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新疆民歌声乐教学的影响

2017-04-26 09:31葛继利王寅
牡丹 2017年3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唱法民歌

葛继利 王寅

美声是目前国际艺术中品位最高的音乐艺术,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作为一种系统的声乐艺术被我国音乐界重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深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尤其是新疆民歌教学。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美声唱法对新疆声乐教学的影响展开分析。

美声的意思就是美丽的歌唱或歌曲,其不但是一种发声方法,也是一种演唱风格,通常被称为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采用了一种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产生一种明亮、饱满且富有共鸣的音色。美声唱法对中国民歌声乐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既提升了我国民歌声乐教学的质量,也有助于推动民歌声乐教学的发展。

一、美声唱法及新疆民俗音樂的简介

美声唱法的特点就是真声假声并用,即采用混合声区唱法,将真假声根据发音的高低混合应用。从共鸣方面分析美声唱法,主要是将唱歌能用到的共鸣腔体全都调动起来。在美声唱法中,男声不采用传统戏剧中老生的那种唱法,多采用真声;而女声则更贴近传统戏曲中青衣的唱法,采用真假声的混合,男声和女声最大的区别在于共鸣腔体的运用。

新疆民俗音乐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且结构规整,曲调轻松欢快,大多新疆民歌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也有部分民歌采用五声调式,歌曲结构相对比较完整且曲调悠长,不少歌曲具有叙述性特点。新疆民歌的歌词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词汇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新疆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就通过歌曲叙述了维吾尔族人们的生活审美及对艺术的追求,像《歌唱解放军》《新疆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歌曲流传甚广,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

二、美声唱法对新疆民歌声乐教学的影响

新疆民歌声乐教学保留了传统新疆民歌的特色技巧,并结合美声唱法中的呼吸方式,要求学生采用腹式呼吸,即用腰腹呼吸,也就是说,在唱歌时要保持吸气的感觉,这样能保证唱歌时拥有均匀的气息,从而保障歌唱的连贯性。而传统的新疆民歌则无法很好地做到这一点。由于美声唱法是一种以意大利语为基础的音乐艺术,咬字时需要降低后头的位置,通过字的着力点,提起软腭并立起咽后壁,能够有效地保持咽喉的稳定性。运用美声唱法能够清晰地唱出每个字且能够保障演唱的通畅性,这使得新疆民俗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疆民歌声乐教学受美式唱法的影响,吐字时需要在一个通道内运行,不能因为发音的宽窄尖团而改变通道,要保持通道的统一性,进而使声音统一。

从共鸣方面分析,传统新疆民歌声乐教学主要侧重于口腔共鸣,注重局部共鸣。在借鉴美声唱法之后,新疆民歌声乐教学要求学生打开喉腔,在保持通道稳定性的基础上发声,避免了传统共鸣中的挤、卡、压等问题,发声圆润、咬字清晰且音色能被大众所接受。不同风格的民歌作品借鉴美声唱法的地方不同,这使得不同风格的新疆民歌表达出来的感觉不一样。

三、借鉴美声唱法的作用

美声唱法的引入提升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突破了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中侧重演唱经验的总结与归纳,未对发音进行科学指导的局限。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系统研究影响歌唱的各方面因素,探究歌唱共鸣及咬字的方式。我国民歌声乐教学表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声乐教学的规范化发展。

随着新疆民族声乐教学的不断进步,新疆民歌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将美声唱法与新疆民族声乐相结合,拓展了音乐研究的范围,同时也加深了研究深度。总之,新疆民族声乐在借鉴美声唱法的同时,应保持新疆民族声乐的特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新疆民歌声乐教学也在不断改变。新疆声乐理论侧重于本土文化,多是总结新疆当地声乐艺术发展历程及演绎时需要遵守的艺术规范,大多数都是经验式的总结,缺乏对科学原理的阐述,而借鉴美声唱法则可以有效补充这一不足,声乐教学与艺术理论的有机结合,能推动我国新疆民歌声乐教学的发展。

四、结语

新疆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经多年,是新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美声唱法虽源于欧洲歌剧,但两者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新疆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发音方法及教学模式都是立足于传统新疆民族声乐文化发展而来的,借鉴美声唱法,可有效促进新疆民族声乐的快速发展。

(1四川音乐学院;2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唱法民歌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穿花衣 唱民歌