了水有着奇迹般的再生力量,是水诞生了世界,所以它具有神性,它是上帝,并以虔诚之心,对河神表达敬畏及赞美。

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上面已阐述了中国古代哲人道家代表老子曾早就对“水品”“善”及“不争”有那飞扬智慧语丝的表述。“水是世界第一元素。”这是古希腊哲人的一句经典名言。翻开尘封的古籍,纵观世界文化发展的脉迹,那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消长荣枯明显影响了巴比伦王国的盛衰兴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是造就古希腊及罗马文化的摇篮;流淌在东方的两条大河——长江与黄河,则滋润蕴藉深厚的中华文明……

休斯仿佛做了道教的洗礼,同中国的老子,对共同感兴趣的水的话题,进行了千年之久的跨时空、跨国界、跨语言等障碍的“对话”,真是千古绝唱!感天动地,意义非凡。让我们无比吃惊和震撼的是,休斯还在《河流》这首诗中,以不被自己感知的预言家的洞察力,向我们预示着世界未来水的美好前景及趋势——“帷幕被撕去/它将升起/在若干世纪之后的某时/在吞没了死亡和墓穴之后/它将重新变得纯净无暇……”

休斯以自己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以对人类社会生态现状的忧虑感、责任感、使命感,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里,通過他的“自然世界”里的神话般的诗歌探索,对大自然野性力量的深刻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人性或所谓内在自然的思索,完善了他对自然、宗教及人类的再认识。塑造了较为前沿的,被人们日益关注的生态自然观。

三、超越时空,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及意义愈加清晰

中外诗坛学者为什么对休斯的诗歌如此感兴趣?为什么能在他离世后不久,便成为引起诗坛聚焦的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其主要原因是人们除欣赏休斯独特诗风外,更主要的是欣赏他传承诠释“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欣赏他对生态与人类关系命题不解地探索,并有其前瞻性的思考,欣赏他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意识。

修斯用文学的力量,不仅唤醒了英国人,而且也唤醒了世界各国人民。在未来的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中,对警示人类坚持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处理经济发展与维护生态的关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无疑起到了启迪、教化、影响及助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影响力在世界历史文学长河中会愈加久远,他会像一颗耀眼的文学之星,绽放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崔仲平.老子道德经译注 (上篇.道经)[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7.

[2]凌喆.思绪之狐:休斯的一个诗学起点[J].中文学术前沿,2012,(2).

■ 编辑/岳 凤

们就会莫名的不知所措,从而沦为常人,在常人中寻求一种安全感,失去了独立的人格,被他人的意志所奴役。海德格尔“向死而生”观点的主要意义在于:当我们在做事时,应把死亡看作是最本己的可能性,这样就可以从沉沦中清醒过来,自由的选择自己。如此一来,“向死而生”理论就为我们怎样认识匆忙而又短暂的一生?又怎样有意义的度过匆忙而又短暂的一生?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为现今我们如何看待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点,又如何在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点中做出选择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

(二)何谓儒家自省观

自省,即是自觉开展思想教育,反思自己日常举动,找出失宜失态之处加以改正,使自己日趋完善。形象的说,自省即是自己自觉的发现自家之病,以便及时克制。正如宋儒理学家朱熹所说:“人不自知其病者,是未尝去体察警省也。”(《朱子语类》卷十二)按照朱熹的观点,人们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所在,是因为人们没有认真的反思自己。自省是中国古人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一个人如果善于自省,则能使自己对自省保持清醒、正确的估计,并能在道德上做到自律。再者,自省是一个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自己的缺失应通过自己在事后不断反思去自觉发现、自觉认识。那么,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是否走的匆忙了呢?我们是否应该停下脚步反思一下自己的成就与过失呢?我们又是否在奔跑的过程中偏离了本来的轨道呢?儒家提出的自省观或许可以给我们些许启思,为我们不断在做事中剖白自我、提升自我指明一个前进的方向。

(三)“向死而生”与自省观有何关系

近年来,随着国外文化的大量涌入,一些新的思想观点在我国悄然传播,这些新的观点与传统文化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冲突,大部分人在这种情形下显得不知所措,不确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丑的,什么是该坚持的,什么是该放弃的,可能原先不以为然的行为,现已变得司空见惯。“向死而生”理论就试图引导我们

猜你喜欢
自然法则道家思想休斯
疯狂忒休斯
追求永生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美国专利适格性初探Myriad案
水利工程河道设计中美与自然法则的应用探析
大生意和一张机票
宽恕那个伤害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